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胸心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03-18 16:21曾万里黄继江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心外科病例教学法

曾万里,黄继江,储 伟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其原理是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1]。胸心外科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其教学在整个医学教学里属较为繁重的工作,一直是外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胸心外科教学中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方法与技能。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PBL教学法。

1 PBL教学法的特点

PBL教学法是一种纵向教学法,以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为主线,贯穿基础与临床,通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学会利用系统的方法处理临床问题。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科知识的获取和综合运用,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中不再占有主体地位。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实际问题开展综合教学,以塑造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有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2]。

2 PBL教学法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由教师针对将要见习的一组病例,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在问题的指导下,学生查阅资料,找出这类病例的特点,并得出诊断要点。见习时再由学生自己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等,并针对该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最后确定治疗方案。授课结束后,再由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最后的总结和归纳。

具体实施方法:选择进入临床见习阶段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1)依据不同专业或层次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包括典型的、不典型的和容易误诊的,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与该病例有关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病理和药理学等相关知识。(2)提出已设计好的问题。(3)由学生带着问题自行深入病房,独立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以此为依据自行查阅书籍和文献。(4)组织学生讨论病例的临床特点、所需的进一步检查、初步诊断与治疗方案,模拟实际诊疗过程。(5)指导教师对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考核包括总结报告、理论测试和病例分析测试。

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临床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病例分析测试中发现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表现在入院查体、初步临床诊断与治疗、后续检查和治疗方案的拟定等方面。通过学生在讨论中对问题的解答和阶段测验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描述,发现其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及沟通合作等多种能力均有所提高。

3 PBL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理论课与见习课的比例大致为1∶1,这样便有充足的理论课与见习课学时。因此,理论课仍按传统方法教学,即由教师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而见习课则为PBL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条件。见习课在病区上,有广泛的临床病种资源,临床科室也能抽出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保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这样,学生既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学生设计的问题更周密,回答问题更合理。PBL教学法对施教的教师也是一个激励,教师必须精心选择病例,认真设计问题、查找资料并准备回答学生的提问,这促使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在实施PBL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运用PBL教学法时学生前期的基础学习非常重要,绝不能否定理论学习的价值,在实施PBL教学法之前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学生没有完整的前期临床知识积累,对病例的信息不可能做到系统分析,因此开展PBL教学时,课前的指导至关重要。(2)需要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是引导者,应能帮助学生实现课程所设计的目标;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促进者,应能引导学生逐步实施PBL的各个环节;是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估者,应能合理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激励学生积极完成资料查询、讨论;是病例选择和问题设计的参与者和建议者。(3)病例选择、问题设计和系统总结是PBL教学的难点。由于一般病例往往涉及的学科比较多、知识比较繁杂,因此,指导教师要在对病例进行综合评估后提出该病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并在病例讨论结束后及时总结,为学生提供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专业术语,同时对涉及的重要学科领域以及重要的临床科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而增强PBL教学的系统性[3]。

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医学学科的应用性。为培养新世纪胸心外科专业医学人才,在胸心外科教学中实施以病例为模板,根据病例提出问题,由学生主动参与模拟临床诊治全过程的PBL教学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该学科基础和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及沟通合作的能力;能有效指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使学生树立“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梁锦军,郭柱力,杨波,等.PBL教学在心脏起搏器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109-1110.

[2]粱宏军,吴多芬,李晓辉,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在内外科学消化系统疾病整合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68-69.

[3]黄素群,李力燕,林雪静,等.关于PBL教学法与医学课程教学法改革的思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2):133.

猜你喜欢
心外科病例教学法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心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病例”和“病历”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亚洲胸心外科医师协会第20届年会(ATCSA)暨中华医学会第10次全国胸心外科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