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普通金属币真伪鉴别研究

2013-03-09 07:55张建超宫延辉
中国钱币 2013年5期
关键词:纪念币假币防伪

张建超 宫延辉

人民币假币的制造、贩卖不仅严重干扰我国的金融和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影响了人民币的声誉。当前,假币的制作已经从纸币发展到普通金属流通币、纪念币。为了使广大群众都有反假货币的意识和基本常识,提高防假反假的能力,作为央行货币金银实务工作者有责任归纳、整理、研究人民币金属流通币假币的基本特征、伪造方法及真伪识别,坚决维护我国货币流通市场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让假币没有流通市场。

一 人民币普通金属币的防伪形式

人民币普通金属币是国家法定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金属流通币、纪念币。普通金属币不仅是支付工具,而且已成为广大钱币爱好者和收藏者鉴赏、投资的重要货币之一。因而,金属流通币的防伪也越来越重要,其技术含量和防伪性能也越来越高。

金属流通币的防伪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金属流通币形态防伪

1.异型币。金属流通币通常为圆形,异型币是指金属币的外缘为直边多边形和弧边花瓣形。异型币生产对坯饼、光饰、图案等各种参数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生产技术和设备上难度明显增加,同时提高了仿伪和造假的成本。

2.双色币。双色币是指采用两种不同金属颜色制造而成的金属币。双色金属币比通常的单色金属币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更高,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和较高的防伪性能。所以,现在较多国家大面值金属币一般都采用防伪性能更好的双色币形式,这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国自1997年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等几个流通纪念币的品种上成功使用了双色币技术。

(二)金属流通币边部防伪

1.边部丝齿与齿形。边部丝齿与齿形伴随着金属币的出现便开始应用,特别是机铸币的制造,其主要功能是为了防止磨损图案,方便流通、存储和防伪。金属币边部的丝齿有:连续丝齿、间断丝齿、不相等间断丝齿;金属币边部的齿形有:直形丝齿、斜形丝齿。我国在1991年发行的5 角金属币上,采用了间断丝齿形式,在后来发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及“迎接新世纪”金属流通纪念币上,均采用了间断丝齿防伪技术,并采用了丝齿段弧长与无齿柱面段弧长不相等的设计。中国珍稀动物系列纪念币假币的发现就是通过对间断丝齿进行对比发现的差别。

2.边部滚花与印字。边部滚花与印字是在流通金属币的边部立面光边或丝齿面,铸有不同的花边图案、字母或文字。我国在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 周年”流通金属纪念币上就使用了光边印字技术,以后又在几种金属流通纪念币上使用。可以说我国金属币边部滚花与印字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金属流通币材料防伪

1.币材的复杂合金。为了提高金属流通币的各项性能,币材一般不再采用普通铜合金,而是选用复杂合金。除了铜锌以外,还经常加入镍、锡、锰、铝等元素,使合金主成分达到三个或四个以上。合金元素的含量公差控制要求很严,否则合金颜色和导电率就会发生变化。选用复杂合金不仅可以改善流通金属币的性能,而且增加伪造难度。

2.币材的微量元素。币材微量元素的添加有两种目的。一是要改善合金的各项性能,如加入原子半径小非金属元素,使其具有抑制脱锌起到合金防变色的功能,再如加入稀土元素,具有净化组织和细化晶粒起到合金相能作用;二是起到防伪功能,由于其含量较少,一般都在万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之间,检测需要特殊的方法和精度非常高的标样,通常把这种微量元素也称为特征防伪元素,作为鉴别真伪来用,属专家级防伪。

我国现在流通的伍角金属币中,就采用了复杂合金。其化学主成分除了铜外,还有锌、镍、锡等几种金属,同时还加入了特征防伪元素。“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系列特种流通纪念币”的合金材料在1993年至1996年系列币的币材为铜镍锌三元合金,1997年至1999年系列币的币材为铜镍锡锌四元素合金,就目前所发现的假币中,经光谱定性分析,没有一种能够与真币的合金元素种类对上。

(四)金属流通币图纹防伪

1.隐形雕刻。隐形雕刻是指在流通金属币表面空白处进行双重图像雕刻的工艺方法,它可使同一个凸纹图样产生两种不同图像视觉效果。这两种图像根据光线不同而交替出现,从某一角度可以看到一种图像,当雕刻面倾斜或偏转时,此图像消失而出现另一种图像。我国首次在“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流通纪念币上进行了试用,并在以后几个金属流通纪念币继续使用。隐形雕刻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假币很容易被识别。

2.微缩文字。微缩文字是指在金属流通币的图案中利用高科技技术工艺镌刻的缩微文字。这些微缩文字虽然肉眼可以看出来,但是要看清楚还需要借助普通放大镜,其文字要对大众公布,所以是一种大众防伪形式。目前我国已在“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金属流通纪念币上使用了这种微缩文字雕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微雕图案。微雕图案是一种专业级防伪形式,是指在金属流通币的图案中利用高科技技术工艺镌刻的微雕文字、图形或暗记。这些图案是肉眼看不出来的,就是用普通放大镜也看不清楚,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才能看清楚。微雕图案包括图纹暗记和磁性标记,主要是进行金属流通纪念币的鉴伪,由于其制作成本的原因,加上其对模具要求极高,所以假币制造者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二 金属流通币的伪品

中国人民银行自1957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共发行了4 套金属流通币,7 种面额,共198 种年版;1984年10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共发行金属流通纪念币4 种面额,共96 枚。随着金属流通纪念币的发行,一些不法之徒为了获取暴利,伪造那些市场上高价位的金属流通币和金属流通纪念币混入钱币市场。早期造假者的手段比较原始,目前造假者的手段则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有的假币更是采用普通冲压机制造,假币几乎可以乱真。金属流通币的伪品可分为两大类:伪造金属币和变造金属币(彩页7、8)。

(一)伪造金属币

1.铸造法。铸造法是将金属按一定的比例放入锅炉内,加温熔化后,倒入模具里,制作成假金属币的方法。如已发现的第三套流通金属币中的假“壹元”币,就是采用铜锡合金“失蜡浇铸法”铸造。其表面色泽发白发暗,没有金属光泽,其图案花纹粗糙模糊、字体圆滑、手感轻、没有磁性,浇铸打磨痕迹明显,用肉眼就能断定是一枚假币。又如已发现的金属流通纪念币伪造品种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 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建行4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运动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 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20 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 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 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 周年”、“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华南虎”、“朱鹮”、“丹顶鹤”、“褐马鸡”、“扬子鳄”等特种流通纪念币等。这些伪造币有翻砂制版和机械制版两类。翻砂制作的假币颜色灰白,图案失真,细微处模糊不清,有较明显的砂眼。机械制作的假币颜色发白,表面像涂了一层白色金属粉。特种流通纪念币的假币颜色偏黄、字体圆滑、金属含量、重量、币边的丝齿数等都有别于真币。

我国从1980年起到1984年止,先后发行非流通金属货币,共5 套19 枚。所见到的特殊纪念铜币伪品都是采用铸造法和压印法制假,是以真币做模板,刻制印模,然后采用普通冲压机床压制假币,其所用材料也是防制的。假币的图纹、边线、光泽发虚、模糊、无立体感,重量较轻。

2.压印法。压印法是利用较先进的电火花设备或仿形铣床,以真币做模板,刻制印模,然后通过普通冲压机床压制成假金属币的方法。假金属币采用的坯饼,是针对真币的材料进行防制,也有的是采用铁板冲制落料,再进行电镀。如冒充钢芯镀镍坯饼伪造的第三套金属流通币中“壹元”币,各种年版的都有,其中“1993”、“1995”、“1997”年版的假币较多。这种假币的镀镍层很薄,一般不到真币的1/10。有的采用H68 或H70 黄铜进行冲制坯饼伪造“伍角”流通硬币;有的采用紫铜冲制坯饼伪造“伍元”特种流通纪念币;还有的采用回收铝片或硬分币后,再冲制坯饼伪造的“五朵金花”,除1981年版1 分、1980年版2 分、1979 至1981年版的5 分币外,还有1955年版1 分、1992年版1 分和2 分币。采用压印法制作的假金属币欺骗性较强,一般很难辨别,用一枚真币认真比照就能看出破绽。真币的图案花纹清晰、细腻、层次丰富、立体感强;而假币的图案花纹模糊、粗糙、层次发虚、无立体感,假币的边部间断丝齿有约一根丝齿的差异。而“伍元”特种流通纪念币和硬分币中的假币有的较难识别,必须通过认真仔细查看、对比分析、材质化验,才能确定真伪。

此外,这种翻砂铸造或冲压机印制的假分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表面都有翻砂铸造的砂空或打磨的痕迹,图案模糊、漂浮松软,假币的光泽与真币也不相同。

(二)变造金属币

变造金属币的一般方法,是利用真币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进行加工、处理、镶嵌制作而成的一种“改版币”。变造币在制作了一枚假币的同时,也破坏了一枚真币,同样是破坏人民币、扰乱钱币市场的犯罪行为。

变造金属币一般是将真币的年版号利用刻版、加工、改制成较稀有年版号的伪品。特别是硬分币的变造币一般是采用改刻、挖补、削磨、抛光等手法,用放大镜仔细察看即可发现破绽和变造的痕迹,容易识别。如:第一套金属流通硬分币变造币常见的有“五朵金花”等以下8 种:

1.1979年版5 分硬币是采用1989年版5 分硬币将数字“8”改制为“7”,既变造成“1979”年版的伪品;

2.1980年版5 分硬币是采用1988年版5 分硬币将数字“8”改制为“0”,既变造成“1980”年版的伪品;

3.1980年版2 分硬币是采用1988年版2 分硬币将数字“8”改制为“0”,既变造成“1980”年版的伪品;

4.1981年版5 分硬币是采用1984 或1987年版5 分硬币将数字“4”或“7”改制为“1”,既变造成“1981”年版的伪品;

5.1981年版1 分硬币是采用1984 或1987年版1 分硬币将数字“4”或“7”改制为“1”,既变造成“1981”年版的伪品;

6.1955年版5 分硬币是采用1985年版5 分硬币将数字“8”改制为“5”,既变造成“1955”年版的伪品;

7.1955年版1 分硬币是采用1985年版1 分硬币将数字“8”改制为“5”,既变造成“1955”年版的伪品;

8.1957年版1 分硬币是采用1987年版1 分硬币将数字“8”改制为“5”,既变造成“1957”年版的伪品。

目前发现的第二套金属流通币伪品有1982年版1 角、2 角、5 角、1 元;1984年版1角、2 角、5 角、1 元;1985年版2 角;1986年版1 角、2 角、5 角、1 元等13 种。所见到的这些品种的假币都是在年号上改刻挖补制假,也有采用铸造法和压印法制假。一般改动年号中的1 个数字。为了掩盖其假象,币面伪造较脏,特别是被改刻处更脏,好像是由于经常流通使用而被污染过的,用放大镜观察,图案花纹笔道有明显的沙粒状结构,光泽、亮度、字体均不及真币;也可以看到改刻挖补的线条不规则,改刻挖补的数字与其它三个数字相比,在大小、粗细、形体、间距、高矮等方面也可以发现异常。

以上手法均为改刻挖补,采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变造币上的年号数字线条很不规则并有挖补、镶嵌、压印痕迹,容易识别。

三 鉴别金属流通币的方法

金属流通币的伪造者无论手段如何高超,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和破绽。识别假金属币的一般方法如下:

(一)对比法

1.将一枚真币与一枚假币用10 至20 倍的放大镜仔细观察、对比,一般都能辨别出真伪。真币的图案花纹清晰、细腻、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正背面图案的中心线基本对正重合,有着柔和的金属光泽。而假币的图案花纹模糊、粗糙、线条粗细不均匀、有断线现象,层次发虚、无立体感,正背面图案的中心线错位较大,光泽发散,外形不规整,特别是币的边部有毛刺或是起线不圆滑,厚度不均匀。真币边齿均匀,假币边齿粗细、深浅、高低不一。也有的假币图案与真币图案位置不一致,认真观察,就能分辨真伪。

2.伪造假币者所用的机器是较简单的冲压机,机器的精度和平稳性都较差,很难压印出非常规整的硬币,而国家造币厂铸造的币种在其形体上有独到之处,假币伪造者很难做到,假币与真币对比形体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币材识别法

国家造币厂所选用的造币用材都是高品质、统一的金属材料制成。而假币伪造者所选用的造币材料品质低劣,合金成分十分复杂,这样就使得假币的色泽难以做到与真币一模一样。更重要的是假币的伪造者没有压印硬币的专用冲压机和印模,通过真币翻制出来的印模,没有专门的造币制模设备和专业技术,在其翻制模具过程中不可能做到与压印真币的印模完全一样。另外真币取材讲究、材质上乘,有铜镍合金、紫铜合金和钢芯镀镍等,加之高超的抛光工艺技术,表面平整、光亮。假币在取材上不如真币,时间长了颜色很容易发生变化,与真币对照有着明显的差别。

从伪造金属币的整体特征来看:一是工艺粗糙、金属成色不足、颜色不一,这是合金配置比例不当所致;二是正、背面图案花纹比较模糊,笔道有明显的沙粒状结构,光泽和亮度均不及真币,字体略粗,笔划不规范,国徽、天安门图案层次欠分明;三是伪造金属币的单枚重量之间的差异较大。

猜你喜欢
纪念币假币防伪
INTEGRITYTM ECO100再生缝纫线引入防伪技术
艰辛与辉煌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贵金属纪念币展
信息技术在印刷包装防伪上的应用分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币发行
电子防伪技术专利综述
关于“改开纪念币”,有些事你可能误会了’
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宁墩派出所:开展“识假币、防假币、反假币”宣传
纪念币
假币识别眼镜
假币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