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医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设想

2013-02-20 06:57孙景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军事医学寒区高原

孙景海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寒区(cold regions,CR)面积为417.4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43.5%[1],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北部及青藏高原[2]。寒区温差大,冰冻期长,气候环境恶劣;冻土、积雪、结冰多,地形复杂,交通条件差;鼠媒、虱媒、极寒等致病因素多,疫情复杂,导致非战斗减员增多;高技术兵器杀伤手段、致伤途径多样,伤类复杂,导致伤员的救护与后送面临诸多困难。如何避免战斗和非战斗减员,保障寒区军队战斗力,提高寒区伤员救治效果,是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对寒区医学(cold regions medicine,CRM)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任务、作用进行介绍,并对其学科发展进行展望。

1 寒区医学概念

寒区医学属于环境医学范畴,是研究处理人体在寒区生存环境下如何保持健康良好状态的一个学科门类,是以预防、治疗寒区生理及心理疾病和提高寒区人体健康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寒区环境对人群的影响及寒区特发伤病的防治等。寒区医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寒区临床医学[3],寒区基础医学[4],寒区预防医学[5],寒区营养卫生学[6],寒区医学心理学[7],寒区药学[8],寒区生物学[9],寒区卫生勤务学[10]以及与之相关的寒区卫生装备学[11]等。由于我国寒区面积大,军队在寒区驻勤、训练、演习、作战和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多,因此寒区军事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在军事医学保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2 寒区医学发展现状

2.1 国外寒区医学相关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寒区研究室,有些研究室的研究范畴涉及医学问题,例如美国在20世纪中叶建立了专门的寒区研究机构。美国陆军寒区研究和工程实验室(U.S. army cold regions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y,CRREI)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寒区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位于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Hanover),由美国陆军极地建筑和冻结作用实验室(USA ACF-EL)与雪冰冻土研究所(USA SIPRE)合并而成,属美国陆军部工程师兵团管辖,是北美寒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中心[12]。他们除研究冰川冻土环境变化外,还就如何提高寒区军队战斗力、寒区装备应用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卓有成效的研究。美军针对寒区气候恶劣、温度较低的状况,对作战提出的要求是:寒区部队必须进行专门的武器操作、陆上导向、预防冻伤以及特殊工具与装备的使用等特殊训练;如果寒区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长,部队就应配备更好的物资,并为作战人员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必须学会特殊的伪装方法和在封冻的地面上构筑作战阵地的方法;严寒地区作战部队必须配备相应的防冻伤药物并学会处理冻伤的简易方法等。美军还在2000年出版的生存手册中,单独开设了极地地区篇章,专门讲述如何在寒区更好地生存[13]。

国外寒区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防寒措施、冻伤治疗等领域。芬兰的Lehmuskallio等[14]针对新兵脸部和耳朵的冻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冻伤的发生与衣物穿着有关,软膏涂抹到脸部和耳朵可能会增加冻伤,穿着保暖服尤其是戴围巾、御寒耳套、帽子是阻止耳朵和脸部冻伤最有效的方法。Adrian等[15]将冻伤分为4级,提出应依据冻伤分级进行治疗,病情严重者需行截肢手术。芬兰的Ikäheimo等[16]对极地寒区的冻伤进行研究,分析了引起冻伤的因素,除对环境、温度、风力、湿度、行为、采取的保护措施等进行详细阐述外,还提到了个人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种族、体质等,其中老人与儿童易发生冻伤,糖尿病等患者易发生冻伤。在美军中,非洲裔及来自于温暖地区的人群易发生冻伤。土耳其的Bilgiç等[17]认为冻伤后快速升温以及应用适当的药物可对疗效和预后产生积极作用。

2.2 国外寒区军事医学相关研究 目前,国外对寒区军事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原寒区军事医学,郑萍等[18]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Medline光盘数据库1977~2006年30年间的数据进行检索分析,其中包括高原军事医学文献127篇,高原医学6289篇。在高原军事医学文献中,美国最多,为74篇;卫勤保障最多,为18篇。采用同样方法进行2007~2012年文献的检索,高原军事医学文献为105篇,以生物学及免疫学文献居多,为35篇。但以“寒区(cold regions)”、“军事(military)”、“医学(medicine)”,除去“高原(plateau,highland)”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未检索到相关文献。

2.3 我国寒区医学的相关研究 1999年6月,我国由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研究所,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寒区地理环境及旱区植被,在医学方面尚为空白领域。

我军在抗美援朝和历次保卫边境作战中积累了大量寒区医学的保障经验及资料。1963年出现了第一篇可检索文献[3],此后逐步开展的寒区医学研究大多从部队卫勤保障需要出发,以寒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机体对寒区环境的适应及习服,寒区发病机制和防治救治措施为中心,取得了一些点状分布、选题重复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军寒区医学研究多集中在高原寒区,罗书练等[19]利用CB-Mdisc、CMCC、VIP、CHKD等4大数据库,对1978~2002年所有高原医学文献和高原军事医学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高原医学文献6185篇,高原军事医学文献1716篇,研究内容涵盖军事医学、流行病学、高原运动学、心理学、卫生勤务学、卫生装备学、急救学等多个学科。以“寒区”为关键词,在CNKI医药卫生科技库中对1963~2012年50年间的文献进行检索,仅检索到1150篇文献,按学科类收录文献量计算,以特种医学最多(590篇),军事卫生学次之(463篇),药学较少(16篇),涉及寒区装备的文献为167篇。

第三军医大学1999年成立的高原军事医学系是世界上唯一专门从事高原医学教学科研的高校院系。该系目前已经成为高原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保障的重要基地。解放军总后勤部于2011年10月召开了第一次高原寒冷医学研讨会,学术交流主题为高原与寒冷伤病防治、高原与寒冷卫生防护、高原与寒冷卫勤组织及指挥以及其他高原医学问题。

2.4 我军寒区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军医学科研人员承担了大量的重大科研任务,为寒区医学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和军队新时期卫勤保障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文献报道中针对寒区卫勤保障研究成果的总体状况是局部优秀,整体平淡,创新缺乏。即每项研究都针对各自的研究地域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但各单位的研究都存在卫勤保障方法、手段、研究内容重复等问题,难以对寒区部队战斗力的保障进行有效指导。由于寒区环境气候恶劣,医药设备研发落后,应用药物匮乏,曾出现多种复方制剂同时在同一现场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现象,结果发现多种制剂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新药极少见,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②研究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寒区医学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高度综合的特点,涉及的学科门类多、覆盖面广。现有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不同部门,分布于不同地区,研究工作因时间、目标、环境不同而不同,导致各自为政,缺少整体规划,解决关联性强、综合性强、关键性强的重大科技问题能力不足。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及大型仪器设备难以从全局层次布局,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格局也未形成,造成了资金的浪费。③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涉及寒区疾病临床分析、部队卫勤训练等基础性研究的人员虽然较多,但存在选题雷同,分析问题肤浅,解决方法空泛,结论相似等问题,对解决部队实际问题帮助不大。这样的研究缺乏连续性、系统性,难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的理论体系。④科研人才及科研经费匮乏。近几年,由于军队体制的调整,科研骨干人才出多进少,此外,大部分寒区医学研究机构处于落后地区,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寒区医学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且研究工作短期难以见效,制约了其发展。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使科研单位为维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不得不向市场看齐,压缩科研经费来进行实验室建设,研究方向不断更新,却无法紧贴部队实际,无法进行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

3 我军寒区医学发展设想

目前,我军寒区军事医学研究处于新生阶段。未来我军寒区医学的发展,应整合寒区医学资源,以提高寒区军队人员健康水平和预防治疗寒区疾病为目的,紧跟发展前沿;应结合我军军事特点,以卫生装备、寒区医学和药学为重点,建立平战结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平台,加强学科建设;应加快科技队伍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和提高寒区官兵战斗力。

3.1 发展策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军寒区军事医学发展的主要策略包括:①整合资源,建设高水平寒区医学综合研究基地。针对我军目前寒区医学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整合资源,针对寒区医学需求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和宏观管理,并确立国家和军队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和共性问题的研究方向,分批、分期、有层次、有重点地建设具有高创新、强辐射能力的寒区医学研究基地和平台,在科研经费、人才培养、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走“开放、流动、竞争、协作”之路,保障和提高我军在寒区的战斗力。②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抓好科研队伍建设。对于寒区医学课题,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的现场研究,在设施、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尤其是对于科研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要加大倾斜力度,保证课题的可持续性研究。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卫生装备和医药研究给予大力支持。要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既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又注意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本着“走出去(学习),引进来(培训),动起来(交流)”的方法,加快创新型科研队伍建设。③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结合寒区军事任务特点,紧跟发展前沿,以重大科研项目为旗帜,带动寒区医学学科发展;以“带着问号进去,带着问号出来”的原则,贴近寒区官兵需求进行现场调研,解决官兵最现实的医学问题,丰富寒区医学内容;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等,将科研成果传递给基层医务人员,坚持为兵服务水平,保障部队战斗力。

3.2 发展方向 我军寒区医学应坚持四个发展方向:①建立平时、战时均适用的寒区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平台,建设高素质寒区医疗救治队伍,创新救治方法与手段,提高卫勤保障能力;②以轻便、灵活、机动为原则,加大卫生装备研发和建设,加强御寒装备、救治装备研究,加强技术储备,提高创新能力;③开展药学研究,紧贴寒区官兵实际,力争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④联合军事地理学、气候环境学等关联学科进行科技协作与攻关,保持寒区医学的蓬勃发展。

[1] Chen RS, Kang ES, Wu LZ, et al. Cold regions in China[J]. J Glaciol Geocryol, 2005, 27(4): 469-475. [陈仁升, 康尔泗, 吴立宗, 等. 中国寒区分布探讨[J]. 冰川冻土, 2005, 27(4): 469-475.]

[2] Guo JS, Luo HJ. Military hygiene[M]. ShangHai: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 2003. 239-274. [郭俊生, 罗海吉. 军队卫生学[M].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3. 239-274.]

[3] Zhao ZY, Li SW, Ke JM, et al. Treatment experiences of frostbite: 319 cases[J]. People's Mil Surg, 1963, (12): 5-6. [赵芝云, 李舜文, 柯家珉,等. 治疗冻伤319例的经验[J]. 人民军医, 1963, (12): 5-6.]

[4] Deng XZ.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lipid metabolism in the body under cold conditions[J]. J Prev Med Chin PLA, 1994, 12(3): 247-250. [邓欣珠. 寒冷条件下机体脂代谢的特点及意义[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994, 12(3): 247-250.]

[5] Li HZ, Li XR, Li YH, et al. Somatic symptom and its correlates in recruits during the basic military training[J]. Chin J Clin Psychol, 2003, 11(1):39-41. [李红政, 李雪荣, 李逸鸿, 等. 集训新兵躯体化症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11(1): 39-41.]

[6] Tian B, Zhang R, Zhang HP, et al. An anti-aircraft artillery dietary nutrition survey and evaluation in plateau cold area[J]. J Prev Med Chin PLA, 2003, 21(6): 190-191. [田冰, 张蓉, 张华平, 等. 高原寒区某高炮部队膳食营养调查与评价[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3,21(6): 190-191.]

[7] Wang JH, Zhang FG, Song LL, et al. Development of norm of SCL-90 in Chinese recruits[J]. Chin Ment Health J, 2000, 14(4): 228-230. [王家华, 张凤刚, 宋林琳, 等. 中国新兵SCL-90常模的建立[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14(4): 228-230.]

[8] Zhang ZX, Tian JR. Effect of the rabbit foot frostbite treated by the 724 compound[J]. Mil Med Sci, 1979, 6(2): 257-260. [张中兴, 田家荣.724复方治疗家兔足重度冻伤的效用观察[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979, 6(2): 257-260.]

[9] Wang H, Lv YD, Yin ZM, et al.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applied physiology research in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J]. Sci Sin, 2011, 16(10): 822-826. [汪海, 吕永达, 尹兆明, 等. 军事医学科学院应用生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1,16(10): 822-826.]

[10] Sui QY, Yang WD, Liu G, et al. Observation of personne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MaoErDong[J]. ShenYang Mil Med, 1994, 7(6): 544-545. [隋庆云, 杨卫东, 刘刚, 等. 驻猫耳洞人员防寒保暖措施的实验观察[J]. 沈阳部队医药, 1994, 7(6): 544-545.]

[11] Health Department of No.1359 of PLA. How to anti-freeze in the long-distance motor march in winter [J]. People's Mil Surg, 1974, (7): 31-33. [1359部队卫生科. 冬季长途摩托行军人员防冻的几点体会[J]. 人民军医, 1974, (7): 31-33.]

[12] Zhu YL. The U.S. army cold regions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y introduction[J]. J Glaciol Geocryol, 1987, 9(1): 80, 95-96. [朱元林.美国陆军寒区研究和工程实验室简介[J]. 冰川冻土, 1987, 9(1): 80, 95-96.]

[13] Cui SZ, Chen XT. High-tech warfare theory and tactics of the U.S. army[M]. Beijing: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1993. 3-27. [崔师增, 陈希滔. 美军高技术作战理论与战法[M]. 北京: 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3. 3-27.]

[14] Lehmuskallio E, Lindholm H, Koskenvuo K, et al. Frostbite of the face and ears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risk factors in Finnish conscripts[J].BMJ, 1995, 311(7021):1661-1663.

[15] Adrian EF. Frostbit[J]. Proc (Bayl Univ Med Cent), 2010, 23(3): 261-262.

[16] Ikäheimo TM, Hassi J. Frostbites in circumpolar areas[J]. Glob Health Action, 2011, 4.

[17] Bilgiç S, Ozkan H, Ozenç S, et al. Treating frostbite[J]. Can Fam Physician, 2008, 54(3): 361-363.

[18] Zheng P, Luo SL, Chen JW, et al.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alysis of plateau military medicine[J]. Acad J PLA Postgrad Med Sch, 2008, 29(4):322-323. [郑萍, 罗书练, 陈建武, 等. 高原军事医学文献计量分析[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8, 29(4): 322-323.]

[19] Luo SL, Zheng P, Wang Y, et al. Plateau medicine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of plateau military medical[J]. J High Alt Med, 2003, 13(4): 54-58. [罗书练, 郑萍, 王毅, 等. 高原医学与高原军事医学文献的分析研究[J]. 高原医学杂志, 2003, 13(4): 54-58.]

猜你喜欢
军事医学寒区高原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寒区某水电站大管径PCCP管施工过程
预选卫生士官高原军事医学地理与卫生保健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建立
高原寒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回顾性探讨
微格教学法在《军事医学地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