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今日说法》的困境和出路

2013-02-15 09:49牛安琪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普法法制栏目

牛安琪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论《今日说法》的困境和出路

牛安琪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今日说法》是红极一时的央视法制节目,近几年,各大卫视法制节目、娱乐性节目的出现使受众群体大大流失,冲击了栏目的收视率和原有的受众群体。《今日说法》面临着创新的挑战,该文试从节目形态及栏目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旨在探寻栏目的困境与现状及其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同时指出栏目的未来走向。

《今日说法》;普法;故事化;创新

一、《今日说法》栏目面临的困境

(一)普法困境:法律知识含金量不足

《今日说法》是一档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秉承“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内容颇具含金量的普法栏目。节目一开播便在观众中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很快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各大电视台争相模仿,为了提高收视率,栏目本身的宗旨渐渐模糊,《今日说法》也陷入其中。

《今日说法》栏目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主持人将新闻事件编成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博人眼球。在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介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为了博取收视率,而忽视了栏目的初衷:普法。笔者近期纵观多期《今日说法》,每天节目时长约30分钟,前20分钟一直在叙述整个案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仅剩10分钟的时间,主持人才会向观众介绍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知识。这样的节目策划有诸多缺点:一方面,受众听完故事,从中得不到任何相关的法律帮助;另一方面,《今日说法》大量采用事件当事人的采访片段,使观众陷入当事人的说理当中。最后,受众只关心故事的最后结果而忽略了从中汲取法律知识。本末倒置,媒体没有做到向受众传达法律知识,受众收看完节目也没有法律知识方面的更多获益。

《今日说法》栏目有时会邀请特约嘉宾对案件进行点评。这些特约嘉宾是来自法律界、政治界、经济界的精英人士,他们与主持人之间的对话大多使用专业术语,这种话语交流方式只适合受过较高教育的人群观看,但是实际上,收看节目的受众大部分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例如,下岗职工、退休人士、老年人,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话语权得不到保护,投诉无门,很多人是抱着能发现点儿什么这一希望来收看法制栏目,以便为自己寻求法律援助。节目上的专业术语对于这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如听天书。既然《今日说法》以“服务百姓”为宗旨,就要从受众的角度考虑,将节目做得有亲和力,易懂,这样才会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案件急剧攀升,在众多的题材中,青少年犯罪的话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但是在节目中看到的多是婚姻纠纷、邻里纠纷、农民工等话题,涉及青少年犯罪的话题少之又少。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法制节目更应该关注这一群体,尝试与学校以及相关部门沟通,让青少年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法律知识。

(二)节目内容雷同撞车

法制节目类型分为法制咨询节目、法制专题节目、法制谈话节目、法制庭审节目、法制娱乐节目5种,但是每一种节目类型里真正做得好的寥寥无几,一旦出来某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其他台就争相模仿,从中暴露了节目创新意识的缺乏和急功近利的倾向。[1]71-73

《今日说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初节目开播之时,中国电视法制节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今日说法》节目创办的成功,引起了其他地方电视台的争相效仿,一味地照搬照抄,使得地方电视台的法制节目毫无新意,缺乏创新意识。但是,这也阻挡不住地方台的法制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电台,为争收视率,节目制作者为了迎合观众,只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报道与追踪,却忽略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和法律知识。各家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开始雷同化,观众势必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法制节目创新迫在眉睫。既要做到坚持普法的原则,又要内容形式新颖,具有独创性,这向节目制作者们提出了挑战。法制节目类型有5种,法制节目的相关法律类型也有很多种。譬如,涉及邻里纠纷要使用民商法,涉及刑事责任要使用刑法,涉及经济纠纷要使用经济法,等等。《今日说法》中涉及的法律内容不要局限于民商法,还可以涉及各个方面的法律知识,这样将可以利用的法律法规带入节目内容中,使节目内容更加饱满。

(三)主持方式单一呆板—故事化叙述方式

《今日说法》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最初是节目的标志,现在已然成为一种风气。暂且不谈法制类电视节目,一些娱乐性综艺节目也频繁引用故事化叙述方式。譬如,《中国好声音》,选手比赛后回答导师提出的问题,不免讲起了个人经历,以博取受众的同情和关注。大势所趋之下,各类节目纷纷仿效,以博取更高的收视率。

以2013年4月25日播出的《一个古董五个贼》为例,节目用27分钟讲述了这个古董抢劫案的发生经过。故事讲完,主持人路一鸣做了2分钟左右的陈述式结尾,讲故事的时间力压陈述时间。节目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描述,案件伊始主持人路一鸣抛出很多问题,激发受众收看的欲望:当事人为何会在离家距离如此远的一个宾馆进行交易?在此人生地不熟,他又如何使古董脱手?而且当天失主并非一个人前来,出于安全的考虑,还带上了一个同乡。节目中间是失主回忆古董如何被抢,警方介入侦查最后找到犯罪嫌疑人。真相大白后,观众紧张的神经松弛了。节目的最后专家评说,主持人综述。专家评说向专家隐遁的转变,使得栏目向娱乐化方向发展。专家评说有时只是节目组吸引观众的手段,但是实际节目中已经无法正常发挥它的功能。本末倒置,邀请专家并不是作秀,真正的意义在于将法律中晦涩难懂的部分转变成受众能理解的白话,但是仅靠主持人几句慷慨激昂的总结,是无法达到节目目的的。

二、《今日说法》的未来出路

(一)提高节目法律含金量

纵观近几年《今日说法》栏目,都是将案例故事化,以故事的元素来吸引观众,主持人声情并茂加之法律点评,这样千篇一律的表现形式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受众口味的,节目也难以发挥自身的功能。《今日说法》的题材选择涉及广泛,大多数节目最常选择的是以民事纠纷、刑事犯罪的案列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另外,节目制作者缺少应有的法律修养。制作法制电视节目的前提是不仅能编排节目,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电视制作者们归根结底还是新闻工作者,负责节目的编排、策划、制作、主持等。他们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以记者的观念和立场制作法制节目。当他们遇到深奥难懂的法律知识时,会出现编排错误、制作错误的现象。因此,栏目制作者应该积累法律知识,挖掘节目中深刻的法律内涵,寻找案件的要点和突破口,用法律的眼光去理解、从深层次上阐释内容并加以分析。

时刻关注法制事件,争取在第一时间进行编排和报道。稳抓中央新发布的法律法规,着重报道与新的法律法规有关的案件,以推行新的政策,从而使受众关注并遵守新出台的法规,促进社会的和谐;不仅如此,还要抓住法制新闻发生时机。譬如,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9日是中国律师节。在节日当天播出与之相关的案例,并详细介绍节日的由来,吸引受众的目光;对即将有可能发生的法制事件要具有前瞻性。法制节目不应一味地模仿原来的模式,应尝试探索新的法制新闻话题。抛开邻里纠纷、婚姻纠纷等内容较狭窄的话题,寻找新的热点话题。譬如,有关卫生、食品、医疗、教育等关系百姓的自身利益,是法制节目涉及较少的疏漏区域,提高法制节目的含金量。关注热点话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影响力大的案例,是提高收视率最捷径的道路。争取将节目做的别具一格,不同于其他卫视的报道,将节目做的精细、有深度;关注新闻事件的接近性。新闻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迎合了受众的需要,不仅要及时新鲜,而且在地点距离和心里距离都要和受众无限贴近。法制栏目受众群体大多数是普通百姓,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自然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和自己利益挂钩的新闻事件。观众可以将案例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对比,解开疑惑,知法懂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改善节目创作编排,创新节目形态

在各大卫视如火如荼地展开法制节目编排制作时,《今日说法》寻求发展的突破口就在于创新节目形态,以新的面孔焕然一新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今日说法》以每日一案,举案说法。特点是以解释学的方法,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事实关系简化为明确和单纯的法律关系,向观众说明其中的法律规定、权利义务关系和法律处理结果。这类节目以直观具体的传播法律知识见长,形形色色色案件中又蕴含着大量鲜活的法律和社会生活信息,满足群众与法律界人士两方面不同的需求。[2]92-128

改善节目的编排创作,既是媒介的需要,也同时是受众的需要。

创作方式多样化。改变以往问题式切入,尝试评论带入,举例引入。主持人提问方式除了单刀直入,还可以侧面访问,正反两方面访问,故事初期通过渲染增加神秘感,设置悬念等多种表达方式;加强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交流。主持人和观众可以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热线、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交流,建立与广大受众平等交流的平台,引导受众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适当地根据受众的反馈信息,将节目进行及时的调整,迎合受众的需求,做到真正地贴近观众。

(三)主持节目方式的创新

法制节目主持人除了要系统地带领受众了解案情之外,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阐述新闻事实,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主持水准尤为重要。主持人讲好法制新闻,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主持功底,还要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主持风格。《今日说法》的几个主持人一直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没有创新变化,但却是栏目的招牌。顺应现今社会发展趋势,主持节目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强化故事情节的曲折和复杂性,受众带着疑问收看节目,符合当下人们的推测心理,重新组合事件。有时新闻内容的迟缓性,导致不能吸引受众眼球,编者们应该将新闻事件重新排列组合,使案件情节跌宕起伏,异彩纷呈,留下悬念,给受众以足够的想象空间。重视节目的观赏性,在观赏力极强和平淡无奇的新闻事件中,《今日说法》栏目理应选择前者。观赏力强可以在一瞬间抓住受众眼球,而平淡无奇的法制新闻单纯地传播法律知识,受众会感到枯燥。

故事化的讲述方法在《今日说法》栏目中依旧是主导的叙述方式。不可否认,它的确为节目带来较高收视率,但是普法在先,制作人应该平衡讲故事和说理的比重,做到既满足受众听故事的心愿,也达到传播法律知识的效果。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百姓生活中面临着许多法律问题。法制节目《今日说法》对受众进行普法教育,宣传普法的重要性,也是节目创办的最初目的。总之,栏目应该在普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独特新颖的模式引导受众认识法律,运用法律。

[1]薛汉荻.试论电视法制节目的特性与创新[J].编辑之友,2013(3).

[2]范愉.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研究[J].人大法律评论,2003(4).

(责任编辑:文章)

I313

A

1008—7974(2013)06—0060—03

2013—01—25

牛安琪(1993-)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学系。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普法法制栏目
《民主与法制》杂志1000期大事记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普法
普法
普法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