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书”制度下护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3-19 02:56胡春玲张建军刘慧琴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执业资格通过率证书

胡春玲,张建军,刘慧琴

(定西市卫生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1 “双证书”制度下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和教师观念滞后,对“双证书”制度认识不清

中职护理教育根据卫生行业就业市场的需求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定位,将培养目标定位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2008年《护士条例》颁布之后,要求护士毕业后如果就业,必须要有毕业证书和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尽管中职护理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不断进行改革,但部分学校在办学思路及观念上仍未发生根本转变,将中职护理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当成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压缩版。再加上我国长期单一文凭制度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重学历证书轻资格证书的氛围[1],致使学生毕业考试通过率较高,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

1.2 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近年来,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不断进行着改革,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临床岗位能力的训练。但是由于近年来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等因素,中职护理教育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导致学生毕业考试通过率较高,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的另一因素。

1.3 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不完全一致

近年来,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都没有认真参照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主,适当兼顾执业资格考试。2011年,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重点突出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这3门课程,新增了精神病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管理、法律法规、护理伦理和人际沟通这6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在课程体系方面,现有课程体系无护理管理课程;在疾病方面,以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简称ICD-10)取代了现有的“内外妇儿基”的板块式教育,致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中的部分疾病在现有教材中缺乏,这些都为学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增加了难度。学生要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还需要另外参加培训,购买相关教材,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1.4 缺乏高水平的“双师型”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师

当前中职学校的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实践能力较弱。再加上学生数量多,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工作量大,只能讲授一门或两门课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中也只能分科辅导而缺乏系统性,教学工作只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不能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需求,致使学生毕业考试通过率较高,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

1.5 缺乏系统的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均为第一、二学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学年进行临床实习和社会实践,返校后并未进行执业资格考试集中辅导,而是直接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同时,由于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较忙,学习缺乏有效监督,对所学的部分知识有所遗忘,从而导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下降。

2 “双证书”制度下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推行“双证书”制度

推行“双证书”制度是落实职业能力培养的保证,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中职护理教育应加快职业技能培养与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接轨工作,把实行“双证书”制度作为中职护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其中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前提。如果只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执业资格考试,学生将很难就业;反之,如果只重视执业资格考试而忽视学历教育,学生也将很难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而且不利于学生就业后的继续深造。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双证书”制度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的基础上,构建“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同时也要让学生及其家长认识“双证书”制度,可通过入学教育、发放宣传单等途径,使他们知道毕业后只有获得毕业证书和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才能就业。

2.2 编写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相一致的教材,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在现有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完善和改革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并编写相关教材。教材既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其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来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又要保证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相一致,以解决教学与考证的冲突。尽管目前还无法编写与ICD-10相一致的教材,但应在新一轮教材中,尤其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教材中增加ICD-10中有而目前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对于所增加的内容,各学校在教学中可根据自身实际与当地社会需求情况选择。

2.3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010 年,卫生部出台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从近两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情况来看,对护士工作能力的考查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如何适应“双证书”制度的要求、提高“双证书”的通过率,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一是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讨论法、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运用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进行重点讲解,触类旁通,将课本知识和护理实践有机结合,变“为就业而学习”为“为提高就业能力而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学习”[2]。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三是鼓励专业课、实训课教师认真分析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了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动向,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考试内容,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四是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中新增的内容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中有的而目前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学校应组织授课教师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师查阅相关资料,以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2.4 加强“双师型”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是保证学生取得“双证书”的关键。因此,学校应认真落实专业课教师到医院实践或进修的制度,尤其对于没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同时,学校每年应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使教师理解考试要求、掌握考试内容、总结考试规律,以便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另外,学校应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激励制度。

2.5 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保证“双证书”制度顺利实施

中职学校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而考前辅导是提高通过率的另一条途径。学校要指导学生制订系统的复习计划、推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用书、发放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资料、介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动向,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辅导。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辅导,可通过集体辅导、模拟考试等形式进行。

2.6 加强教学管理,设立专门的考试职能部门

除对学校教学进行常规管理外,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考试职能部门,做好考试咨询、报名、发放宣传资料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资料、查分和对考试通过率进行分析等工作。定期开设讲座,向教师和学生宣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及复习方法,以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保证“双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

[1]陈国华.论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与教学体系的衔接[J].教育与职业,2009(24):31-32.

[2]陈文举.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管见[J].教育与职业,2008(5):29-31.

猜你喜欢
执业资格通过率证书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新时代下如何提高高职机电类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收录证书
基于高职英语教育效果市场化探索研究——以英语AB通过率为例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不利中医护理教学
全国6.2万余人报考2013年度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