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Ev-DoIPv6移动终端技术研究

2013-02-28 03:04张志荣解冲锋高歆雅
电信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现网基带终端

张志荣,解冲锋,高歆雅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北京100035)

1 3G/Ev-Do IPv6移动终端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IPv4地址资源缺乏,推广和发展IPv6技术势在必行。然而,受IPv6应用推动不足及自身条件所限,目前移动终端对IPv6功能的支持现状较差,成为IPv6技术发展及推广的主要瓶颈。产业界普遍认为,IPv6功能需要在移动终端的基带处理器或基带芯片(网络(Network)模式)中实现,尽管Motorola在2012年下半年推出了Android平台XT889移动终端(依赖基带芯片支持IPv6方案),但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以下简称湖南电信)Ev-Do/IPv6现网测试中仍然发现一些问题。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通过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不依赖基带芯片支持的IPv6技术方案 (中继(Relay)模式),早在2011年就已在Android平台XT800、ME811和I909 3款移动终端上实现了技术方案,并通过了湖南电信、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电信)Ev-Do/IPv6现网测试和验证,打破了支持IPv6特性必须依赖基带芯片的限制,推动中国电信3G/Ev-Do移动终端率先实现IPv6技术。

2 3G/Ev-Do IPv6移动终端技术方案

目前,智能移动终端一般有应用处理器(AP)和基带处理器或基带芯片(BP)两部分组成,其中AP运行OpenOS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比如Android、iOS、WP、UbuntuOS等,BP运行RTOS+Modem协议栈。

2.1 Network方案

Network方案如图1所示。如果采用Network方案支持IPv6特性,需要移动终端的CDMA基带芯片和操作系统都要支持IPv6协议栈,两边协同处理,接口对接共同支持IPv6特性。尽管该方案能够较好地支持CDMA QoS、GPSOne等能力,但必须依赖CDMA基带芯片厂商对IPv6的推进以及基带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相互配合。目前,大多数终端厂商不知道如何采用Network方案实现IPv6特性,因此,大多数终端厂商还未推出支持IPv6特性的3G/Ev-Do移动终端。

Network方案需要AP和BP都要支持IPv6协议栈,其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移动终端BP侧跟网络侧PDSN进行PPP协商,获得IPv6地址和建立IPv6会话。

(2)移动终端AP将IPv6数据分组后打包传给BP。

(3)BP将IPv6分组拆分,进行检测、过滤等操作后,用BP侧IPv6模块重新划分为IPv6分组,再经过BP侧PPP封装,最后通过BP侧无线空口传给BSC/PCF,BSC/PCF传给PDSN,完成AP和PDSN之间数据非透明传输。

(4)AP与BP之 间 通 过 基 于USB或ShareMemory的PPP或Ethernet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Network方案支持IPv6特性,对AP和BP都有IPv6协议要求。

图1 Network方案

2.2 Relay方案

Relay方案如图2所示。如果采用Relay方案支持IPv6特性,则仅需要移动终端完善OpenOS如Android、iOS、WP、UbuntuOS等操作系统中IPv6协议栈,修改拨号配置文件和修改BP工作模式,就可实现对IPv6功能的支持。相比而言,Relay方案虽然无法实现CDMA空口QoS,但仍能可以实现IPv6方面的全部功能。

Relay方案仅需要AP部分支持IPv6协议栈,其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移动终端AP通过AT命令将BP设成Relay模式。

(2)移动终端BP和BSC/PCF建立无线空口连接。

(3)AP经 过BP透 传 跟PDSN进 行PPP协 商,获 得IPv6地址和建立IPv6会话。

(4)AP通过PPP协议把IPv6数据封装传送给网络,完成AP和PDSN之间的端到端数据分组透明传输。

(5)AP与BP之 间 通 过 基 于USB或ShareMemory的PPP进行数据传输。

Relay方案仅对AP有IPv6协议要求,对BP没有IPv6协议要求。

Relay方案不依赖基带芯片来实现IPv6特性,有利于加快IPv6移动终端的实现,从而扭转IPv6移动终端薄弱环节,对于已经上市的移动终端升级成IPv6移动终端也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经济的方法。

图2 Relay方案

3 3G/Ev-Do IPv6移动终端测试和验证

3.1 Relay方案IPv6移动终端实验室测试和验证

在实验室搭建无线Ev-Do接入和移动分组域测试环境,用Relay方案对XT800、ME811和I909 3款移动终端(BP采用的QSC6085芯片本身不支持IPv6特性)进行IPv6改造,改造后的移动终端 (IPv6移动终端)通过Ev-Do方式接入移动分组域并访问IPv4/IPv6资源,具体访问界面示例如图3~图5所示。

图3 改造后的XT800 IPv6方式访问http://whatismyv6.com

图4 改造后的ME811 IPv6方式访问http://www.kame.net(显示乌龟动画)

图5 改造后的I909 IPv6方式访问中国电信集团IPv6版网站

3.2 Relay/Network方案IPv6移动终端现网测试和验证

Ev-Do/IPv6现网测试网络架构如图6所示。为了不影响现网正常工作,IPv6移动终端(采用Relay或Network方案)通过Ev-Do现网接入移动分组域生产PDSN,生产PDSN将用户重定向至实验网IPv6 PDSN。IPv6移动终端通过认证请求,并获取到PDSN下发的IPv4/IPv6地址,然后发起IPv4/IPv6访问,成功访问现网的IPv4/IPv6双栈网络。

(1)Relay方案IPv6移动终端Ev-Do现网测试和验证

PDSN对采用Relay方案的IPv6移动终端(改造后的XT800/ME811/I909)下发IPv4/IPv6地址,IPv4/IPv6地址分别 为124.233.31.25/2001:c68:3402:3001:0:2:62a9:1b01,如图7所示。

Relay方案IPv6移动终端通过Ev-Do现网访问IPv4/IPv6网站的界面如图8所示。

图6 Ev-Do/IPv6现网测试网络架构

图7 Relay方案IPv6移动终端获取的IPv4/IPv6地址

图8 Relay方案IPv6移动终端通过Ev-Do现 网 访 问IPv4/IPv6网站

(2)Network方案IPv6移动终端Ev-Do现网测试和验证

采用Network方案的IPv6移动终端(XT889)能获取PDSN下发的IPv4/IPv6双栈地址和DNS地址,并能通过DNS查询A和AAAA网站访问地址,能正常访问IPv4和IPv6网站,具体访问界面示例如图9和图10所示。

图9 Network方案IPv6移动终端获取的IPv4/IPv6地址

图10 Network方案IPv6移动终端通过Ev-Do现网访问IPv4/IPv6网站

表1 采用Relay方案IPv6移动终端测试结果

表2 采用Network方案IPv6移动终端测试结果

(3)测试结果

采用Relay方案和Network方案的IPv6移动终端测试结果见表1和表2。

Network方案IPv6移动终端在长沙仅能获取IPv6地址,不能访问IPv6网站。

4 结束语和展望

本文重点研究了3G/Ev-Do移动终端IPv6技术方案,并对两种实现方案分别做了测试和验证。从理论研究和实际测试可以看出,不依赖芯片支持IPv6方案(Relay方案)和依赖基带芯片支持IPv6方案(Network方案)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实现移动终端对IPv6的支持可选择Relay和Network两种技术方案之一,两种技术方案各有优缺点。

在依赖基带芯片支持IPv6方案(Network方案)完全成熟之前,积极推荐采用不依赖芯片支持IPv6方案(Relay方案),保证 有商用的IPv6移 动终端,避免IPv6移动终端成为IPv6网络部署的瓶颈。可向CDMA终端厂商共享不依赖芯片支持IPv6技术方案,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同时,也可以对已上市移动终端实现IPv6改造。

随着依赖基带芯片支持IPv6方案的成熟,移动终端推荐采用Network方案来满足IPv6技术需求,同时完善CDMA空口QoS、GPSOne等特性。无论采取什么方案,一定要积极推动IPv6移动终端的尽早上市,为IPv6的外场测试以及商用提供技术保障。

针对目前现状,建议运营商应给终端厂商早日发布IPv6移动终端技术和测试规范,发出明确信号,强制要求移动终端入网时支持IPv6功能,扭转当前IPv6移动终端缺乏的局面。积极在江苏和湖南等省开展IPv6移动终端规模试商用测试和验证,为大规模商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引领IPv6移动终端产业链发展。

在cdma2000向eHRPD/LTE技术过渡时,也要考虑eHRPD/LTE多模移动终端IPv6特性的部署,实现网络和终端IPv6化的同步升级和发展。

此外,应积极部署IPv6移动终端上IPv6代表性应用和业务,加速IPv6移动终端的推广和使用,加速IPv6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1 3GPP2 X.S0011-002-D 2.0.cdma2000无线IP网络标准:简单IP与移动IP接入业务,2008

2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CDMA移动终端总体技术要求,2012

3 董志明,张志荣,张长学等.智能终端主流平台——Android的IPv6分析.移动通信,2011(1)

4 何平,戴国华,刘兆元.IPv6移动终端应用现状分析.移动通信,2010(17)

5 何平,肖海,刘兆元.从分层架构看移动终端IPv6支持方案.移动通信,2012(15)

猜你喜欢
现网基带终端
Ag元素对Ni-7at.%W合金基带织构形成的影响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苹果10亿美元为5G买“芯”
基于Relay架构的移动核心网方案研究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LTE覆盖的评估、定位和优化
IMS彩铃与现网彩铃的业务融合分析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
100G测试重心已向现网部署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