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腊子口红色旅游的伟大意义

2013-03-18 21:03王文浩王淑婷王淑榕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0期
关键词:腊子口战役红色旅游

王文浩,王淑婷,王淑榕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1 腊子口位置

腊子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南州东南部,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距迭部县城东北部102公里处,腊子乡政府驻地北7公里处的腊子口村,北距岷县县城72公里,西北距州府合作210公里,南距九寨沟148公里。东邻宕昌县,西接卓尼县,南连洛大林场,北接岷县,地理坐标为 109°39'E~104°01'E,34°03'N~34°17'N。“腊子”一词是藏语的音译,有“山坡、陡峭”之意。腊子口由藏语“ 腊子库”演变而来,意为“山脚谷”,又名“道饶隆哇”,意为“狭窄沟”[1]。

2 腊子口天险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四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是甘川古道之“咽喉”。整个隘口长约30m,宽仅8m,崖高500m,崖顶相距不过1m,两边是百丈悬崖,陡壁峭立,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周围是崇山峻岭,抬头只见一线青天。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历史上曾在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国民党守军的碉堡就建在峰顶,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民谚曰:“走过腊子口,活像过虎口。”自古就有“天险门户”之称[2]。

3 腊子口战役

1935年9月15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后,到达腊子口。

甘肃国民党守军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腊子口后面设有仓库,囤积着大批粮食,敌人做了长期死守的准备。桥头守军两个营,整个腊子山梯次配备了一个旅。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在岷州城内,还驻扎着鲁大昌4个团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增援。并在山坡上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遏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

9月16日,毛泽东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激烈的浴血战斗,英勇善战的红军出奇制胜,击溃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军,于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3]。

4 腊子口纪念碑

为纪念腊子口战役,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在腊子口战役纪念地修建了纪念碑。1993年由迭部林业局出资重建。纪念碑高9.16 m,象征9月16日红军攻打腊子口的日子;碑身正面宽3.5 m,象征1935年;碑身侧面宽2.5 m,象征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 碑以洁白的大理石雕成,象征洁白的哈达,由杨成武将军亲笔题词。纪念碑背靠青山,面对激流,四周树碧草绿,间缀片片红叶,犹如当年红军烈士的殷殷鲜血,又似红军战士忠心卫国的拳拳丹心。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北面镌刻着省人民政府对腊子口战役的简介和对革命烈士仰慕缅怀之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5 腊子口景区

腊子口因著名的腊子口战役而闻名,腊子口也是一处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游人至此,既可实地遐想和体会当年红军浴血奋战,攻打天险的壮烈情景,又可欣赏迷人的自然奇景。峡谷四周云雾缭绕,古树参天,鸟语花香,腊子河水波光粼粼,峡谷绝壁悬崖,巍然对峙,如一道不可逾越的石门。景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900m,这里有几处风景十分秀丽的山、水、湖、瀑自然奇景,分布在腊子口森林公园、牛路沟、美路沟、老龙沟、龙爪沟、久里才沟、朱立沟等沟内。腊子口景区沟内气候受暖温带和高山气候带共同影响,为半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适中,是游客休闲、度假、探险和旅游的理想胜地。

腊子口森林公园以森林为依托,将腊子口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腊子口战役遗址展示给游人。

6 腊子口红色旅游前景广阔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开发红色旅游,并出台了很多措施。腊子口红色旅游开发条件优越,在2005年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整合出的全国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中,腊子口战役遗址名列其中,与此相关的成都—松潘—若尔盖—俄界—腊子口—哈达铺—岷县—兰州线,还被列入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7 腊子口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红军长征先后两次经过迭部,经历大小战斗多次,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攻克了闻名遐迩的天险腊子口,在千里草原和千里岷山留下了红军长征的足迹,播下了红色革命的种子。应积极开发红军长征旅游资源,丰富迭部旅游资源内容。迭部人民为了纪念红军长征,保护了这些长征遗址,有的还修建了纪念碑、纪念馆。迭部红军长征纪念地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有些还与自然山水风光、文化古迹建筑等相结合,对游人更具有吸引力。

7.1 俄界会址红色旅游资源

俄界(高吉村)位于迭部县西南达拉乡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该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四周群山环绕,松林茂密,古树参天,野花丛生,是一个景色秀丽的藏族山寨。

俄界会议是1935年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时,党中央在甘肃境内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即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北上战略方针》的报告;决定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等组成五人团,作为全军的最高领导核心;通过了彭德怀关于缩编部队的建议,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行为,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会后,党中央向全军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4]。

俄界会议是红军长征中党中央在甘肃境内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确定红军北上抗日进入甘肃的战略方针、批判张国焘的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胜利完成长征具有重要意义。俄界会议会址保存完好,于1981年9月10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2 茨日那毛泽东故居红色旅游资源

茨日那村位于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1935年9月13日至15日,红军到达旺藏寺,红一军团住进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主席住在该村一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3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5]。

7.3 崔古仓开仓放粮遗址红色旅游资源

崔古仓位于旺藏乡让尕村,1935年9月15日拂晓,红军离开了茨日那,到达若尕沟崔古仓村,与大部队会合。次日,红一军团途经崔古仓时,发现了一处贮有20多万斤粮食的杨土司粮仓,这批粮食及时接济了当时饥困的红军。红军将所拿粮食数和购粮钱数书写在仓板上,将钱币压放在仓内留给粮仓的主人[6]。

7.4 洛大藏尼寺红色旅游资源

洛大藏尼寺位于县境东洛大村西5里白龙江北岸台地上。1936年二、四方面军经过迭部时曾途经该寺,据传朱德总司令曾在寺内居住过。

8 腊子口红色旅游伟大意义

8.1 红色旅游历史意义

天险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驰名中外。突破天险腊子口后,红军主力从朱立沟(现为朱李沟景区)翻山越岭到达哈达铺,红军余部从牛路沟(即一线天景区)翻山到达岷县。这一仗红军打出了军威,打开了进军甘肃的大门,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红四团以自己英勇顽强的战斗,在腊子口树立了与日月同辉的历史丰碑。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腊子口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企图阻止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打通了道路,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为此,毛主席写出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长征诗句,抒发了红军打开腊子口的愉快心情。腊子口战役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8.2 红色旅游现实意义

为纪念红军长征的壮举,缅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腊子口战役,腊子口已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全国3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甘肃省8个红色精品旅游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荣辱观教育基地、甘肃省廉政教育基地、甘肃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全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甘肃省十大旅游景点。

8.2.1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开发迭部境内,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途中突破的天险腊子口遗址,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俄界会议会址,长征经过的白龙江栈道、旺藏寺、九龙峡,毛泽东住过的迭部小村──茨日那等红军长征旅游资源,具有历史作用和现实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这些红军长征旅游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8.2.2 综合教育的基地 红军长征,在迭部留下的许多长征遗迹,曾是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和战斗过的地方,主要是战役遗址、革命会址、革命斗争遗址、革命者住地、革命纪念碑等旅游资源,这些长征旅游资源,既是瞻仰红军英烈和回顾长征历史的旅游胜地,又是进行综合教育的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8.2.3 历史研究的基地 红军长征在迭部经历了10多次战斗,先后经过两次,留下了当年用过的军印、公文包、军号、煤油桶、手榴弹、铁锨等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这些旅游资源、文物是红军长征革命历史研究的实物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基地。

8.2.4 传统教育的基地 红军长征经过迭部时,红军特有的穷苦人民子弟的朴实和勤劳、严明的军纪、顽强的战斗意志、抗日反蒋的主张以及平等联合和信教自由的民族政策,是革命传统教育最珍贵的教材,有利于唤起游客对红军的敬仰,发扬革命传统。

8.2.5 法纪教育的基地 红军经过迭部时,军纪严明、军风优良,借宿村民家时,打扫卫生、礼貌待人、惜民爱民、公平交易,损坏东西照价赔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甘南人民的心中播下了信赖的种子,成为甘南人民的佳话,是开展法纪教育最好的史料和最生动的事例。其能激发游客树立法治观念,遵纪守法。

8.2.6 反和演变的基地 红军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不怕苦难、英勇斗争、不屈不挠,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红军战斗的足迹和革命斗争的遗迹,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开发红军长征旅游资源,有利于巩固国防,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振兴民族经济。

[1]王文浩.论甘南旅游资源开发[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4.

[2]王文浩.甘南旅游地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段文斌,闫颖慧,张春花,等.甘南州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及预测分析[J].生态经济,2011(1):189.

[4]王文浩.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及改善对策[J].生态经济,2009(2):377.

[5]王文浩.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思路[J].生态经济,2011(1):388.

[6]庞规荃.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腊子口战役红色旅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战役中的你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突破腊子口
——红军长征故事之五
天险腊子口是怎样攻克的
激战腊子口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