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不想当导演的作家不是好老板

2013-03-12 09:17司马皓季雨晴
北京青年周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郭敬明作家时代

司马皓 季雨晴

上了发条的郭导

“卡片上的字会不会太丑?要不要找个字好看的人再写一遍?”

“没关系啊,镜头不会拍到字的。”

“那会拍到卡片吗?卡片的纸不好哎,要不要换更漂亮的纸?”

“我觉得没关系啦。不会拍到的。”

以上,是记者一行到达《小时代》片场之后与郭敬明握手寒暄之前听到的对话。郭敬明加了一个原著中没有的情景——宫洺送给Kitty一件附有手写赠言卡片的礼物——并且对用作道具的卡片十分纠结。副导演再三表示不会拍到卡片,卡片的纸质也不会对影片效果有任何影响,郭敬明才挥手示意工作人员把道具拿走。搞定这件事之后,郭敬明从导演椅中站起身,笑容可掬地伸出手对记者说:“你好! ”

面前的郭敬明神采奕奕,但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四天里,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3个小时左右。比起愿不愿意接受采访,更具决定性的是他有没有时间接受采访。直到出发一天之前,这次采访才得以敲定——剧组每天的工作档期之间都是头天晚上10点之后才定。作为导演的郭敬明也得跟着剧组的安排走。而直到记者一行人坐上京沪高铁,采访和拍摄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还在不断变更。

采访最终定在了片场。采访当天,《小时代》剧组在上海杨浦的1933老场坊拍摄T台秀的几场戏。中空舞台是主要的场景,剧组搭了个T台出来。与记者寒暄过后,郭敬明接着去导戏。T台秀是原著《小时代1.0折纸时代》里面一段重要情节,主演几乎全部在场。距离略远,听不到郭敬明在说什么,只看到他表情不断变换,时不时辅以手势,甚至亲自走位示范。片场没有集中供暖,温度很低,主演、群演、工作人员无一不裹着羽绒服和大衣,杨幂等几个女主演更是把暖手宝时刻抱在手里。整个片场穿得最单薄的人是郭敬明。宽松的毛衣让他显得愈发单薄,但他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不是在给演员说戏,就是在跟工作人员沟通。他的导演椅倒是空着的时候居多——郭敬明的椅子非常好认,上面搭着他的LV绒毯。在片场,这般讲究的人不多,尤其是这般讲究的导演不多。但在最近三个月连轴转的工作中,上了发条的郭导也有扛不住的时候,歪在导演椅里就那么睡了过去。

在片场采访没有大段的空闲时间可用,惟有见缝插针。好容易等郭敬明忙完一阵儿,坐下来接受采访没一会儿,他的助理小曹一脸歉意地跑过来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与郭敬明耳语几句。郭敬明起身致歉,说有点问题要去看一下。面对记者一行人充满期盼的目光,助理小曹抛下一句大概半个小时回来就跟在郭敬明后面“落荒而逃”。左等右等不见郭导回来,转去片场看看进度,发现助理小曹正打电话让工作人员给导演组买咖啡回来,而郭敬明正在执导当天的倒数第二场戏——T台秀结束后四位女主角出来谢幕。讲完戏,走完位,开拍。郭敬明终于坐回到导演椅里面,带上监听,捧起暖手宝,盯着监视器。一声“ACTION!”喊得坚定有力。第一条拍完,喊咔,重来。再拍,喊咔,重来。不到半分钟的戏,拍了4遍。郭导终于点头首肯,这条得以通过。

采访时间因为影片拍摄的繁忙一推再推,最终定在了BQ封面大片拍摄之后,也就是1月9日凌晨4点左右。直至记者一行人离开片场出发去影棚筹备拍摄,郭敬明还在导戏,他要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半左右,而新一天的电影拍摄,又将在早晨7点左右开始。

郭导是怎样炼成的

“刚才那段四个女主角谢幕的戏为什么拍了4次?我看出前两次演员走位和表情有问题,第三次的问题出在哪里?”我说出了心里的疑问。

“那个落幅不太好。人的主体应该在画面黄金分割的位置。如果这个位置在太正中就会很死板;如果太偏,画面又失衡了。但摇臂摄像机甩过去位置不会很精准,所以要多拍一遍,得抓最好的那一次。”郭敬明很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次采访之前,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采郭敬明啊?答曰:他在拍电影《小时代》。又问:他演谁啊?是主角吗?答曰:他是导演!这样的对话基本上以对方诧异的表情作结。无奈,作家郭敬明的形象根植于群众心中,以至于他的上海大学影视编导专业学生的身份被群众所遗忘和忽略。但实际上,郭敬明算是正经的科班出身。高中念理科,大学不能报考中文系,于是郭敬明选择了影视技术的专业,偏后期制作剪辑,这个专业属于理科范围。进入大学之后他转系去了影视编导系。虽然因为工作和学业难以兼顾郭敬明最终选择了休学,但“在就读的两年里,还是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影视方面的。当时还拍过作业短片,看大量的电影。其实积累蛮多的”。绕了一大圈,他终于得以以自己的小说一试身手,并且用他的话说,“把摄像技术玩得很花哨”。“有一场戏,从一楼到四楼的群众演员大概有1000多人,是一镜到底的。中间有任何一个演员没有跑到位都要cut掉,都要重拍。这个镜头我们拍了4天。还有一个主演‘猫捉老鼠的镜头,也是分四层交错,6个人全部扫到,一镜到底的。那个镜头只有一分钟,我们拍了一整天。你拍的时候会很痛苦,拍完了却很精彩,会很有成就感。”郭敬明比较爱玩镜头的技巧,导演组也一直在不断讨论各种拍摄手法的可行性。

过去郭敬明可以聊文学、聊时尚、聊商业,如今他更喜欢聊电影,聊摄像。他像是一只鱼找到一片新的海洋,海阔凭鱼跃,他玩得不亦乐乎。《小时代》开拍三个月,电影的监制柴智屏最初比较担心,在片场监工,看了一两天,终于放心了,此后差不多一个月才来一次片场。“柴姐看过之后就放心让我去拍。她知道我拍的东西会比较极致,所以她不会催我,不会给我加码。她恨不得把我拖回来,让我不要玩得那么疯。”郭敬明哈哈大笑,有些孩子气的小得意。

甘愿为《小时代》冒险

从《爱与痛的边缘》到《小时代3.0刺金时代》,郭敬明跨过了青春的十年。他的青春在流淌的文字里奔向了三十。郭敬明的好友笛安曾说,《小时代》三部曲反映了郭敬明的变化。“从《小时代》开始,我的心态,我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书写小说的角度其实都跟以前不一样了。”郭敬明说,“《小时代》讲述了一个跨度为五年的故事,从林萧他们大三一直写到毕业工作,再写到进入社会的磨炼。五年足以让一个人改变很多,15岁和20岁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小时代》从某个层面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

《小时代》被选作郭敬明的电影处女作,实属意料之中。《小时代》中的林萧和顾里,是郭敬明最爱的两个角色,“在这两个角色身上我花了很多工夫,最难写最痛苦却也最开心”。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近年蔚然成风,郭敬明却慢了一拍。曾经风靡大江南北令无数少男少女落泪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的电视剧版用“失望”二字形容已算是相当客气。彼时的郭敬明不过19岁,影视公司买走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却缺乏对原著的足够理解。对原著了解至深的郭敬明却没有权力参与和把控。

“《小时代》之前也有其他的影视剧,但是我也没有参与,成品与大家想象的差距很大。这次我想做《小时代》电影的导演,就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用另一种形式把我脑海当中那个已经很成型的东西用影像的方式传递给大家。”郭敬明说。于是我记起初到片场,当我惊讶于1933老场坊建筑结构与剧情的契合时,郭敬明的助理小曹对我说,其实在写书写到这段情节的时候,郭总想到的场地就是1933老场坊。

“亲自执导会不会有点冒险?”我问他。

“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要冒险的,只是在于你愿不愿意想不想去做,这件事能不能吸引你。对我来说拍电影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我一定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如果我能亲自将我自己最喜欢的小说改编出来投射到大银幕上,哪怕是黑暗里短短的两个钟头,已经足够了。当这些纸面上的人,这些曾经存活在不同脑海里面千变万化的人物,活生生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对我来说是一种很特别的感受。所以我愿意去做,不管多辛苦都愿意付出。”郭敬明说。

大众选择我就因为我很郭敬明

钱钟书先生所言的不必认识下蛋的母鸡已不再被新一代的作家们奉为圭臬。似乎就是在这几年之间,原本隐匿于书本背后的作家们走到台前,拍大片上电视做宣传,俨然在作家圈里发展出一个娱乐圈,有圈的地方自然就有线——是声名显赫的一线大咖还是籍籍无名的五线小咖可不由自己说了算。最世俗最直白的判断,就是人气+收入。出席活动能让粉丝尖叫跺地板为见郭敬明一面通宵排队那才叫有面儿。新书出版就脱销加印那才是王道。论起名利双收,郭敬明一直是赢家。稳坐作家富豪榜前五名数年不动摇,郭敬明的商业帝国,在他的执掌之下不断开疆拓土。

从作家到艺人,郭敬明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从作家到商人,郭敬明打造了“最世文化”的品牌。无论作为作家还是商人,郭敬明对市场的把握无疑是准确且成功的。“艺术创作很难去追市场,只有引领市场的人才可能是胜利者。大众为什么选择我?就是因为我很郭敬明。你的作品越有个人特色就越有市场。市场永远在变,你永远不明白大众会喜欢什么,所以千万别追市场,一追就死。我会试试有什么是我自己没写过的,而不是去重复别人。”

郭敬明的圈子很多,作家、艺人、商人,他不专属于某一个圈子,多元化的圈子在他身上交汇。他有更多的可能性去触碰许多新的机遇,却并不冒进。“最世文化”作为内容提供者,早已占领了青春文学市场的大片疆土。从内容提供者到渠道商,对于郭敬明来说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件事。“其实之前也不是没想过。但是如果我要做到渠道上面,要申请发行执照,之后还要全国布点,设立加盟,很牵扯精力。我还是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创作,而不是盈利。我始终相信这个年代是内容为王。如果内容很好,作品一定会很受欢迎,不需要担心渠道的问题。”

郭老版的商业新版图

此前,电视剧《小时代》导演翟友宁把演员辞演等一系列风波的矛头指向了郭敬明,郭敬明则在微博中公开表示,电视剧《小时代》的一切事务与他无关。此后不久,郭敬明执导电影《小时代》的消息公布。于是有人猜测郭敬明执导电影有与电视剧版斗气之嫌。且不论是否炒作,摆在郭敬明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票房,他必须对投资方负责。“成功几率应该会蛮高的,除非拍得实在太糟糕。第一,我对故事本身很了解。第二,团队很专业。第三,《小时代》有很多的观众基础,哪怕小说的读者中只有一半人去看,这个数量就已经很惊人了。我没有太担心票房的问题。”郭敬明对票房并不太担心,“这个电影不赔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是赚多少的问题。我们的投资方一旦有这个心里底线就会放心大胆地让我去创作。拍电影不是你几千万几亿投进去了票房就会好,有些电影没有群众基础,真的会赔得非常惨”。

执导《小时代》成为一个在安全范围内尝试的机会,郭敬明抓住了它,然后去放心大胆把它做好。影片未见,不敢妄断。但从选角一事,已可见郭敬明用心之良苦。四个女主角,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色是书中着墨相对较少的唐宛如。看似神经大条、疯疯癫癫的唐宛如是四个女孩子中最鲜活最简单的存在,她代替林萧她们停留在曾经的时间轴上,看着她们在时间的洪流中被现实洗礼,被改变。郭敬明选择了谢依霖。谢依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HOLD住姐。没有假睫毛和大浓妆的谢依霖其实眉眼清秀,片场漫长而无聊等待中,其他女主演大多窝在椅子上休息或是补眠,唯有她嘻嘻哈哈地跳来跳去,和工作人员谈笑风生,还对着工作人员的手机镜头摆出各种搞怪的POSE。看到这样的HOLD住姐,就明白为何郭敬明选择了她。她就是唐宛如。角色契合度和演员知名度达到了完美地结合。

在《小时代》片场,郭敬明在拍摄间隙与副导演聊天,从镜头的运用到细节的把握,相谈甚欢。期间郭敬明说到自己此次得到的自由度之大非常难得。然而他语气轻松自在,全无新导演被授以权柄的感激涕零之态。

“你得到的自由度和话语权来自什么?和你是原著作者的身份有关吗?”

“作家是一个比较弱势的群体,可能到我或者韩寒这样的位置,说的话才会有人听。但是大多数的作家,别人也不会太在乎你。我们开机快三个月了,我没有让投资方失望。他们在片场可以看到,我并不是不懂导演的一个人,我并不是乱来的一个人。你拍出来的东西让大家心服口服,那自然你的要求会得到满足。我们的投资方是很专业的团队,他们会站在专业的角度来帮助我完成这个梦想,去扛资金的压力,去扛演员的档期,时间,成本。”郭敬明说。

如郭敬明所言,他的待遇,他的自由度,和他的权限不是一个新导演能够到达的高度。“我的这些副导演,他们已经拍过很多的电影了,但是他们拍戏其实还是会很受制约。但是我在这方面不会,所以我说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人。”郭敬明语气坦然,“当然这种幸运不是天上白掉下来的,它是我这么多年的积累所得”。 前有琼瑶,后有海岩,从小说到影视的产业模式已被印证了其可行性。对坐拥青春文学商业帝国的郭敬明来说,这次的尝试或许将成为他新征程的起点。

猜你喜欢
郭敬明作家时代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关于郭敬明的一封家书
郭敬明就像是一个便秘患者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