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心脏病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诊断治疗

2013-02-19 11:55司忠义张凤香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淡黄色潮气量三尖瓣

司忠义,王 洋,张凤香,李 霞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外科,辽宁锦州 121001

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男,42岁,于2011年1月入我院。入院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三尖瓣关闭不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下室间隔补片修补,卵圆孔缝合,主动脉瓣置换及三尖瓣环成形环植入成形术。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9 min,术闭时,麻醉师发现经皮氧饱和度下降,气管内导管出现大量淡黄色泡沫样分泌物。考虑急性肺水肿,原因不清,给予药物治疗无效。直视下测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为28 mmHg(1 mmHg=0.133 kPa),经右肺上静脉左心房压(left atrium pressure,LAP)为8 mmHg,并留置于体外持续测压。食道心脏超声见各瓣膜启闭正常,无室缺残余漏和瓣周漏。术中诊断:心脏病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病人入ICU时,BP 90/50 mmHg,心率113/min,100%纯氧吸入,动脉血气pH 7.02,PaO264 mmHg,PaCO2101.3 mmHg,BE 7 mmol/L,Hb11.9 g/dl,PAP 25 mmHg,LAP 10 mmHg。气道分泌物增加,淡黄色,吸出后很快凝聚为胶胨样。给予镇静肌松剂,加强痰,呼吸机压力30cmH2O(1 cm H2O=0.098 kPa),小潮气量6 ml/kg,呼吸次数22/min,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10 cm H2O,呼吸机辅助模式为压力控制。根据LAP及PAP,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扩张气道及降低肺动脉压力,给予万汶及大剂量甲强龙治疗,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PEEP值。经过处理后,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PaCO2分压逐渐下降,12 h后在24 cm H2O压力支持吸氧浓度60%下, 动 脉 血 气 分 析pH 7.42,PaO273 mmHg,PaCO238.2,BE 0 mmol/L,Hb 10.2 g/dl,PAP 22 mmHg,LAP 9 mmHg,其吸引量为800 ml,胶胨样。4 d后病人撤离呼吸机及拔出气管插管,术后3周康复出院。

病例2: 患者男,33岁。于2011年12月23日入我院,诊断“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体外循环下行人工腱索和三尖瓣成形环植入及应用缘对缘技术。成形后注水试验,瓣膜仍有中度关闭不全,改行三尖瓣置换术,植入31号St Jude双叶机械瓣膜。体外循环时间4.5 h。术闭后,麻醉师发现氧饱和度下降,气道压力增高,痰液增加,为淡黄色,吸出体外后很快凝结为胶胨样,术中诊断心脏病术后成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动脉血气分析:pH 7.30,PaO250 mmHg,PaCO244.1 mmHg,BE 5 mmol/L,Hb 9.2 g/dl,给予病人充分镇静肌松治疗,维持血容量的稳定,呼吸机压力模式100%纯氧,潮气量7 ml/kg,呼吸次数20/min,PEEP 12 cmH2O,根据血气结果调整达到PEEP 20cmH2O,间断给予肺复张及人工胶体和激素治疗。动脉血气PaO2维持在60 mmHg左右,PaCO2在30 mmHg左右,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24 h内吸出淡黄色液体300 ml,术后24 h给予每天白蛋白10 g及利尿剂治疗。经过5 d治疗,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动脉血氧分压逐渐上升,逐渐降低PEEP,呼吸机给氧40%时,PaO2达到80 mmHg左右,病人顺利脱离呼吸机。

2 讨论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严重威胁生命的一种心脏病术后并发症,常见于婴幼儿,偶发于成年人,诊断困难,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和排除法诊断。由于发病突然,临床医生对此症的认识不足,导致错过治疗最佳时机致病人死亡。如本两例表现为突发肺通气阻力增高,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并有大量的气道分泌物,起初误认为急性肺水肿或气道痰栓塞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本报告中1例因长期发热,存在感染因素以及体外循环和外科手术创伤,导致毛细血管功能障碍; 另1例由于二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过长,导致肺部毛细血管损害。本病易患因素包括长期发热、细菌感染产生炎症介质扩张血管,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过长加重毛细血管功能不全而导致严重的渗漏,引起低氧血症及CO2潴留。肺部呼吸道分泌物含有丰富的蛋白很快凝聚为胶胨样为本病特点。

本病治疗较为棘手,治疗原则是维持血流动力稳定,容量目标LAP在10~15 mmHg,PAP<30 mmHg,中心静脉压15 mmHg。机械通气治疗通常采用压力模式,PEEP 10~16 cmH2O,潮气量5~8 ml/kg,避免过高的平台压,防止肺部损伤加重。复查胸部X线及支气管镜检查以指导治疗。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需要儿茶酚胺类药物,首选为α为主的血管活性药物。早期的治疗,应用人工大分子胶体能明显减低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心搏血量,而白蛋白应用争议较大,作为次选用药。该病以综合治疗为主,对于严重低氧血症,体外ECMO的治疗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个体化治疗,因病情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猜你喜欢
淡黄色潮气量三尖瓣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告诉谁
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机械通气策略分析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三尖瓣返流的手术治疗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麻疹并肺炎呼吸衰竭56例分析
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
“鸟粪”——“青蛇”——“枯叶”
“鸟粪”—“青蛇”—“枯叶”
呼吸机潮气量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