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利和胡萝卜生产第一村

2013-03-20 08:40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10期
关键词:全村胡萝卜专业化

文/本刊记者白华鲜

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马春利回乡务农。他是个聪明的小伙子,浓眉之下有一双会思考的眼睛。他身体强健,不用说,干农活儿一定是个好手。回乡之后,勤奋好学、热心助人的他,很快就当上了昌图县平安堡镇十里村的生产队会计、村委会主任。

当时的十里村还是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全村600多户,耕地面积12110亩,村民们靠种粮食种蔬菜自给自足,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但十里村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自然资源丰富。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十里村默默耕耘30年,当了20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马春利,厚积薄发,带领村民,终于使默默无闻的十里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闻名全国的胡萝卜生产专业村、新农村建设的标兵村,提前进入小康。十里村的富裕程度从村里流传的顺口溜就可以略知一二:“年收入1万2万困难户,3万4万刚起步,5万6万不算富,7万8万中等户,9万10万超百户。”更为重要的是,马春利带领十里村的村民改变了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走上了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马春利和十里村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农民的宿命,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奇迹。

力排众议 专业生产

1991年,马春利被乡党委派到全乡各方面都十分落后的如意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不长的时间里,村民的收入连年翻番,一跃成为全乡的先进村。而没有了马春利的十里村却陷入了困境。退休的老村支书找到上级组织,要求马春利继续在十里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的马春利在第一次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上,深情地说:“乡亲们这么信任我,这就是我干好工作的最大动力。从今天开始,我这一百多斤的身子板儿就全交给十里村了。”话说出来了,到底怎样做才能赢得民心?望着乡亲们期盼的目光,马春利深感责任重大。他深知,乡亲们盼的是他这个“当家人”早日带领大家过上富裕舒心的日子,自己决不能让乡亲们失望。

十里村土地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蔬菜生长,距离吉林省四平市近,便于销售。如今的十里村和胡萝卜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有渊源的。十里村的村民们有在房前屋后种植胡萝卜,再肩挑手提到四平市场上蹲摊出售的习惯,而且十里村的胡萝卜因为水土的缘故,在四平市场上属于质量最好的。

于是,马春利就琢磨,能不能把胡萝卜种到大地,使之产业化,产生规模效益?心动不如行动。马春利骑着摩托车到四平农贸市场转悠,经过反复考察论证,终于下定决心发展胡萝卜产业。

2004年,马春利召开村民大会,倡议发展胡萝卜种植。有些村民的头脑中仍然受传统的习惯思维限制:“胡萝卜历来都是房前屋后种的,大地种胡萝卜没见过!”,“种那么多胡萝卜卖给谁呀?还不得烂在地里沤粪啊……”面对质疑的声浪,马春利力排众议,坚定地说:“这么多年,我们老是受穷翻不了身,问题就出在咱们农民的小农意识上,导致思想僵化,观念陈旧。”

如何让村民更新观念,跳出小农思想意识?多年的基层党组织工作经验使马春利意识到,要想让群众转变观念党员干部要带头,率先垂范。于是,马春利带领支部成员,都在自家的承包田里种植了胡萝卜。这一年,马春利种植了15亩胡萝卜,获益颇丰。群众很快便消除了疑虑,全村共种植胡萝卜1000亩。亩产5000斤,每亩收入3000元,是种植玉米收入的6倍。事实教育了村民,从此,十里村的胡萝卜成了十里村村民的金坑、银窝、铁饭碗。

说到这里,十里村的致富故事似乎过于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胡萝卜丰收了,可这么多的胡萝卜卖给谁啊,到哪里卖呀?大面积种植胡萝卜只是实现胡萝卜专业化生产的第一步,难的是市场的销售环节,马春利又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出去跑市场。他们没有资金,又怕群众不理解,说党员干部出去游山玩水,就每人发放少量的食宿费用,风餐露宿,到周边的市场、地摊,推销十里村的胡萝卜。出发前,马春利制作了名片,上面写着:辽北十里村瓜菜生产基地,下面印着: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背面是:辽北十里村瓜菜批发销售基地简介及十里村瓜菜推销员名单和联系电话。更有意思的是,在这张名片上还有一个注册商标的影印件。经过几年的奔波推销,到目前为止,十里村已经有了30多名成熟老练的经纪人和推销员。十里村的胡萝卜经过他们的手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面向市场 科学种植

十里村的村民认可了胡萝卜专业化种植的优势,使全村胡萝卜种植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全村的胡萝卜专业化生产初具规模,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马春利并没有因此小富即安,他知道市场竞争的法则——不进则退。于是,马春利密切关注市场的动态。2003年,他在了解市场行情的时候,发现辽南的胡萝卜提前1个月上市,抢占了市场先机。他就带领村干部到胡萝卜种植大户——沈阳市大潘镇考察学习胡萝卜保护地栽培模式,回来带头在自家的地里覆盖了地膜,建冷棚种植胡萝卜,胡萝卜当年的亩产达到将近7000斤,增产20%,提前一个月上市,特别是在裸地胡萝卜的断档期,每市斤胡萝卜的价格为1元,这立刻在全村引起了轰动。

马春利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宣传推广,当年秋季便建起了200个冷棚。又过了不久,马春利收集到吉林梨树县建钢筋骨架蔬菜大棚的信息,他立即带领党员干部、村民到梨树县学习。回来后,决定建300个钢筋骨架大棚,赶在春节前完工,可以保证来年开春正常生产。他和施工队一道,吃住在施工现场,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了300个钢筋骨架大棚的施工任务。钢筋骨架大棚造价很高,有一定的投资风险,群众有些顾虑。熟知政府政策导向的马春利不辞辛苦地四处奔波,为农民专业化生产提供贷款,积极鼓励村民贷款建造大棚,创业致富。

在马春利的感召和带动下,村民们都树立了科学种植和市场竞争观念,迈开了走向市场的步伐。如今十里村的胡萝卜产量已达亩产万斤以上。现在,十里村的村民们种植的胡萝卜是某研究所提供的优良品种,马春利试种后,村民们踊跃参与,研究所派专家培训种植户,形成了良好的科学种植氛围。到2012年全村胡萝卜种植面积发展到8000亩,全村685户农民有600户从事胡萝卜生产。2012年,全村胡萝卜总产量2万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纯收入2600万元,仅种植胡萝卜一项,村民就人均增收1万元。

激流勇进 为梦想奋斗

十里村的胡萝卜专业化生产,不仅要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市场,更要有超前的风险意识。马春利为了规避各种风险,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十里村的胡萝卜专业化生产可持续发展。为了打造“全国胡萝卜生产第一村”,马春利带领群众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全村打机电井3000眼,办电15000延长米,12100亩耕地全部实现“电灌水”浇地。在百年不遇的大旱面前,十里村的标准化农田经受住了考验,不仅没有受到灾害的影响,而且获得了空前的丰产丰收。

如果说十里村的胡萝卜专业化从生产到销售已经基本构成了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但严格意义上说,还只是产业链上的低端部分,马春利和村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建设胡萝卜深加工龙头企业。为此,近几年来,马春利带领党员干部,又踏上了招商引资的艰辛路途。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招商引资5000万元,以生产胡萝卜汁、胡萝卜素等产品为主的铁岭康脉饮公司即将落成投产,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8亿元,利税3600万元,实缴税金2730万元,劳动力就业150名,使胡萝卜种植面积增加到1.2万亩。

如今,现代化的深加工龙头企业已经建成。现年50岁的马春利所在的十里村早已不是过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了,昔日的黑土地上充满了浓浓的现代化气息,这里到处都有马春利奋斗的足迹和汗水,他也见证着十里村沧海桑田的变迁。

猜你喜欢
全村胡萝卜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全村唯一收件人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