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蒲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2013-02-28 08:42曹玉宇李大治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5期
关键词:浑河灌溉面积沈阳市

曹玉宇,李大治

(沈阳市浑蒲灌区管理处,辽宁 沈阳110024)

1 浑蒲灌区基本概况

沈阳市浑蒲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也是沈阳市重要的水稻主区,位于浑河中下游沈阳市西南部,是浑河与蒲河的中间地带。东西长60 km,南北宽20 km,包括于3个县(市)区的19个乡(镇)和2个国营农场。灌区内有输水总干渠1条,长27.1 km,分干渠8条,总长112.3 km,总土地面积15万hm2,耕地面积86万hm2,设计灌溉面积4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42.85万hm2。2005年实际灌溉面积5.56万hm2,林地面积 0.42万 hm2,交通用地 1.47万 hm2。区内农业人口为34.15万人,粮食总产量为5.28亿kg,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和玉米。灌区水源主要由浑河大伙房水库供水,其次是区间径流及回归水和地下水。年平均引水量 2 亿 m3。

2 原有工程状态及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概况

浑蒲灌区总干渠首工程位于浑河上的谟家堡拦河闸,渠首进水闸为单宽4 m共5孔,最大引水量78 m3/s,运行情况良好,满足灌溉引水要求。灌区渠系建筑物现状见表1。

2.2 存在的问题

浑蒲灌区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运行,受历史环境、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重建轻管”的思想长期得不到扭转,工程维护、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有限,工程不能进行正常的维修养护,导致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多数工程都处于超期服役和带病运行状态,致使灌区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灌溉效益大幅度衰减。虽然几次改建、护建、维修,灌区工程现状有所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浑蒲灌区渠道防渗衬砌材料多为混凝土板、浆砌块石,渠道硬质化现象严重,渠道生态功能淡化,不利于生态灌区的建设。

3 工程总体改造方案

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大部分水都被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2009年由中央政府和沈阳市政府分别投资对浑蒲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实施,此次改造主要是对总干渠道采用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渠坡防渗最大水位采用联锁式水工砖,下铺壤土接土工膜。最大水位以上渠堤坡绿化采用三维网撒播苜蓿草籽。堤顶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维修,部分路面进行修筑砂石路。对分干分别进行了清淤整形、渠道衬砌、混凝土护坡和渠道整治等,对总干进水闸、退水闸、变电设备和渠堤路分别进行了维修、新建和改造,对交通桥进行了重建,管理所进行维修等配套工程。如图1。

表1 灌区渠系建筑物现状

4 运行效益

4.1 直接效益

浑蒲灌区蓄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实施后,可改善水田灌溉面积0.371万hm2,水稻可增产1200 kg/hm2,按单价2.4元/kg计算,水利工程效益分摊系数按0.45计算,年可增产水稻444.8万kg,直接效益480.4万元。

4.2 间接效益

1)工程项目实施后,可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9提高到0.66,每年节约灌溉用水约1305 m3/hm2,增强了农民的节水意识,控制了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用水,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

2)节约电力资源,用于其他行业发展。

图1 复合结构横断面图

3)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蓄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可使灌溉条件、排涝条件和土壤条件等得到较大改善,美化、净化当地环境,使灌区逐步走向标准化。渠道衬砌,健全排水系统,提高输水能力,减少水量损失,维持地下水动态平衡,避免土壤盐碱化;排水标准提高,灌溉用水及时排出,土壤耕作层呼吸作用不受影响,避免土壤沼泽化。通过低毒高效生物防病虫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对保护水质,具有重要作用。

4)形成生态景观渠。加快水利建设,注重生态发展是当前国家提出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浑蒲灌渠已不是传统中的单独灌溉供水沟渠,通过蓄建配套与节水改工程及景观绿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浑蒲灌区已逐渐成为了沈阳西南部一条重要的景观渠道。

[1]尚俊.浅析生态型渠道的构建与方法[J].城市建设,2010(5).

[2]王文川.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

[3]辛光.沈阳市浑蒲生态灌区建设实践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11(8).

猜你喜欢
浑河灌溉面积沈阳市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
浑河断桥:车满路水徜徉
浑河各河段水质随季节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冰河雪韵看浑河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