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愿望在物理课堂闪光

2013-02-01 09:33吴疆
黑河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全班学生一节课内容

吴疆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满学习的愿望,学生才会有动力去学习。现在大多数90后都是独生子女,农村的“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有厌学的情绪,他们把学习当成了负担,不愿意吃苦耐劳,学习没有主动性,教学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如何走出这种教学困境?笔者认为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愿望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愿望”。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新课目标,学生阅读说出自己的“愿望”。这里的愿望是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解决那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一个集中的目标,也就是本节课要达成的“共同的愿望”。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认识到学习本课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学生为了寻求答案,会认真地学习和实践,最终实现“愿望”。

在学习新课时,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愿望”,会积极配合老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先掌握本节知识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解说知识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将本节知识以探究过程展示给同学,并把自己的不理解之处说出来,先让同学们解答,解答不了的老师补充。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到“我参与,我学习,我快乐”。

展示成就,教师点评。老师对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所用的学习方法和所得到的学习结论进行评价,不但可以让学生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并能正确掌握新课的知识内容,还能让学生在心里把自己用的方法和结论与最好的方法和结论进行对比,这样不但能正确掌握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学生获得成就感,让不正确或差别较大的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原因,找到差距,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认识上的改变,能激发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知识的激情和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达成自己的愿望。学生有收获,才是教育的希望,教学的希望。

巧设答疑,全员参与。在全班学生都参与的情况下,对于知识的应用,让还存在问题的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全班学生都回答,然后老师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给予总结。这是本教学法在知识拓展和习题处理方面的另一个闪光点,用这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逐渐形成两种“有成就感的”价值观念:一是“我最善于发现问题,我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二是“我最善于解决问题,我提出的解决方案最直接,最有效”。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不但不会畏惧问题,而且把解题当成一种快乐,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可一种理念:知识是财富。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轻松和谐地在互助互动中解决了问题,我是学习的成功者。这样逐渐让学生形成这样的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有问题不自己硬抠,或放弃不学,说出来,大家讨论,共同解决。

总结“愿望”。 总结“愿望”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产生充足的动力来源。学生应对在整节新课的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以及自己的表现和今后如何做进行反思,提出自己今后的“愿望”,用“愿望”来鞭策自己。“愿望”一定要让学生有感而发,与作业同等要求,选择好的予以全班表扬或展示,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长久坚持下去。

预设“新愿望”,为学习下一节新课做预习提示。可让学生用两到三分钟阅读下节新课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希望能用它解决生活或学习中的哪些问题?当学生看到下一个课题时,感觉到我所要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要让学生为了解决“新愿望”而去预习新课,使知识成为学生急待解决的“新愿望”,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必须要掌握和会用的工具,形成学习技能。这样知识在学生眼里就不是老师硬塞给他们的东西,而是他们在生活或学习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东西,为学生学习奠定基石。

最后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总结,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肯定,树立“模范带头人”,对最积极、最有贡献和进步最快的学生由师生共同评出“今天的愿望之星”,要形成人人争当“今天的愿望之星”的风气,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今天”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今天”,才会收获“明天”,给学生以憧憬,以希望。这样学生就会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节课,充分参与每一节课,收获每一节课。这样的学习,学生还会感到“厌烦”么?

“愿望”是学习的动力,是知识的源泉。它可以使人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以正确的能达成的愿望,就等于给每个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树起了一块里程碑。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全班学生一节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主要内容
太阳生病了
My class,My home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