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文采(之三)引 言

2013-03-19 17:18来新夏
文化学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诸子韩非子文采

中国古代的 “论”体文与现今学术论文是最为接近的文体。此文体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八代,而大变于中唐,至宋代而式微,近代则转型,至今则称为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历史可谓历史久远。

“文采”的历史也同样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孔子的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均崇尚文质统一,并且诸子之文皆文采斐然,孔子、庄子的自不必说, 《韩非子》一部法学著作竟然也能打动 “少恩而虎狼之心”的秦始皇,可知,当时诸子著作的文采何其绚烂。汉代的扬雄强调文采与内容并举, “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南朝梁的刘勰更是提出了 “文采”这个文章学兼文采学的命题,他在 《文心雕龙·情采》中提出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的观点,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文章与文采的关系。唐代的杜甫、刘禹锡、韩愈、白居易、柳宗元等均对文采有所论述,文采在唐朝达到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章多辞藻华丽。宋代对文采的论说较少,吴处厚认为 “文章艳丽,亦不害其为正”。清代对文采的论说又渐多起来,龚自珍认为 “万世之波澜,文章天然好”。近代王国维则继承了王昌龄的 “三境说”,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由此可知, “文采”与 “文章”自始至终、从古至今都从未分离过。 《文化学刊》2013年第四期和第五期对学术论文 “要不要注重文采”和 “需要怎样的文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各位参与争鸣的学者通过论文都给出了一个答案——学术论文需要注重文采,但对于怎样使学术论文有文采的论述很有限,因此,本期的 《文化视点》栏目提出了 “怎样使学术论文文采斐然”的话题,将我们的讨论引向深入。

猜你喜欢
诸子韩非子文采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韩非子民本思想的公正意蕴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先秦诸子谈大小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
冯远古代人物画选
军事志文采探微

文化学刊2013年6期

文化学刊的其它文章
叶舒宪著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