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基于联通主义的幕课

2013-02-02 02:09张志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4期
关键词:联通主义学习者

◆张志宏

作者:张志宏,青海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810008)。

1 幕课(MOOC)的引出

2013年以来,借助教育部发文倡导举办微课大赛的契机,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做微课。这种“微势头”的兴起,让笔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与微课不论是在字面上还是内容上背道而驰的幕课(MOOC)。

早在2010年8月,微软巨头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曾经做出预言:“未来5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结果日子还没到3年的光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微课、微课程等以网络作为媒介的开放性学习资源纷沓而至。源起于斯坦福大学的Udacity、Coursera,以及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联手创办的edX,作为全球幕课的三大“领头羊”,正携手越来越多的加盟大学进入网络课程开放资源的不断完善与建设。比尔·盖茨的预言最终由于幕课和微课等新型课程学习资源的出现而提前变成现实。

随着幕课风暴的席卷,我国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名牌高校也着手进军幕课行列。他们联合世界名校建立自己课程资源平台,实现校际之间学分的互认。我国的教育技术专家和学者也积极研讨幕课,如2013年4月那一期的《中国教育网络》就刊载了8篇文章来讨论幕课,再如2013年第3期的《开放教育研究》专门开辟关于幕课的专栏版块;不管是Udacity、Coursera、edX以及北大、清华和上交大所建课程资源,还是国内的杂志所讨论的幕课,种种迹象都表明,2013年将是幕课不平凡的年度,一场真正的MOOC风暴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

2 简析基于联通主义的幕课

有了对幕课的直观印象之后,大家一定想了解幕课到底是什么?它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相关理论基础在支持它?

2.1 国外有关幕课的历史背景

幕课最初的萌芽可以定位于2007年,人们通常将那时候美国犹他州立大学David Wiley教授所发起的Intro to Open Education这门开放课程作为幕课的起始原点。有了萌芽之作之后,到了2008年,幕课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加拿大的两位学者Bryan Alexander和Dave Cormier思想火花互碰之后的产物。Bryan Alexander是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员,Dave Cormier则是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一名成员。与此同时,联通主义在2008年被阿萨巴斯卡大学的George Siemens和国家研究委员会的Stephen Downe在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里创立。后来的一系列事实和幕课案列都证明幕课与联通主义是紧密相联的。因此,人们认为Dave Cormier和Stephen Downe也是幕课的领军人物。

2.2 揭开幕课的神秘面纱

从字面上看,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形式,中文翻译之后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我国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将MOOC翻译为“幕课”,南京师范大学的张一春教授将MOOC翻译成“魔课”。笔者更倾向于焦教授的“幕课”,所以文中提到的中文名都用了幕课一词。

除了对幕课做简单翻译之外,笔者通过对幕课的英文表达形式和国外有关它的一些背景以及对相关幕课文献的整理后得出幕课的一些特征:

1)幕课也是课程的一种形式,所以它具有课程所具有的结构(课程目标、中介人、学习主题、学习时间以及要完成的作业);

2)幕课的学习者不受数量限制,幕课是一种规模超大的开放性学习资源;

3)幕课能够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特征辅助于各种不同的学习媒介来设计自己的学习过程;

4)幕课也体现出集思广益的特点,它将全球的顶尖学府的顶尖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供大家分享,这个特征其实与联通主义是相通的。

2.3 基于联通主义的幕课

联通主义是由乔治·西蒙斯提出来的,它的核心思想为:学习和知识应该建立于各种观点之上;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联通的过程;为促进持续学习,需要培养与保持各种联通;发现不同领域、理念与概念之间联系的能力至关重要;知识的流通是所有联通主义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

幕课与联通主义的衔接点在哪里?为什么联通主义就能作为支持幕课的学习理论?幕课与联通主义因都需要建立相应的“通道”而紧密相连。幕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规模极其庞大,这就需要学习者进行学习时注意在庞杂的知识中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才利于他们自己进行意义建构。基于联通主义幕课在学习者通道的建立上指明了方向。它认为知识是一个持续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就如管道中的水,不断流通,管道就是联通的各个结点;知识以片断的方式散布在各大网络中,每个学习者都拥有其中一部分,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创造、完善、更新和批判等。

基于联通主义幕课将学习者学习通道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希望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通道和有意义学习来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网。学习通道既包括学习者与其他学习伙伴的交流通道,也包括学习者与各类学习资源的交互通道;学习者在与其他伙伴和各类学习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就是有意义学习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习者“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生态网络”的生成。

3 幕课作为开放资源建设大军里的一员所具有的优势和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3.1 幕课所体现出来的12个强势优点

MOOC如今正变得越来越红火,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都认为它已经是开放资源建设大部队里不可或缺的一员,有了它,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上又多了一把利刃。这可以从它的优势上体现出来。

1)在能入网的前提下对硬件要求不苛刻,所处的移动互联时代的3G网络以及便携的移动设备正好迎合了幕课的这一特点,所需的只是一个网络和可以与它相联的上网设备。

2)消费幕课时所需要的成本较低,可以利用免费的学习工具来对幕课所提供的课程进行学习。

3)幕课能够突破不同地区的时间和地理位置的约束。在满足能上网的前提条件下,不管处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幕课的学习将无处不在。

4)可以使用任何一种语言形式来对幕课所提供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5)不用拘泥于统一的网络工具,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或者个人爱好来选择。

6)幕课能够快速架设,如果快速通知到学员,就能够展开学习,是紧迫式学习模式所选择的最佳手段之一,比如关于地震时期如何急救和援助相关知识的学习。

7)所有人在资源分享的过程中都可以上传与背景有关联的相关内容。

8)幕课更适合学习者在许多不太正式的场合中进行非正式学习。

9)幕课能够将不同学科跨越而联通,假如有必要的话,也可以通过公司或机构之间实现跨越联通。

10)如果任何时候有学习的意愿,在学位方面没有任何限制就可以开展学习。

11)幕课所提供的学习课程能够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2)幕课能够增强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技巧,参与到幕课中的学习能够使得大家改善自己的个人学习习惯和对知识的吸收过程。

3.2 幕课所体现出来的5个方面的劣势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幕课也不例外。在一一列举了它的强势优点的同时,也要提出它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在笔者看来,幕课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学习者进行学习内容管理时,如果要加入学习者本人所创造的与背景有关的内容时,有可能会认为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

2)在信息化素质方面,幕课对学习者的数位素养提出一定要求,要求达不到,这种学习方式难以开展。

3)时间和精力方面,幕课要求学习者能够在所学课程上注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要不然在相关规定下不能完成对该门课程的学习。

4)幕课是有机的,这也同时就表明幕课里面所牵涉的课程均具有它自己的运行轨迹。

5)在幕课学习状态下,学习者一定要具有自觉的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

[1]金陵叙事.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EB/OL].[2013-06-05].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18pff.html.

[2]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3]张一春.关于魔课MOOC的中译名[EB/OL].[2013-04-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ouvs.html.

[4]张汇芬.关联主义学习观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4):33.

[5]唧唧-YY.联通主义学习理论[EB/OL].[2012-03-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31d73701013uiu.html.

[6]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2.

猜你喜欢
联通主义学习者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新写意主义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一张图读懂联通两年混改
微信搭台“联通” 代表履职“移动”
近光灯主义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5G:电信联通的生死攸关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