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体会

2013-02-02 06:29苏诚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6期
关键词:碘仿颌骨性病变

苏诚

颌骨囊性病变为骨性病变, 是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 早期无明显症状, 患者多因颌骨膨胀, 组织移位, 咬合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等而就诊, 此时病变范围已累及较广,骨性病变比较严重[1]。临床上常用传统的颌骨切除术、囊肿刮除术和开窗术等外科手术治疗。为减少手术损伤, 最大限度保留颌骨基本形态, 降低术后复发率, 2009年1月~2010年8月广西大化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对38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先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 再用刮除术刮除囊性病变,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 男25 例, 女13例, 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34±2.5)岁, 病程8个月~3年, 上颌骨囊肿10例, 下颌骨囊肿28例, 单囊29例, 多囊9例, 囊肿直径3~12cm。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颌骨不同程度的向唇、舌、颊、腭侧肿胀膨隆, 触诊时有囊性感或乒乓球感, 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或褐色液体。术前经X线、CT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 牙源性角化囊肿23例, 壁性成釉细胞瘤10例, 含牙囊肿5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牙槽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选择口腔前庭囊肿最突出、表面最薄弱部位开窗切口, 涉及上下第三磨牙或囊肿处的阻生牙、松动严重的无保留价值的牙齿, 予以拔除。切开并分离黏膜和黏骨膜, 充分暴露骨质,用骨凿或咬骨钳去除部分暴露的骨片, 形成1.5cm×2cm与口腔相通的造口, 切取部分囊壁作病理检查。吸干囊腔, 用弯血管钳或弯刮匙打通囊腔中的间隔, 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交替反复冲洗囊腔, 吸干囊腔, 用碘仿纱布填塞窗口。术后给予抗感染和止血消肿药物治疗, 一周后去除碘仿纱布, 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腔, 再用碘仿纱布填塞窗口, 保持窗口不闭合。嘱患者每天餐后用盐水含漱, 每月复诊一次, 复诊时去除碘仿纱布, 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腔, 再用碘仿纱布填塞窗口。每2个月X线检查囊腔情况, 经过6~18个月治疗后, 当囊腔骨质新生, 颌骨形态逐渐修复, 囊腔缩小至原来体积的1/3时行刮治术, 根治性刮除囊性病变。

2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 2例术后出现局部感染, 经对症处理后感染消除。术后半年时间, 患者肿胀膨隆逐渐变小, 囊腔缩小, 颌骨形态开始修复, 术后1年时间, 患者肿胀膨隆消失, 囊腔骨密度增高, 骨质新生, 在囊性病变周围可见放射状骨小梁结构形成。随访2、3年, 囊腔消失, 颌骨形态完全修复, 2例仅存一浅小的凹陷, 没有出现复发。

3 讨论

颌骨囊性病变的机理为囊壁上皮细胞不断坏死脱落于囊液中并分解, 使囊液渗透压增高, 囊腔内压力增大, 又压迫囊壁引起上皮细胞继续坏死脱落, 如此循环往复, 渗透压逐渐增高, 压迫破骨细胞不断吸收骨质, 形成骨腔[2]。颌骨囊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牙齿松动、移位, 咬合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等并发症[3], 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常用的方法包括颌骨切除术、囊肿刮除术和开窗术[4]。颌骨切除术可彻底切除囊性病变, 复发率低, 但手术强度大, 切除面积大, 术后易引起严重的咀嚼功能障碍, 面部畸形和下唇麻木等并发症, 大的颌骨囊性病变患者, 行切除术后还需要进行植骨而修复缺损的颌骨, 创伤性加大, 对于青少年患者可影响颌骨发育[5]。囊肿刮除术可行一期手术, 最大限度保留颌骨, 维持正常的颌骨形态功能, 但手术创伤性大, 术后骨缺损严重,容易造成继发性感染、神经血管束损伤和病理性骨折, 术后复发率高, 特别是大的颌骨囊性病变患者[6]。术后复发率高的原因较多, 但主要包括:①囊性病变的囊壁残留有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小子囊, 囊肿刮除未能彻底刮除, 残留的小子囊发生病变形成新的囊肿;②囊性病变的囊壁薄而脆, 囊肿大时容易破裂而残留囊壁, 残留囊壁可发展为新的囊肿;③部分外形不规则的囊壁在刮除时, 不能完全剥离而残留, 发展为新的囊肿[7]。

作者采用开窗减压术联合刮治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 手术操作简单, 创伤小, 根治效果明显, 38例患者颌骨骨质新生良好, 囊腔消失, 骨缺损修复较理想, 无复发。开窗减压术是在囊性病变膨隆处切开, 形成囊腔与口腔相通的造口,引流囊腔中囊液, 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 填塞碘仿纱布,保持造口通畅, 持续引流, 不断释放腔内物质和压力, 促使囊腔不断缩小, 促进骨质细胞活跃, 骨质新生, 恢复颌骨正常形态[8]。其具有手术操作简单、 创伤小、 可最大限度保留颌骨的基本形态、 复发率低、 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影响小等优点。但其疗程长, 囊腔需患者自行冲洗, 复查频繁, 患者配合度不高会影响术后疗效。开窗减压术后囊腔逐渐缩小,达到原来体积的1/3时, 囊壁位置主要集中在开窗引流口附近, 行刮除术易于彻底刮除囊壁, 降低复发率, 且刮除术可在口腔内进行, 手术损伤小, 不损伤囊腔周围组织和血管神经束。

总之, 开窗减压术是颌骨囊性病变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有效减少复发率, 最大限度保留颌骨的基本形态, 避免周围组织和神经损伤, 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特别适合基层临床推广使用。

[1]杨翎春,谢流.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观察.西部医学, 2011,23(6):1085-1086.

[2]苏勇,钱梅.开窗减压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32例的临床体会.口腔医学, 2012,32(9):569-571.

[3]邓飞才,卢若煌,王月红,等.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54例临床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29(3):154-155.

[4]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57-259.

[5]辛俊彤,袁荣涛,卜令学,等.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口腔医学, 2011,31(4):228-230.

[6]Koca H,Esin A,Aycan K.Outcome of dentigerous cysts treated with marsupialization.J Clin Pediatr Dent, 2009,34(2):165-168.

[7]洪育明,许志辉,吴文源,等.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27(16):908-910.

[8]牛刚,林李嵩,吴烨,等.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口腔医学研究, 2011,27(2):153-154.

猜你喜欢
碘仿颌骨性病变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
樟脑酚+碘仿在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疗效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牙根尖周炎40例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