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3-03-18 18:36顾忠强谈玲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2期
关键词:直观儿科中职

郑 华,冯 艳,顾忠强,谈玲华

(海宁市卫生学校,浙江 海宁 314400)

直观教学法源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他认为:“只要有可能,应该用感觉去接受一切东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对直观性思维进行了深刻剖析,得出了“直观性原则不仅应当贯穿在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而且应当贯穿在整个认识过程中”[1-2]。现代的直观教学法是指应用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实物演示、图文、卡片、现场参观、多媒体、视频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主动参与活动而成为教学的主体,从直观现象中分析归纳出事物的本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中职学生多数是中考失败者,带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他们好动好表现,但对深奥的理论知识认识能力较差,且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课堂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他们情绪低落、厌倦学习,相反,直观的图片、病例、视频等则可使他们兴趣倍增。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形象、生动、浅显的直观教学法配合病房参观、实地医院观摩等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因此,直观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是学习知识最快捷、最生动、最乐于被中职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之一。

1 儿科护理教学中直观教学法的应用[3]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4],儿科护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护理专业学科,尤其是中职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基层医院、社区卫生保健站等,接触患儿的机会非常多,但本课程知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课程涵盖内容多,课时少,内容较抽象,学习有一定难度。笔者通过巧妙应用直观教学法,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将儿科护理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法介绍如下。

1.1 语言直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构成教学法的基础。教学语言分为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其中教师的有声语言起主导作用,它对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可起到激趣、燃情的作用。

比如在讲解小儿臀红时,将病因、措施巧妙设置在婆媳之争的幽默小品中,通过学生夸张的肢体表演、幽默搞笑的台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化脓性脑膜炎的讲解中,模仿婴儿哭声高尖,惊厥时的手足抽搐、面部肌肉抽动来讲清年长儿和婴幼儿典型和非典型的症状区别,给学生形象的认识,使原本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欢笑中引发联想,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形象化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描述可阐明抽象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这一章节时,教师先描述疾病的概念,形象地把红细胞的代谢生成过程比作造汽车,营养性贫血即是缺乏了造车材料——钢板(铁),故造不了许多车,路上少了车的景色——(血色素),车少了也就载不了多少人——氧气,这时就会缺氧。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来形容新的知识——缺铁性贫血的表现、护理、指导,使学生犹如目睹或亲身体验。

1.2 多媒体直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校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各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投影仪,甚至是先进的实物展示台。

(1)利用多媒体以文字、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交互的形式尽量直观形象地模拟真实场景,使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讲解新生儿护理时,以多媒体播放假月经、螳螂嘴、粟粒疹、正常儿与生理性黄疸儿的图片,再辅以新生儿外观特点和特殊生理反射视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职业精神。

(2)利用多媒体中的实物展示台展示讲解模型的细节和操作的细节,如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在实物展示台上可放大实物让学生看清穿刺方向、手法、进针角度,并带领学生一步步操作,还可随机让学生上台返教,激发了学生学习儿科技术的热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自己创制多媒体视频、图像。如小儿臀红的护理是临床、家庭护理中非常重要、常用的一项儿科护理操作,但现有的教材和视频资源却缺乏该项操作的任何图片和视频。所以在教学中,笔者自己拍摄教学视频,给学生以形象真实的感知。虽然隐去了操作者的头像,但当学生通过细微的观察,第一次发现视频中是教师在操作后不仅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开心,而且也启发了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主动出击,没有条件可以自己创造条件。

1.3 图表对比直观法

利用图表对比可保证所讲内容的完整性,也可揭示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复杂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自制了实用儿科护理知识简表,例如,小儿各年龄分期特点及护理要点表、缺铁性贫血和巨幼性贫血表、肾炎和肾病对比表、儿科常见传染病对比表等。通过直观的图表比较,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使学生更方便地看出了疾病的变化和规律。

1.4 模象直观教学法

人体护理离不开解剖、病理学基础,儿科护理也一样。模象直观教学是利用模型、解剖标本等直观地从多层面多角度展现儿童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在视、听、触的过程中明白儿童的各种疾病、病理生理的变化与护理的关系,使思维和想像更加丰富,所学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1)如讲解儿童颅内出血时,用带有脑组织并可打开颅腔的颅脑模型和充好气的一大一小红气球,让充好气的红气球代表一大一小两块血肿,引导学生大胆想像颅内出血可能造成的症状和危害性,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发其独立思考应如何观察、如何护理,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善用身边常见物体模象。如利用教室多媒体随手可及的鼠标和鼠标线形象地比作下腔静脉和心脏,教师只需将鼠标线折住,模仿蹲踞时下肢血管折住,即可让学生轻松理解法洛四联症的孩子为何有蹲踞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蹲踞时应该如何处理。

1.5 实验、实践直观教学法

(1)化抽象计算为形象实验。如第四章小儿用药的剂量换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用药安全,是临床每日必做的工作之一。例如,医生为患儿开出的用药剂量是阿奇霉素80mg,而阿奇霉素粉针剂的规格是125mg的密封瓶,该如何注射呢?虽然看上去不难计算,但当学生面临实际药物配液时,却感到无从下手。为此,笔者设计了直观的药物实验,先从简单的需配62.5mg开始配液(学生经过计算以4m 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2ml),再到需用50mg(以5m 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2m l),然后再到需用80mg(以5 m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3.2m l)如何配呢?此时由学生分组亲自操作。通过直观的实验,发现学生积极性高涨,动脑也快了。这时教师还会追加问题,可以用1m l注射用水溶解吗?学生立刻往阿奇霉素密封瓶内注入1m l注射用水,很快学生发现不行,白色粉末溶解不了。可以用10m l注射用水溶解吗?很快学生发现更不行,瓶子容量就不够了。

(2)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观实践。儿科护理工作的成败关键是与患儿的沟通,争取患儿及其家长的配合。笔者教的中职护理班上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他们习惯了“被照顾”,大多做事缺乏耐心,而与儿童的沟通常常是需要耐心的。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特地在讲解绪论、呼吸系统疾病等章节中安排了参观儿科病区,让初次接触本课程的学生直观地看到医院护士护理患儿的过程,特别是与患儿的沟通、与患儿家长的沟通等,通过视觉、听觉等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儿科护理中对职业素养的要求,继而激发学生模仿、操练的动力。

2 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直观教学法的体会

(1)直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但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能很好地抓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

(2)直观教学法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不足,必须灵活运用、相互配合,若滥用或应用不恰当也会使学生厌倦,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适时、适量、恰当是关键,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各种直观教学法的交替使用,根据学生情况合理设计书面汇报题以督促学生学习、感悟。

(3)直观教学法能使学生思维得到启发,加强学生的记忆,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在教学中,这给课堂管理带来了难度,有时学生对视频、模象或是患儿过于关注,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而忘记了理性思考,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考虑好如何调控管理,以使直观教学法得到良好应用。

[1]张洪泉.浅析直观教学法和抽象教学法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9(20):144-145.

[2]陈光莲.教学论概说[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杜桂红.“直观教学法”的课堂模式的途径和策略方法[J].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10(12):45-47.

[4]范玲.儿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直观儿科中职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简单直观≠正确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圆梦儿科大联合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