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研究*

2013-02-15 18:14刘立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外语英语课堂口语

刘立丹

(吉林工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

课堂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课堂讨论、提问问题、回答问题、课堂辩论等.研究(如Allwright,1980)表明课堂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互动不仅是培养学生口语、听力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同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时,缺乏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很少有机会和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交流,然而,对于课堂提问和讨论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反映:学生经常三缄其口,沉默不语,让教师和学生都陷入尴尬的境地.即使教师鼓励甚至要求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趋于保持沉默,学生参与的课堂互动少、甚至没有课堂互动.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沉默使得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口语提高,对师生都存在一定的危害.在当前外语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课堂参与这个大背景下,改变学生课堂沉默、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非常必要且十分紧迫.

1 课堂沉默的定义

作为日常交际的重要形式,话语被赋予极大的关注.相比之下,沉默被视为交流中的消极因素.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沉默同样被视为一种交流的手段.以往对于沉默的研究是多角度的,例如从语用、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神经学和人类学……课堂沉默很显然是发生在课堂环境下的沉默现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消极沉默,只有学生在不应该沉默的时候沉默了,才是课堂沉默.

2 课堂沉默的分类

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梳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主要包括教学法上的沉默、语言沉默、认知沉默、心理沉默、社会文化沉默等.当然同一沉默行为很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即各种类型的沉默往往不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他们经常有重叠的方面,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加强.

(1)教学法上的沉默.教学法上的沉默指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发的沉默.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在外语学习课堂环境下十分普遍,这种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和教师间更多的口语互动的机会.作为课堂文化的一部分,外语课堂的学生沉默现象被理所当然地接受并认同.当师生试图通过口语互动来打破这种沉默,他们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知识的传授方式互相叠加,加强了既有的“一言堂”课堂情景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角色极其被动,不会积极参与这种带有权威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即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的人也很少,大多数人都保持沉默.逐渐地,在先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在外语课堂形成了消极被动的学习风格.

(2)语言沉默.语言沉默指学生由于外语能力的欠缺而导致的沉默行为.学生外语能力欠缺并不仅仅指口语能力欠缺,听力能力的欠缺同样影响了他们的口语参与.很多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是参与课堂互动的最大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英语水平高,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好学生的人同样也觉得英语水平过低影响正常交流.

(3)认知沉默.认知沉默指的是由认知加工需要消耗的时间所造成的沉默.认知加工是参与课堂互动所必须的.例如:有些学生表示经常跟不上其他人讨论的速度,还没等反应过来,其他同学已经说完了.有些学生反应“我们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这些都是典型的因认知对信息加工而导致沉默的现象.因认知加工时间限制而无法参与互动的沉默并不是消极的沉默,也更容易克服.认知沉默被认为与学生的教育背景有关.中国学生一般不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大多数中国学生已经形成了等着教师讲而不是独立思考的习惯.

(4)心理沉默.心理沉默指的是因为在众人面前讲话而恐惧、焦虑和尴尬引起的沉默.心理因素对沉默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性格、个人成长史和自我认知等.尤其表现在缺乏信心.例如,在课堂的口语互动中趋向回避,对自己的想法倾向否定的认知,对自己想法或观点的不确定,对自己理解力的不确定等.

3 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形成的因素

虽然有些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沉默表现是一样的,但在同一沉默行为的背后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原因.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语言能力不足的影响.认知理论认为:语言的输出过程,即“说”和“写”是意义建构和表达的过程.Anderson认为语言输出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建构阶段.在建构过程中,说者或书写者根据交流目的,确认合适的意义.其次是转化阶段.在转化过程中,语言规则应用于将意图表达的意思转换为信息.最后是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信息以可听到的或可观察到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三个阶段可以循环.当起初的交流目的建立的时候,也就是说一旦说者或写者决定了交流的内容,它就会随着信息的发展,在这三个阶段来回往复.在建构的阶段,个体决定说什么,选择要表达的事实,并决定怎样解构选定的信息.在构思要表达的信息时,说者或写者运用不同类型的知识,包括篇章知识、对听众的理解和社会语言规则等.有些大学生在英语课堂沉默恰恰是认知因素在意义建构和表达中起到了反作用.即他们还没有发展全面的语言能力.在交流中,说话者之间必须要进行意义和形式的磋商,尝试每种可能的理解和被理解的表达方式,当意义和形式的磋商不成功时,就不可能进行成功的语言输出.

(2)焦虑感的影响.焦虑感严重就会导致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有语言焦虑感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失败的可能性及假想的失败的后果上,这使说话者在交流过程中,不愿意说话,不能很好的参与任务活动.越是表现不佳越是沉默,这引起了恶性循环:焦虑——不愿说话——交流能力得不到锻炼——焦虑水平一直保持很高.在大学英语课上,沉默的学生通常更有可能回避或逃避课堂活动.在对话或讨论中,他们不会主动参与或参与很少,只在必须回答、必须开口的时候才开口.一些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这些学生患了交流焦虑症.尽管一定的焦虑感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语言交流,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对语言行为起负面作用.因为焦虑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损害了学习者的语言行为:比如担心和自我怀疑,减少参与的机会和回避参与的状态等.

(3)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任何一个高级的认知活动都难以成功完成.自信心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变量.自信心促成语言学习的成功,成功学习语言的经历又会增强自信心,两者在语言习得中相互作用.而缺乏自信心的学习者毫无疑问将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对大学课堂中的青春期女学生进行研究表明:自信心对女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有着持续显著的影响.这些女学生有时非常逃避,不愿相信成年人;她们很容易被冒犯,即使是一个眼神、清清嗓子……;她们的话语更带有尝试性,而且大多数时候倾向于不说话.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学生对能够有效地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信念.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效率之间存在积极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他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得越好.成功的学习者往往都是那些感觉有能力、坚信能够学好的人.一旦学习者认为自己不行,很难再改变他们对自我形象的认定,这就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和行动力,最终导致语言输出的失败.

(4)缺乏冒险的勇气.语言学习者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尤其是在语言学习的初期.比如说基于背景知识来猜测生词的词义.任何一个学习第二语言的人都知道,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犯错是必然.学习者只有不断犯错和纠错,才能不断学习,才能获得进步.在课堂互动方面尤其如此.如果直到确信一个句子完全正确时,才冒险将它说出来,那就不会学好一种语言,也不会有顺畅的交流.然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害怕犯错.有些学生怕回答错误而遭到同学的嘲笑.有些学生害怕犯错后受到老师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上那些保持沉默的学生就是不想在犯错的时候看起来很傻的学生.Beebe描述了课堂或自然环境下其他可能影响学生冒险的因素,这些负面因素包括某一课程的不良分数、考试没及格、老师的批评责备、同学的嘲笑、自我强加的惩罚和尴尬等.他们害怕自己的行为在他人看来可笑,他们害怕别人的白眼带来的挫败感,他们害怕因不能成功交流而对他人产生的疏远感,越是缺乏冒险的勇气,就越躲避课堂互动;越不参与语言的发展就越受挫,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4 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学生有一定的词汇量,掌握了语法,能够准确的发音,才有了输出的质量保证,才能使他们能够开口在课堂说话.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相应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即使学生想说也不见得能够说得出来.即使说出来,也因为不能被理解而感到灰心丧气.这无疑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解决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问题之本.

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克服课堂上口语互动时的焦虑感.适当的焦虑感有益于英语学习,而过多的焦虑感则对英语学习有害.课堂互动中,学生往往因为有很强的焦虑感而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或者参与课堂讨论等互动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对学生进行鼓励,在起初的阶段不要忙于纠错和连续纠错,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开口,战胜焦虑.大学生自己也应该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从符合实际的预期出发,进行口语的锻炼.不能盲目要求自己,希冀短期内提高自己口语输出质量.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口语不令人满意而“避而不谈,”大学生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提高,只有开口才能进步的事实.

再次,要树立信心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口语学习的信心.只有学生坚信自己能够做到,能够提高,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潜能,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毅力和动力.学生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进行口语练习,不断鼓励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在进步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信心,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

最后,要愿意冒险.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不断的尝试和实践.口语的练习和提高更是在实践中完成的.要敢于尝试,善于尝试,不断地参与课堂上的口语互动,才能获得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骏,钟坚.留美中国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探析[J].现代外语,2005(4):393-401.

[2]彭秀玲.大学英语大二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61-63.

[3]谢元花.外语课堂学生沉默与教师的教学风格[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30-32.

[4]许爱青,张秀丽.浅析学生课堂失语的成因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9(6):53.

猜你喜欢
外语英语课堂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酒中的口语诗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口语对对碰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