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

2013-03-18 16:21张秀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护理学所学病人

张秀英

(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导入语即课堂的“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1]。所以,基础护理学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往往能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感。这不仅是教师独具匠心的艺术呈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1]。

1 导入的作用

1.1 使学生关注学习内容,进入学习情境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即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先用亲切的目光、关爱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1.2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讲授新课前,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导入的方法

2.1 旧知识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复习旧知识,给学生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进新知识中的方法。如讲授“生命体征的评估护理”时,首先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答生命体征包括哪几项。然后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4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脉搏的评估和护理。”这种导入方法,教师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即生命体征包括的内容,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为讲授新知识做好了铺垫,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2.2 提问式导入法

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如在授课前,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小时候打针的情景吗?有什么感受呀?可以在哪些部位打针呢?”学生回答:“记得,打针会让人产生恐惧心理,怕疼。”同时边思考边查找书本,很快异口同声地回答:“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和上臂三角肌。”教师:“好,同学们都有亲身体会,将来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就能理解病人的感受了,肌肉注射时病人害怕疼痛。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学专家、学者已经研究出减轻疼痛的注射技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肌肉注射法及相关知识内容。”这种导入方法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一定的理性思考,引起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3 引趣式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如讲授“口服给药法”时,教师先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故事:病人老张头出院带药,护士向他交待服药的方法:“这包是补脑药,这包是治疗心脏病药,每日三次,饭后各吃一粒。”病人急忙说:“护士啊,我吃了这些药后,它们都知道自己的去向吗?”学生开心地笑过之后,教师说:“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口服给药法。”这种导入方法,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 病例式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指通过错误的临床护理案例,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印象加深。授课前教师先举一个临床病例,通过故事情节提出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如:病人王某,75岁,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来门诊输液,半小时后输入液体300ml,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液,肺部闻及湿啰音。然后教师提出: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症状?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预防及护理措施?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常见输液反应症状的预防及护理。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病例为核心的导入方法,不仅使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5 直接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及重要部分的教学程序。如刚开始上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了“药物”、“语言”两个词,接下来讲到:“古希腊的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可见,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对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沟通技巧。”这种方法导入,将新课题明确地展示给学生,说明了所学知识的作用,让学生正确对待所学知识。

2.6 实物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比较直观,即利用教学中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新内容的学习中。

3 导入应遵循的原则[2]

(1)目的性原则。课堂导入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要求进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并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相关性原则。导入阶段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入的内容与新课的内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

(3)启发性原则。导入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求知欲和进取心。

(4)趣味性原则。导入要做到情趣盎然,妙不可言,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5)时效性原则。导入阶段要用最短的时间、最简洁的语言取得最好的导入效果。要注意两点:一是导入过程要紧凑,二是导入的时间要控制。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同一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同一种导入方法也可以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高淑香.护理学课程导入方法与基础教学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6-27.

[2]田华文.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护理学所学病人
谁是病人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非所学
非所学
病人膏育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