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M的福建省三次产业结构变迁分析

2013-02-16 02:00胡恩生
当代经济 2013年15期
关键词:产业部门第二产业份额

○ 刘 鑫 胡恩生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析的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简称SSM)由美国学者丹尼尔·B·克雷默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主要应用于区域就业方面的预测,其基本思想是分析地区和全国水平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是由所有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还是由地区专业化发展最迅速的部门决定的;1972年Esteban对该模型进行标准因素分解,20世纪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变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先从统计学角度对福建三次产业进行简单回顾和分析,初步了解福建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然后用SSM分析法把福建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全国经济为参考系,将福建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并据此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SSM法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数据的特点,从而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福建的产业发展状况。

二、模型的构建

该模型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都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o(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o和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和末期经济总规模,并用Bo和Bt分别表示所在大区或全国的初期和末期的经济总规模,并用Bj,o和Bj,t代表所在大区或全国在初期和末期时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式(3)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这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 Nij、Pij、Dij三个分量,表达为:

其中,Nij为份额分量,表示标准化的j产业部门按所在大区或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增长所带来的变化量,反映所在大区或全国该行业的发展对区域该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若b'ij>0,Rj>0,则Nij>0,这说明j部门为全国性增长部门。若b'ij>0,Rj<0,则 Nij<0,说明 j部门为全国性衰退部门。

Pij为结构偏离分量,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比重与所在大区或全国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反映了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Pij为正且越大,说明j部门结构素质越好,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反之,说明部门结构素质较差。

表1 福建省九五计划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表2 福建省十五计划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表3 福建省十一五计划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Dij为竞争力偏离分量,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增长速度与所在大区或全国的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相对竞争能力。Dij为正且越大,说明j部门的竞争力越强,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作用越大;反之,说明j产业部门优势不明显,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区域i的总经济增量Gi可以写为以下形式:

三、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实证分析

自福建省进行“九五”规划(1996—2000)、“十五”规划(2001—2005)、“十一五”规划(2006—2010)以来,福建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所以选择这三个时间段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研究的基期和终期。将福建在该时段的经济总量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福建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将海南1996、2001、2006 年的经济总规模看作为 b0,则 2000、2005、2010 年福建经济总规模为bt。按三次产业划分,则福建三次产业在基期和终期分别为bi0和bit(i=1,2,3)。以B0和Bt表示全国基期和终期的经济总量,Bi0和Bit表示全国三次产业在基期和终期的值,计算结果如表1、2、3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6—2000年“九五”规划期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Ni)全为正值,说明福建省三次产业均为全省的增长部门,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福建省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Ni)的大小顺序为:第二产业(199)>第三产业(168.9)>第一产业(6.9),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然后是第三、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Pi)均为正值,说明三次产业部门均为全国性增长部门,第二产业的偏离份额为408.3,是三次产业中偏离量最大的,说明福建省第二产业是全省经济增长中的高速增长部门;第一、三产业的偏离份额分别为28.5、186.4,第一、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如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分量(Di)中,第三产业竞争力最大,为246.4,第一产业竞争力分量为67.7,第二产业竞争力为负值,为-32.21,表明福建省第二产业不具备竞争优势,竞争力最弱。三次产业总的偏离分量(PDi)的顺序为三、二、一,总偏离份额为905.1,其中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量为623.2,区位竞争力带来的增量为281.9。总体来说,这段期间第三产业发展最好,第一产业居次,第二产业发展最差。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01—2005年“十五”规划期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Ni)全为正值,说明福建省三次产业均为全省的增长部门,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Ni)的大小顺序为:第二产业(618.9)> 第三产业(379.7)> 第一产业(39.4),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然后是第三、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Pi)也均为正值,说明三次产业部门均为全国性增长部门,第二产业的偏离份额为751.8,是三次产业中偏离量最大的,说明福建省第二产业是全省经济增长中的高速增长部门,第一、三产业的偏离份额分别为234.1、558.9,增长速度不如第二产业,但是第三产业的偏离份额跟第二产业相差不是很大,说明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三次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分量(Di)中第二、三产业贡献为正值,分别为14.4、181.2,第一产业竞争力最弱,为负值(-97.7),表明福建省第一产业在全国不具备竞争优势,第三产业的竞争力最强。三次产业总的偏离分量(PDi)的顺序为二、三、一,总偏离份额为1642.7,其中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量为1544.8,区位竞争力带来的负增量为97.9。总体来说,这段期间第二产业已超过第三产业成为发展最好的产业,第三产业虽然发展比“九五”时期缓慢,但是第三产业的竞争优势还是显著的。

从表3可以看出,在2006—2010年“十一五”规划期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Ni)全为正值,说明福建省三次产业均为全省的增长部门,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福建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Ni)的大小顺序为:第二产业(1435.1)>第三产业(1126.1)>第一产业(66.4),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然后是第三、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Pi)也均为正值,说明三次产业部门均为全国性增长部门,第三产业的偏离份额为1624.7,是三次产业中偏离量最大的,说明福建省第三产业是全省经济增长中的高速增长部门,第一、二产业分别为531.1、1557.9,并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偏离份额值差不多大,说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是福建省经济增长中的高速增长部门。三次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分量(Di)中第二、三产业贡献最高,分别为849.9、120.9,第一产业已成为竞争力最弱的,为负值(-103.9)。三次产业总的偏离分量(PDi)的顺序为二、三、一,总偏离份额为4580.6,其中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量为3713.7,区位带来的增量为866.9。总体来说,第二产业已经超越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一产业成为发展最差产业。

综上所述,“九五”期间:福建省三次产业均为全省的增长部门,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最好,第一产业次之,第二产业发展最差;“十五”期间:福建三次产业部门均为全国性增长部门,第二产业已超过第三产业成为发展最好的产业,第三产业虽然发展比九五时期缓慢,但是第三产业的竞争优势还是显著的;“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已经超越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一产业成为发展最差产业。通过对表1、表2、表3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更明显地看出,在三个时间段(“九五”、“十五”、“十一五”)中,无论是份额分量和结构偏离分量,还是竞争力分量,第一产业增长幅度都不大,甚至出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处于不断上升中,但增长幅度不大,说明福建省的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而第二产业一直处于迅猛上升状态,说明福建三次产业的发展历程符合第一克拉克定理的第二阶段。

[1]潘海岚、付长辉、陈宏: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11).

[2]吴得文:基于SSM的福建省区域产业结构比较研究[J].热带地理,2005(9).

[3]关秀华:论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4]李师源:台湾产业转移对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综合竞争力,2011(1).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第二产业份额
唐山市氮代谢过程分析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什么是IMF份额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