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性和链性多义的异同及其范畴化意义

2013-03-19 14:33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多义句法范畴

赵 勇

(文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一、引言

学界关于词汇多义性及其与范畴化和非范畴化关系的研究很多、如赵群和罗炜东[1]、廖光蓉[2]、邹虹[3]、陈建生和杨玉娟[4]、于海涛[5]以及刘润清和刘正光[6]等、但存在如下问题:

(1)词汇的多义性研究存在共时和历时不分的龃龉。

(2)关于辐射性和链性多义现象的研究很多,但却未见关于它们之间异同关系的研究。

(3)词汇多义性与范畴化和非范畴化关系的研究存在潜在的“逻辑”问题:语义范畴与句法范畴不分,词汇范畴化和非范畴化与它们在句法功能上的体现混为一谈,尤其是混淆语义非范畴化与其在句法功能上的体现。

笔者认为语义和词类是有甄别的范畴,所以要区分语义和词类非范畴化,词的转类(Conversion)不属于词义的非范畴化,而属于句法范畴的非范畴化。本文基于家族相似性和原型范畴理论,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分析两种多义变化的异同,并探讨它们的范畴化意义。

二、两种多义模式

(一)辐射性多义

如果一个词的多个意义以一种意义为中心,好比毂(hub),次要意义(Secondary meaning)环绕着它,好比辐条(spoke)。这种语义变化的方式被称为词义的辐射(Radiation)。如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OALD)[7](P530-531)中,列出了“Head”的18个名词意义(不包括短语和合成词)和4个动词意义:

“Head”的名词意义:

(1)that part of the body which contains the eyes,nose, mouth and brain 头,头部,首。

(2)(as a measure)head’s length(量度单位)一头之长。

(3) that side of a coin on which the head of a person appears, the other side being tails or the tail硬币之正面即有人像的一面,另一面称为背面。

(4)person人

(5)(pl.unchanged)unit of a flock or herd(复数不变)牲畜之头数。

(6)intellect; imagination; power to reason智力;想象力;理解力

(7)natural aptitude or talent天资,天才

(8)sth like a head in form or position, e.g.the part is pressed (the ~ of a pin), struck (the ~ of a nail), used for striking ( the ~ of a hammer) or for cutting (the ~ of an axe); a taper-recorder ~ , a attachment that holds or contains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record, read or erase material on magnetic tape, disc, etc形状或位置似头的东西(例如针头,钉头,锤头或斧的头); (录音机上的)录音头。

(9)top顶端

(10)upper end上端

(11)(of plants) mass of leaves or flowers at the top of a stem or stalk(指植物)颈顶端的一团叶或花。

(12)(often attrib) ruler; chief; position of command(常用作定语)统治者,领袖, 首长地位。

(13)front; front part前;前部。

(14)(chiefly to proper names) cape or promontory (主要用于专有名词)岬;海角。

(15)body of water kept at a certain height (e.g.for a water-mill or a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pressure or force (per unit of area) of a confined body of steam, etc水头(保持某种高度的水源,例如水车或水利发电站所用);水位差,蒸汽的压力,水压。

(16)main division in a discourse, essay, etc演讲,文章等的要领

(17)foam of liquid (esp.liquor) that has been poured out倾出后的液体(尤指酒)所生的泡沫。

(18)point rising from a boil or other swelling on the flesh, esp.when the boil is ripening and about to burst疖等之脓包(尤指成熟而要出头者)

Head的动词意义:

(1)be at the head or top of 在……前头,为……之首,在……前部

(2)strike, touch, with the head (e.g.the ball in football)用头撞,顶,触(例如足球中用头顶球)

(3)~ sb./ sth./ off, get in front of, so as to turn back or side.到……前面使其回转或转向,拦截

(4)move in the direction indicated.朝某方向前进。

在《韦氏大学词典》①(MWCD)(2005电子版)[8]中,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所列出“Head”的18个名词意义产生于12世纪前,而4个动词意义产生于14世纪,而且还列出了另外1个动词意义和4个形容词意义,这4个形容词意义产生于12世纪前,见下:

“Head”的动词意义:

(1)transitive verb: a: to put a head on : fit a head to <head an arrow> b : to form the head or top of <tower headed by a spire> a:给……装上头部;b:组成……的顶部

Head的形容词意义:

(1)of, relating to, or intended for the head与“头”有关的, 或为“头领”准备的。

(2)principal, chief <head cook> 主要的,如主厨。

(3)situated at the head 位于头部的。

(4)coming from in front <head sea> 来自前部的,如顶头浪。

上述18个名词义、5个动词义和4个形容词义,中心意义都是“头”,其它的都是次要意义。次要意义万变不离其宗,与中心意义有密切联系,都是通过隐喻和转喻引申而来。辐射性语义变化的单词很多, 比 如“neck”“power”“over”“against”“hand”和“cat”等。

(二)链性多义

Taylor[9](P108)提出“语义链”理论,认为多义词中的不同意义往往是通过语义链形成的:意义A与B基于某一或某些共享属性而关联,B又成为C的延伸基础……,链接下去可形成:A→B→C→D……。

由于词义辗转演变,词的派生意义与原始意义相差甚远,两者之间的联系微乎其微或不复存在,根本无法找到两者之间在逻辑上的任何联系,这种语义现象叫连锁联结(concatenation)[10](P92)。词义的链式变化可用这种方式表示:A → A + B →B→B + C → C,其中A是原始意义,B和C是意义变化成分,C是最后派生成的意义。例如“treacle”一词的意义演变过程就是典型的语义链变化。MWCD[8]列出的该词的名词意义如下(按照词源的先后顺序):

(1)diminutive of wild animal小的野生动物

(2)wild animal野生动物

(3)feminine of wild animal雌性野生动物A

(4)antidote against a poisonous bite医治毒兽咬伤的解毒剂A+B

(5)a medicinal compound formerly in wide use as a remedy against poison解毒剂B

(6)a remedy in the form of a syrup解毒糖浆B+C

(7)a blend of molasses, invert sugar, and corn syrup used as syrup糖浆C

(8)something (as a tone of voice) heavily sweet and cloying过分甜的东西或声调C + D

上述8个意义中,(1)、(2)和(3)是围绕中心意义(2)的辐射性语义变化,(3)、(4)、(5)、(6)、(7)和(8)是按照A → A + B →B→ B + C → C→C + D规律变化的链性语义,(8)是(7)的隐喻扩展。

再比如“Candidate”一词,根据 MWCD[8]和《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DCE)(2007电子版)[11],按照时间先后有下面6个意义,它的语义变化也是链性。

(1)a person dressed in white 穿白衣的人A

(2)office seeker in white gowns from the white toga worn by candidates for office in ancient Rome在古代罗马,穿白衣的谋求公职者A + B

(3)a person who seeks an office 谋求公职者B

(4)a person proposed for a position, award, etc职位奖项等的被提名者或候选人B + C

(5)a student in the process of meeting final requirements for a degree学位考试的考生 C + D

(6)person taking an examination 参加考试的人D

链性语义变化的词也很多,如名词“figure”和“cheater”等。

三、辐射性和链性多义的异同

词义变化是词的非认知理据(Non-cognitive Motivation)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划分词义变化类型可以对词的非认知理据丧失进行细化。

通过对词义变化的词源分析,辐射性词义变化有共时也有历时变化,(一)中分析的“Head”一词,OALD[7]列出的18个名词意义属于共时变化,都是12世纪前,4个形容词意义也是产生于12世纪前,MWCD[8]列出的4个动词意义也是以 “与头有关”为中心意义,产生于14世纪。虽然它们都是以名词“头”为中心意义,但是它们隐喻抽象的方式不同。Heine,Claudi & Hünnemeyer[12](P44)认为语言的抽象主要有两种形式:保留结构的抽象和改变结构的抽象。前者不改变词的句法范畴,而后者改变词的句法范畴。保留结构的抽象多以共时研究为基础,而改变结构的抽象多以历时研究为基础,应该廓清词的句法范畴的历时渊源,才能确定是由哪个句法范畴转化为哪个句法范畴。因此,“Head”分别在动词义、名词义和形容词义范畴内的意义延伸是保留结构的抽象,“Head”的名词和形容词意义要早于它的动词意义,因此名词和形容词义转化为动词意义是改变结构的抽象。

链性语义多经历了历时变化,词的原始义和引申义发生了连锁联结现象,词的非认知理据丧失或变得模糊,如(二)中所分析的“Treacle”和“Candidate”。

辐射性多义和语义链多义都是基于家族相似性和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但是它们的语义变化方式不同。辐射性多义是以一个意义为核心,其它的意义都是围绕核心意义,通过隐转喻方式扩展而来。而语义链多义是前后相邻的两个意义中,后一个意义和前一个意义具有家族相似性,而不相邻的意义之间并不具有家族相似性。这一点区别很重要,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义词。

四、两种多义模式的范畴化意义

首先是范畴化和范畴的问题。钱冠连[13]认为范畴化(Categorization)是人类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人类能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找到相似性,并据以对世界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这样的过程就是范畴化。王寅认为范畴是指人们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在思维上的概括反映,是由一些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属性所构成的“完形”概念构成的[14](P91)。人类的认知基于体验,始于范畴化,先获得范畴,形成概念,概念对应于范畴,它们是同时形成的,但是范畴侧重事体所划归的类属,概念主要是思维单位,概念系统是根据范畴组织起来的,因此范畴化是范畴和概念形成的基础,范畴和概念是范畴化的结果。

其次是范畴化的对象问题。范畴化的对象并不是杂乱分布,而是有其相似性的,这样才能划分出甄别性的范畴来。因此,有不同相似性的对象就有不同的范畴,不能混淆范畴以及它所涉及的对象,否则就会出现违反逻辑同一律的问题。

第三是非范畴化及其对象的问题。在语言研究层次,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中典型特征的过程[15]。范畴成员在非范畴化后至进入新的范畴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也就是说,在原有范畴和即将产生的新范畴之间会存在模糊的中间范畴。这类中间范畴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也可能获得新范畴的某些特征。非范畴化和范畴化一样,同样涉及对象问题,不能混淆非范畴以及它所涉及的对象,否则同样会出现违反逻辑同一律的问题。

陈建生和杨玉娟[4]曾以“Provide”为例说明词义的非范畴化,如“The law provides that ancient buildings must be preserved by the government.”中的“Provide”是动词,“I will go provided that you go too.”中的“Provide”是连词。但是笔者认为“Provide”发生了词义范畴化和句法范畴的非范畴化,没有发生词义非范畴化,因为“Provide”作为动词具有“作为条件提出和规定”的意义,“Provided”作为连词是“假如”的意义,这种隐喻式意义扩大还是词义范畴化的结果。因此,他们的分析混淆了词义和句法的非范畴化,违反了逻辑同一律。

刘正光和崔刚[16]分析了“副词+名词”结构和非范畴化,认为汉语中“副词+名词”(如“很淑女”)结构中的“淑女”经历了非范畴化:名词由指称向陈述转化的认知机制。他们“非范畴化”的说法较模糊,究竟是词义非范畴化还是句法范畴非范畴化,笔者认为“很淑女”结构中的“淑女”经历了句法范畴的非范畴化,名词“淑女”体现为承担形容词的作用,至于隐喻式语义扩展还是语义范畴化过程,并不是语义非范畴化。

辐射性多义分为保留结构和改变结构两种类型,保留结构的辐射性多义发生词义范畴化,如上文(一)中所列举“Head”的18个名词意义;改变结构的辐射性多义发生词义范畴化和句法范畴上的非范畴化,如(一)中所列举的18个名词意义和4个形容词意义在历时变化中向5个动词意义的转变,但是它们都没有发生词义非范畴化,因为它们还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义“头”。Lakoff[17](P419-440)所分析的“Over”一词,并没有形成语义链,而是辐射性多义,“Over”发生的是保留结构的词义范畴化,并没有发生句法范畴非范畴化。

链性多义的首尾意义发生词义非范畴化,在句法范畴上没有发生非范畴化,如上文(二)所分析的“treacle”和“candidate”的首尾意义发生词义非范畴化,句法范畴没有发生非范畴化。

五、结束语

词汇多义是一个普遍语言现象,基于家族相似性和原型范畴,区分了辐射性和链性多义,揭示它们的异同和范畴化意义,初步得出以下观点:

(1)辐射性和链性多义都是基于家族相似性和原型范畴理论。

(2)辐射性词义变化有共时也有历时变化,而链性语义多经历了历时变化。

(3)保留结构的辐射性多义发生词义范畴化,改变结构的辐射性多义发生词义范畴化和句法范畴上的非范畴化,但是都没有发生词义非范畴化。

(4)链性多义的首尾意义发生词义非范畴化,在句法范畴上没有发生非范畴化。

本文的研究为多义词的历时和范畴化研究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引起更多学者的注意,使多义词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注释:

①The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contains over 225,000 definitions, phrases, idioms, and usages examples.Dictionary definitions include pronunciations, etymologies,derivations and illustrations, as well as, links to related words and definitions.

[1]赵群,罗炜东.关注词汇的核心义项[J].外语教学,2005(6): 50-53.

[2]廖光蓉.多义词意义关系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05(3): 56-59.

[3]邹虹.运用语义链理论谈汉俄动词 “吃/ectb+N” 构造”的语义延伸[J].中国俄语教学,2010(4): 32-35.

[4]陈健生, 杨玉娟.词义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6(3): 143-148.

[5]于海涛.多义范畴理解的语义互参模式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4): 29-35.

[6]刘润清,刘正光.名词非范畴化的特征 [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3): 1-13.

[7]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88.

[8]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Z].Merriam-Webster Inc.2005.

[9]Taylor, John.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M].OUP, 1989.

[10]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11]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Z].Pearson Education, 2007.

[12]Heine,B., U.Claudi & Hünnemeyer.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13]钱冠连.有理据的范畴化过程: 语言理论研究中的原创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0): 7-10.

[1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5]刘正光.语言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J].外语研究,2005(1): 9-15.

[16]刘正光,崔刚.非范畴化与“副词+名词”结构[J].外国语, 2005(2): 37-44.

[17]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al about the Mind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猜你喜欢
多义句法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锦瑟》赏析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