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技术创新联盟的协同研发项目管理研究

2013-02-26 03:41徐建萍
价值工程 2013年3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徐建萍

摘要: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方式,这种在组织上分散而又被技术紧密连接的虚拟组织给项目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创新联盟及其个体组织在协同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分层的跨组织研发项目管理模型,实现项目宏观的整体规划和项目运行过程中个体组织的自主管理,有效提高研发项目运作水平。

Abstract: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is an important pattern that is market-oriented and enterprise-centered, based 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ob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characteristic of virtual organization that is dispersed in organizations and connected with technology will present new requirements to project management.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n the collab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product R&D; and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individual organization of innovation alliance, the paper proposes a layered R&D;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across the organizatio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can realize integrated project planning in micro, meanwhile self-management of project operational process by individual organization, consequently increase R&D; project operational excellence.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研发项目管理

Key word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collab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product R&D;

中图分类号:F4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006-02

0 引言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产学研合作,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之间通过契约关系建立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更能形成长期、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关系[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遍布诸多行业,组织模式各有不同。这种由校、企、科研院所共建的创新联盟,在组织上分散而又被技术紧密连接,项目管理作为联盟组织创新和竞争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运行管理模式,如何围绕产品开发与创新活动完善和优化项目管理方法,实现多利益主体协同环境下项目管理过程的开放性与柔性,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1 面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项目管理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区域内的行业骨干企业、核心企业与国内相关领域优势高校、科研机构等按市场经济规则联合组建的虚拟性组织,旨在实现持续性的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形成的一种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并通过契约关系建立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2]。

产品研发是技术创新联盟的重要任务,不同于传统的实体组织,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一种虚拟化的研发团队,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优化组合,围绕特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而产生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合作联盟,即综合关键技术来解决问题,但物理上不是在同一地点集中式工作[3]。以虚拟研发为特征的跨组织产学研合作为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赋予新的特点和要求:

①组织虚拟化使得研发活动具有高度的分散性,相应的,权利也分散开来[4]。

②项目是各利益主体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跨组织的产学研合作既要强调组织管理的集中性,又要保证各利益主体的自主性。如何协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由于资源分散和管理集中所产生的矛盾,是实现创新联盟科学、有效项目管理的关键。

③联盟组织将分散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再分配,确保研发项目的目标。

④异地协同的各利益主体围绕项目进行分工合作,运用相关的知识、技术、方法、工具和流程完成项目任务创新联盟各利益主体都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如何将这些独立的力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研发项目运作的水平,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机制和方法。

2 基于协同产品研发的项目管理机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行业骨干企业、核心企业与相关领域高校、科研机构等按市场经济规则联合组建的虚拟组织,产品研发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利益主体内的多学科领域小组,在时间、资源和资金等条件约束下协同工作完成的。资源构成的分散性和动态性,以及跨组织的分工合作给产品研发项目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有关产品的、项目的信息、知识需要在不同子项目/任务之间传递和共享,有效地协同工作成为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跨组织的产品研发需要在传统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层次化管理,具体表现为:

①基于创新联盟实现跨组织产品研发,资源的优化组合是基础。面向整个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面向多个学科领域的开发资源/人员团队,既有专业分工、资源互补,又彼此依赖、长效稳定。

②在联盟平台上实现项目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又能从产品功能、结构等技术特征出发进行项目分解,实现跨组织的分工合作。

③产品研发项目在分解后形成相关可控任务,能够正确反映各任务/子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这是跨组织协同工作的出发点。

④各参研组织根据项目分工,在其组织内部自主地运用相关的知识、技术、方法、工具和流程完成项目任务。

⑤协同项目管理要提出统一的项目流程模板、项目文档,对分解后的任务执行过程进行协调、控制和管理。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跨组织协同产品研发的分层项目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首先构建跨组织创新联盟的资源组织框架,根据联盟中各利益主体的专业领域优势形成静态的资源组织结构。产品研发项目立项后进行项目的总体规划,主要是根据研发需求将产品开发工作分解为更小范围的子交付物及模块化的工作单元,结构化的工作单元构成产品/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5](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在模块化的工作单元和WBS的基础上产生子项目及任务,结合联盟的资源组织结构,确定子项目/任务所需的资源关联,由此完成项目在联盟内各利益主体的分工。项目WBS决定了各利益主体在子项目/任务之间的关联或约束关系。

技术创新联盟各利益主体在其组织内开展子项目/任务的研究工作,遵循统一的项目流程模板,建立各自的项目计划和产品开发计划,基于项目/子项目的网络计划进行跨组织的项目工作协同和衔接。为了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跨组织协同工作的项目管理必须建立统一、详细的项目实施、沟通规范与标准,各参研组织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规范、流程、规则与格式来实施项目任务,交付项目任务成果,进行项目信息沟通交流与汇报。

3 结论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虚拟合作组织。优势资源的融合与积聚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跨组织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实现资源优化组合、项目工作的协同给项目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提出面向创新联盟的虚拟研发项目管理模型,通过项目分层管理,在项目规划层实现项目的集中统筹及项目分工;在项目过程阶段保证子项目/任务执行的独立性,通过项目管理规范与标准实现跨组织的沟通与协同控制,能够很好地适应产学研合作环境下协同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新男.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中国软科学,2007,(5):9-12.

[2]龚红,李燕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及其最新进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0(7).

[3](美)Paul E.McMahon.虚拟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陈劲.研发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Clifford F. Gray, Erik W.Larson.项目管理教程[M].黄涛,张会,徐涛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6]陈建张,汪惠芬,刘婷婷等.协同产品开发环境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10):1674-1682.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