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及临床对策探讨

2013-03-18 16:21王莉民曹靖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草药肝细胞毒性

王莉民,曹靖玉

(1.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2.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及临床对策探讨

王莉民1,曹靖玉2

(1.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2.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除与中草药本身的毒性有关外,还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患者体质有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提高医术,合理用药,是防止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有效措施。

中草药;肝损害;毒性

中草药药物性肝损害不断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肝脏既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主要靶器官。中草药是由各种化学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在体内发挥药效的同时,也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甚至对肝脏造成毒性损害。重视和正视中草药的肝损害,探讨中草药的肝毒性,对深入开展中草药肝损害研究及防治,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和杜绝药源性肝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原因和临床对策作一分析和探讨。

1 不同种类可致肝损害的中草药

根据已知中草药所含主要有毒成分的化学性质,可将具有肝损害作用的中草药分为以下几类。

1.1 生物碱类

生物碱为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各科植物中,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具毒副作用的生物碱大多数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但也有一些生物碱具有典型的肝脏毒性,如菊科的千里光属、款冬属、蜂斗菜属、泽兰属,紫草科的紫草属、天芥菜属、倒提壶属和豆科的猪屎豆属,它们化学结构中的不饱和酯型吡咯双烷生物碱,能使肝细胞的RNA 聚合酶活性下降,RNA 和D N A 的合成能力降低,细胞核内染色质不断增大,引起异常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细胞,急性期可引起大量肝小叶中央区坏死,病变后期网状纤维塌陷,出现肝纤维化,有的似布- 加(Budd - Chiari)综合征,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形成肝硬化[1]。中药中的川乌头、雷公藤、喜树、光慈菇、藜芦、萝芙木、常山、石榴皮、山豆根、苦豆子、石蒜、野百合、千里光、菊三七、土三七、猫尾草、大白顶草等含有的生物碱都可引起肝损害。

1.2 苷类

苷类是由糖和非糖成分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可分为强心苷、氰苷和皂苷3类。强心苷和氰苷引起的肝损害报道较少,含有皂苷的黄药子、三七、商陆等都是公认的肝毒性中药。大鼠连续注射3天三七总皂苷450m g/k g,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2]。用0.28g/k g栀子苷连续灌胃3天,大鼠血清中的ALT、AST活性明显升高,胆红素(TBIL)含量增加;病理观察可见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形态改变[3]。引起肝损害的化学成分为苷类的中药还有黄花夹竹桃、夹竹桃、八角枫根、商陆、黄药子、狼毒、泽泻、虎杖、望江南子、大戟、鸦胆子、番泻叶、何首乌等。

1.3 毒蛋白类

引起肝损害的化学成分为毒蛋白的中药有苍耳子、巴豆、蓖麻子、油桐子、相思子、麻疯树、天花粉、蜈蚣、蛇毒、蝮蛇、葛上亭长等。苍耳子所含的毒性蛋白可引起胃肠消化道中毒,严重者出现黄疸、消化道出血、肝脏肿大压痛,ALT、AST明显升高,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肝脏退行性改变坏死[4]。蓖麻子的毒性成分是蓖麻碱和蓖麻毒素(即蓖麻毒蛋白)。蓖麻毒素是一种细胞原浆毒,易使肝、肾等实质细胞发生浑浊肿胀、出血及坏死。蓖麻毒蛋白的作用机制是阻断蛋白质的合成,和相思豆毒蛋白的机制相似;相思豆毒蛋白的毒性反应可使肝脏坏死、淋巴充血,这是由于相思豆毒蛋白通过失活核糖体亚单位最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所致[5]。

1.4 萜类及内酯类

川楝子、大戟、马桑叶、艾叶、苦楝子等所含萜类及内酯类成分能引起肝损害。川楝子的毒性成分川楝素(四环三萜),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肝大叩痛,病理检查发现肝细胞变形、胞浆透明、胞核缩小、染色质融合成片、肝窦极狭窄、肝细胞索离散、胞核消失或变性[6]。

1.5 重金属类

朱砂、雄黄、轻粉、密陀僧、胆矾、铅丹等所含重金属为肝毒-142-性成分。朱砂中的汞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即硫化汞(HgS)存在。口服朱砂有少量汞能被胃肠道吸收,并分布于血液和全身多个脏器,可引起血、心、肝、肾、脑蓄积性中毒,肝中毒表现为肝细胞浊肿、变性,局灶性坏死,ALT升高[6]。

1.6 其他毒性成分

藤黄、红茴香根、大风子、半夏、芫花、甜瓜蒂等所含酸类、醇类为毒性成分;细辛、艾叶、土荆芥、芸香、薄荷、杜衡、麝香草等所含挥发油亦可导致肝损害。

2 影响中草药肝损害的相关因素

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品种、污染(包括农药残留)、炮制和制剂工艺等,而与临床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剂量

概述中提到的肝损害,大部分与剂量过大相关,包括单次剂量与总量。

2.2 疗程与配伍

疗程过长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实验证明,川楝子的毒性就具有一定的蓄积性。辨证论治与适当的配伍,不仅可提高疗效,还可减少不良反应。丁国明等[7]研究表明,黄药子配伍当归可明显减轻其对肝组织的损害程度。小柴胡及其类方的提取剂,在我国很少有不良反应的报道,但在日本报道较多,究其原因,可能与疗程较长及不注意辨证等用法有关。

2.3 个体差异

中草药的肝损害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剂量上,还表现在对品种的敏感性上。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公认无毒的中草药,近年来也不断有肝损害的报道。

2.4 用法与炮制

忽视炮制或给药途径及剂型的选择不当,均可直接影响中草药的毒性。

3 临床对策探讨

提高对中草药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尤其是慢性肝、肾疾病或老年患者。因其对药物的清除能力降低,免疫机能衰退,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医生更应警惕中草药药物性肝损害等不良反应。要重视对人们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宣教,避免盲目应用既不辨证,又无明确剂量的土草药偏方。同时,深化剂量概念,即使是一向被认为“无毒”或“小毒”的中草药,也应避免盲目地大量应用。对一些剂量尚不明确的中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中草药要提倡辨证施治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合理配伍。需要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疾病,应设置疗程,间歇用药,以减少一些药物的蓄积。重视炮制、剂型及给药途径的选择。一些肝损害作用较明确的中药如黄药子、菊三七等,如非十分必要,避免或慎重应用。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具有药物的双重作用,需要正确认识中草药药物性肝损害,引导人们合理有效地使用中草药。既不能认为中草药是天然药材,没有毒副作用;也不能因为科技的发展,对中草药的毒性研究发现得越来越多,就夸大它的毒副作用而禁止使用。

[1]王希海.中草药引起中毒性肝病的病理变化[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7,13(3):126.

[2]韩刚,孙辉业,董延生,等.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脏肾脏的毒性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4):2115-2118.

[3]杨红军,付梅红,吴子伦,等.栀子对大鼠肝毒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3):1091-1093.

[4]刘玉红,郝震峰.苍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1):22-23.

[5]刘平.中草药的肝损伤问题[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243.

[6]刘忠恕,张金英,戴锡珍,等.朱砂引起汞吸收蓄积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1986,3(2):38.

[7]丁国明,唐迎雪.当归对黄药子解毒作用的实验观察[J].中草药,1992,23(4):192.

R285

A

1671-1246(2013)09-0141-03

猜你喜欢
中草药肝细胞毒性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
结缘中草药
吸入麻醉药的作用和毒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