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乐字当先

2013-02-01 09:33徐业锋
黑河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小猴子作图命令

徐业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如何让其充满活力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与其每天抱怨学生不爱学习,不如教师自己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真正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堂课都变成一次愉快的学习旅程,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小学生年龄偏小、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应多使用一些能够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软件,来实施课堂教学。

例如在进行指法练习时,开始使用的是正规的英文打字练习软件,同学们感觉新鲜有趣,但是几节课过后,他们的兴奋劲没有了。此时需要教师采用一些益智型指法练习软件,例如“智能ABC”系列中的“小猴子爬树藤”、“太空大战”等,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指法训练。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多加引导,如“同学们,你们看,中间的那只小猴子代表你,两边的就是你的对手,如果你能够快速、准确地敲出屏幕上出现的英文字母,那么你就会向上爬得很快,超过另外两只小猴子,获得冠军。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拿第一吗?”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回答:“有。”接下来便是噼哩啪啦击键的声音,一会儿,就有学生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老师,我赢了,老师我胜利了,也有的学生小声说:我怎么爬得那么慢呢。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这样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心情愉快地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积极引导,勇于创新

“给学生一块金子,还是教会学生点石成金。”这个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早已引起人们的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也是一样,不能让学生老是被动地听、看、记,而是应该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充分调动教与学的双边关系。

如在进行LOGO入门软件《海龟作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熟悉掌握一些绘图命令后,已经能够独立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了,但每节课都是停留在老师怎么讲,学生们就怎样画的局面,缺乏创新意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侧面引导,例如“同学们,我们教室的窗户是什么样的,大家上下楼梯的台阶是什么样的,还有我们学校的大门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听了以后,都会认真地思考,有的眼睛看着窗户仔细观察,有的低头沉思,大概是在回忆楼梯、校门。一会儿,他们就开始动手操作了,窗户、门、楼梯、小房子……学生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在一个个电脑屏幕上展现出来。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有些软件由图片、文字说明和实际操作等几大块组成,内容简单易学,便于掌握,学生一看就能够懂,一练就会。如果上这样的课时,教师还按步就班地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操作,学生看的方式,就不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海龟作图”的绘图基本命令时,可以先找一个典型的命令给大家讲,强调应注意的问题、格式等,然后进行示范性操作,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相似的运动命令。学生学习时,教师在一旁启发、指导,尽管进展不是很快,但学生都会非常认真,每当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宁静,同学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三、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鼓励和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一些鼓励、表扬性的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上“海龟作图”课时,教师先用重复命令画了一个圆,然后对同学们说:“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在同一圆心上每隔10度画一个圆,那么旋转一周,应该画多少个这样的圆?”同学们都在积极思考,一时间室内的空气好像凝固了,这道题涉及到计算有些难度,为了打破僵局,笔者适时启发“一周是360度。”反应快的同学立刻回答出是36个圆。此时笔者抓住时机,面向全体学生对几位同学进行表扬:“很好,这几名同学思维非常敏捷,可以看得出,你们的数学学得一定很好,值得大家学习。”此刻全班同学会把羡慕的目光投向被表扬的那几名同学。为了不打消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调节一下“课堂气氛”,笔者接着说:“其他同学肯定也算出来了,只不过说的慢了半拍儿。希望这些同学在今后回答问题的时侯一定要快。”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课堂气氛又开始活跃了。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说的方法去画图,当同学们画出美丽的立体网状圆球时,都显得非常骄傲。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应以《指导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培养兴趣的乐园、获取新知的桥梁和试验才能的基地。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小猴子作图命令
只听主人的命令
移防命令下达后
这是人民的命令
作图促思考
勇敢的“怕怕”
对卢沟桥事变期间一份“作战命令”的考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