读是基础 感是重点

2013-02-01 09:33王洪臣
黑河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意读后感道理

王洪臣

读后感就是阅读文章,或观看电影、戏剧和美术作品等以后的感想。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是议论作文的一种最实用的文体。经常练习写读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分析能力,不断提高欣赏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首先,要认真阅读且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和前提,“感”是由“读”产生的。只有认真阅读原作,才能透彻了解原文,才能产生符合原文的感想;只有认真阅读原作,才能有深刻的感受,才能写出好的读后感,可见,读后感是由原文触发的。反复阅读原作,并通过分析、研究,才有可能获得真切的感受,抓住要点写好读后感。

其次,要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路。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个问题常常有不同的看法,有时甚至截然相反。要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是立场观点不同,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样对是非、功过、美丑和善恶,就有明确的标准,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就能变得充实而深刻。

二是通过辩证分析展开思路。我们应该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从事物转化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分析得越辩证,道理就越显得深刻。

三是通过联想展开思路。讲得通俗一点,就是找联系,作发挥。可以就事物本质上某些相同或相似点展开联想,如从吃的蜂蜜想到采蜜的蜜蜂,想到鲜花。可以从正面的道理联想与之相对、相反的道理,如从“谦受益”,想到“满招损”。或纵向展开,或横向展开,既有由事入理,又有由表及里,也有由此及彼,这就有了深度。

深度与新意密切相关,有了深度,就会产生新意。“新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体现:

一是联系生活实际质疑。亲身经历的,既熟悉又有感情,你经历的,别人没有经历,写出自己的特点,注入自己的感情,“感”自然就新了。对文中的内容或观点,经过自己反复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并阐述“疑”的理由,这就新了。

二是见解独到发人深省。对文中某个观点,虽然别人已有论述,但你不与苟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言人所未言,这就新了。感想谈到最后,你摆出一对矛盾,提出一个问题,促人思考,发人深省,则余味无穷。

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展开思路,深入论述的手段,最终目的是把“感点”论清楚,把道理讲透彻。

三是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读后感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仍有基本的写作思路,引—议—联—结。具体地说,读后感要从所读的文章中去“借题”,所谓借题就是从所读文章中引进论题,这就形成读后感独特的开头。开头的“借题”不是目的,中间部分的发挥才是目的,读后感的主题就是“发挥”。这种发挥不能离开借来的“题”,往往运用这个“题”进行类比,去进行联想。读后感的结尾,一般要用“读”来收煞,要用“感”来点睛。

总之,“读文”以简明为好;“感文”以透切为妙。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新意读后感道理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新意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