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战略高度直击WLAN运营问题

2013-02-16 02:02鲁义轩
通信世界 2013年15期
关键词:热点运营商无线

本刊记者 | 鲁义轩

立足战略高度直击WLAN运营问题

本刊记者 | 鲁义轩

对于一个规模性的WLAN网络来说,接入速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有业务管控、端到端的运维服务、承载网络的完善。

国内WLAN热点覆盖已随着数据业务的暴涨进一步加大范围,其中中国移动在WLAN上投入的力度相对更大,各地分公司的WLAN热点建设也正在加快,例如四川移动成都分公司将于2015年前,在高新区新建基站约2000个,增加WLAN公众热点约700个,累计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下同);目前山东移动WLAN接入点近100万个,客户突破300万户,手机、电脑、iPad等使用终端接近700万部,WLAN网络流量在三网(GSM、TD、WLAN)流量占比超过80%。

在LTE大趋势下,提升WLAN战略高度也成为运营商多网协同发展的重点。

此前,某地方运营商人士在提到2013年WLAN发展时表示,WLAN凭借无线宽带便利覆盖以及速度,对缓解流量压力确实有很大帮助,但目前,WLAN在运营上还存在一些现实的挑战,包括用户体验不佳、网络整体故障率高等。同时,对于如何与目前的3G和即将到来的4G达成各方面平衡,相互促进而不相互竞争,运营商也在做深入考虑。产业链人士称,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主要的挑战包括:WLAN网络的建设成本不易回收,WLAN的公益化是趋势,但是平衡成本压力也是需要正视;在维护方面,运营商的WLAN综合网管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维护管理质量,及时解决网络问题。

因WLAN最初不是按照电信级网络建设起来的,所以在运行和维护上还并不完善。据悉,对于如何加强网络的可控可管,包括H3C在内的产业链企业也做了很大的研发投入,其中H3C发布的无线WLAN核心网、用户信令追踪系统和基于业务的管理系统对于网络后台精细化监控以及基于业务的管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升Wi-Fi接入便利性

《通信世界》:中国移动WLAN建设进入新一轮热潮,但因其WLAN网络建设完全独立,其导致的WLAN热点利用率低,用户数、使用时长和激活用户比例低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这对于分担运营商的数据流量带来影响。对此,从技术和经营角度,您认为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这种局面?

谭德强:提升用户的Wi-Fi应用感知,要首先提升用户上网的便利性。相对于2G和3G 用户的手机上网,WLAN从热点覆盖、接入流程等便利性方面还是有一些差距,传统的认证方式还需要用户配合以账户密码,以及发短信索取密码等措施。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联手产业链在无感知认证上已经做了大量的投入。例如,某省移动无感知认证服务一向用户推出便受到关注,Wi-Fi用户量比此前增长了三倍,数据流量增长了五倍。

其次,网络质量和高品质产品是业务保障的基础,通过运营商集团和运维部收集的多项数据来看,WLAN整体网络质量的提升目前遇到了一些阻碍,包括机场在内的一些典型Wi-Fi覆盖区域也常有用户反映无法接入网络,甚至AC的故障率超过10%。面向规模用户的WLAN网络,如果没有可靠产品和质量技术保证,仅仅是在热点布放AP,则很难持续保证用户的上网质量,业务发展也会大打折扣。已经有部分省市公司对实施质量差的AP和AC小厂家进行替换和搬迁,来改善网络业务质量。

第三,如同电信级的网络,WLAN也需要端到端的维护和管理。很多热点区域用户上不了网申告故障,但数据的端到端传输涉及很多环节,网络人员若无法确定故障原因的具体位置和原因,就难以尽快修复网络问题。所以无线WLAN端到端的维护非常关键,便于提升故障排除准确率。

最后,从客户群的定位来看原来WLAN的建设主要定位在个人和公众客户,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集团客户要求其网络建设中必须包含WLAN,客户群体由单一的客户转向多客户群并行建设,现在典型集团客户包含无线银行、无线医院、无线校园和智慧城市等,其建设覆盖全领域的有线/无线IP接入、安全及增值业务应用。

无感知认证已具备商用条件

《通信世界》:在进一步扩大WLAN免费用户体验的同时,国内WLAN用户无感知认证流程也备受关注,据您了解运营商在无感知认证的实施上已进入什么阶段?进入真正无感知认证时代还需多长时间?

谭德强:目前运营商在试点和实施的Wi-Fi无感知认证以EAP-SIM认证方式和PEAP认证方式为主,其中,对于终端体验来说更为便捷(无需登陆和注册),大部分智能终端以及安装SIM卡的平板电脑和上网本都已支持该方式,但在运营商侧是需要对网络设备、业务系统进行改造,目前H3C的AC和AP设备已全部支持无感知认证。而PEAP认证方式以其便捷的认证方式(第一次联网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后自动联网无需再认证)、广泛的终端支持(目前所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已经全部支持,EAP-SIM认证需要对网络侧的认证服务器升级改造,该认证使用蜂窝网一样的认证,整个认证过程不需要用户介入任何手工操作,完全由终端自动完成。

对于无感知认证,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处于试点阶段以及测试的前期阶段。中国移动 推行的比较积极,其中,H3C的无感知认证方案已经配合中国移动完成了网络改造,并具备商用技术能力。

《通信世界》:尽管运营商新招标的WLAN设备已要求普遍支持802.11n,但据悉在运营商网络中802.11n尚未真正发挥大作用。您认为关键原因在哪里?

谭德强:802.11n 在 接入速率上实现了提升,其核心技术(OFDM和MIMO)和LTE的核心技术完全一致,但尚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还在于管控平面、业务系统、基础承载网等方面都没有完全“跟上步调”。对于一个规模性的大网来说,接入是其中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管控平面、业务平面、承载平面需要同步建设,仅仅只有AP和AC设备是没有能力做好一张WLAN网络的。此外在维护手段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需要对设备和方案进行研发与创新。简言之,高速公路不修好,没有良好的管理,入口修得再漂亮也没用。

基础承载网的加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也是整个产业链都需重视的问题。

猜你喜欢
热点运营商无线
热点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热点
无线追踪3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一种PP型无线供电系统的分析
结合热点做演讲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