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

2013-03-21 09:35刘翠玉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化输出文化软实力科学发展观

刘翠玉

内容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要,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注重文化输出。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科学发展观 文化产业 文化输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这是党中央针对当代中国、当代世界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变化的背景下而提出来的,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战略性高度,科学分析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努力形成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深入探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价值和现实路径,是当前文化软实力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及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教授首次提出的。约瑟夫·奈对“软实力”理论的系统阐述集中体现在他的《注定领导》、《美国力量的悖论》、《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三部著作中,在不同的语境中,约瑟夫·奈对软实力有过不同的解说,他将“软实力”解释为“吸引力”,认为:“一个国家达到其在世界政治中所期望的结果,可能因为其他国家希望追随它,羡慕其价值观,以其为榜样,渴望达到其繁荣和开放的水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方式,确定议程,吸引其他国家,与通过威胁、运用军事或经济武器迫使他们改变同样重要。软实力(使得他者期望你所期望的目标)吸引民众,而不是迫使他们改变。确立预期的能力往往与无形的权力资源相关,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被视为合法的或有道义威信的政策等”(约瑟夫·奈,2005)。同时,他还将“软实力”概括为“同化力”,称:“同化性力量是一种能力,根据这一能力,一个国家可以创造出一种环境,使其他国家能模仿该国的方式来考虑自己的发展,确定自己的利益”(约瑟夫·奈,1992)。

他明确指出:“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取得它所选择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别的国家会以其为榜样,或者接受一种会导致这种结果的制度。从这一意义上讲,在国际政治中,规定导向、建立环境或使具体某国产生变革是同样重要的。力量的这一方面,即:使人随我欲,可称为间接的或同化式的实力表现。这与用主动命令的方式使他人随我的意志而行动的实力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约瑟夫·奈,1992)。他也以影响力解释“软实力”,称“软实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约瑟夫·奈,2005)。可以看出,不管是从价值取向、基本内涵还是政治立场的角度,我们所说的“软实力”与约瑟夫·奈所说的“软实力”是明显不同的。

今天所强调的文化软实力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的, 2007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同志从网络文化建设的角度阐述了我国软实力提升问题。2007年10月,“文化软实力”正式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这标志着我们党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全新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问题不断探索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

“对于我们来说,今天所强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不尽相同的话语体系与社会政治背景,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并不完全一致。我们所强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那些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社会的凝聚力、市场的吸引力、思想的影响力与心理驱动力的文化资源……另外,我们强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带有鲜明国家意识形态属性,它是我们国家政体的文化显现,是我们国家利益的独特呈现方式,这都与约瑟夫·奈的文化理念存在实质上的区别。所以,我们寻求的不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软力量,而是一种体现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贾磊磊,2007)。本文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安全保证。如果一个大国不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先进的文化形态,不仅难以被世界其他国家认可,而且其自身的发展可能也将面临许多问题。

其次,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国家硬实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历史一再证明,如果忽视软实力的发展只片面发展硬实力,硬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软实力的欠缺,就会影响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崛起固然需要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但同样离不开强大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要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继续加快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理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表明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高度,顺应历史潮流,建立民主化的现代文明国家的政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它表明,转变人们的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与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郭真,200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是对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维护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而且呈现出多形式、多层次的特点,因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正如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良好文化条件。

(二)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文化的竞争,中国能否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而且也取决于文化软实力,诚如俞可平(2006)所言:“在全球化时代,提高硬实力,既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经济总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国防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但是,国家软实力变得更加重要,如国民的文化、教育、心理和身体素质,国家的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国家的人才资源和战略人才的储备情况,政府的凝聚力,社会团结和稳定的程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在全球化时代,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实力,仅仅依靠经济和军事力量不够,还必须有政治、文化和道义的力量”。

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软实力,一个国家良好的国家形象如果建立起来,就意味着该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动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世界主要大国在注重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普遍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他们利用文化所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向世界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从互联网、微软为代表的信息传媒文化、到以可口可乐、肯德基为典型代表的消费文化、再到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大众娱乐文化,处处彰显了美国文化的吸引力,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全球扩张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如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指出,不管你对美国大众文化的美学价值有什么看法,美国大众文化具有一种磁铁般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全世界的青年,它在全球的吸引力是不可否认的。因此,一个国家文化被国际社会认可、接受的程度是衡量该国国家形象的主要标志之一。

(三) 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途径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历史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传输的不仅是资金、技术、商品等有形的东西,还包括价值观念、文化等许多无形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产品也在全球范围内生产、传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的强劲实力,在推行经济全球化、强权政治的同时,加紧推行文化帝国主义政策,他们试图以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作为国际标准输送到发展中国家,其实质是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行“西方化”、“美国化”文化。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说:“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权,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赵鲁杰,1999)。利用文化作为全球称霸扩张的工具,既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合法性,而且渗透能力强。这既不利于文化的世界性发展与交流,更是对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与国度性的遏制,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了威胁、挑战,而文化安全是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的安全,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归根到底是民族文化的兴衰存亡。一个国家如果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无形的文化国门就会遭到强势文化的入侵,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就会逐渐减弱,导致国家解体,民族分裂。

西方国家在20世纪对苏联推行的和平演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和平演变使得苏联意识形态混乱,在2000年的白宫文化与外交会议上,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指出,美国不是靠核武器和导弹,而是靠价值观和美国的文化,使前苏联垮台的。因此,我们只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构筑一道文化安全长城,抵御西方文化的侵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全部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的存在。从生产力对社会所起的决定作用来看,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因而,怎样对待人与提升国家软实力密切相关。约瑟夫·奈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说:“中国软实力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中国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国内需求的增长,并在养老、医疗等方面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网络,以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否则,中国内部的诸多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中国软实力的增强。我认为,如果中国继续发展,就应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社会层面,并推进内部改革,和近邻各国保持良好关系,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并减少外界对中国的担忧—如果中国不这么做,那些担忧会加剧。如果中国要和平崛起,就有必要通过软实力和负责任的行为来消除外界的焦虑和恐惧”(丁学良,2008)。 虽然美国学者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片面性,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提到的关于国家发展模式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他提到的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特别是2008年5月党中央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有海外学者这样说:“在这次救灾过程中,从政府到普通百姓,‘以人为本成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当中国人把‘人字放大到足够大时,西方大多数人就开始理解中国,接受中国”(郑永年,2008)。事实雄辩地证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在地包含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朝阳产业”,经济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业:2002年报告》表明,“2001年美国核心版权业创造增加值5351亿美元,占GDP的5.24% ,在过去24年中以平均7%的增速两倍于其他产业增长,提供就业机会471万个,占美国整个就业率的3.5% 。1997年至2001年,美国对外文化贸易收入和出口额以平均9.41%的速度持续增长,2001年达到889.7亿美元,再度领先于其他产业”(祁述裕,2004)。2000年,英国创意文化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 ,成为英国产值中仅次于金融服务业位居第二的行业。“到2001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1125亿英镑。截止2002年,10年间英国总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则增长93%。1997年至2001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增长率平均为5%,而整体经济的增长率仅有2.8%。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已达到195万人,已是英国雇佣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从1997年到2001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额每年增长15%,而同期英国所有产业的出口增长率平均只有4%”(张胜冰,2006)。在日本,2001年文化产业总产值约占GDP的18.3% ,文化产业已成为日本第二支柱产业,仅次于制造业。“截止2005年底,日本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动漫产业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的动漫产业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占世界市场的62%”(李双伍,2006)。

对于我国而言,当务之急,是应当根据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群建设,繁荣文化市场,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影视、出版等媒体产业,并且使之逐步走向国际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注重文化输出,塑造国际形象

美国十分注重文化输出,它凭借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遍布世界的新闻传播网络,建立和主导了全球信息传播体系。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使用100多种文字,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发布新闻。美国的《纽约时报》、《新闻周报》、《华盛顿邮报》等不仅向全国报馆发布新闻稿,而且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相关政府、学术界的新闻来源。美国信息技术先进,在网络文化输出中占据着主动权,美国拥有的电脑比其他所有国家拥有电脑的总和还多,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竟然占互联网用户的88%,而美国文化更是占据了网上信息资源的80%以上,这使得网民一旦进入因特网就好像进入了美国文化的环境之中。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既推广了美国文化,使美国获得了高额利润,同时也向其他国家输出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塑造美国形象,也深刻影响了他国人民的文化观念、生活时尚。

日本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向全世界推广日本动漫和其他大众文化,塑造国际新形象。“日本漫画有将近100年历史,成熟期在20世纪60年代;动画有80多年的历史,成熟期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年出版物大约60亿册,其中漫画期刊和单行本就占到21亿,超过30%。全日本拥有430多家动漫制作会社和不计其数的动漫制作人,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约60%是日本制作的,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播放日本电视动画,40多个国家上映其动画电影,许多日本动漫形象已经成为各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李娟等,2007)。在今天,日本动漫已经得到西方动漫主流的认同。在亚洲,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日本动漫的身影。日本已经从世人眼中的经济大国成为文化大国,在亚洲乃至世界,重新树立了自己的国家形象。

反观我国,长期偏重文化输入的一个后果是我国在文化方面的贸易逆差非常严重,以图书为例,“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德国引进504种,输出20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于运全,2007)。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我国要和平崛起,必须要塑造亲和友善的国际形象,输出文化可以改善国家的国际形象,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要输出文化,关键是要提高文化竞争力,保证文化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我国目前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了解国外消费者的喜好,缺乏国际化人才,结果是输出的文化产品对国外受众没有吸引力,文化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中国从一个文化输出弱国变为文化输出强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2.[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何小东,盖玉云译.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4.[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

5.贾磊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构成[N].光明日报,2007-12-7

6.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1-10

7.郭真,魏明.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07(9)

8.俞可平.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赵鲁杰等.美国全球霸权与中国命运[M].北京出版社,1999

10.丁学良.专家:美国不是中国唯一的榜样[N].环球时报,2008-2-27

11.郑永年.中国国际形象的根基是什么[N].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7-1

12.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张胜冰等.世界文化产业概要[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14.李双伍.全球文化产业掀起“瓜分浪潮”[J].时事报告,2006(2)

15.李娟,李月敏.日本动漫文化输出战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16.于运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J].对外大传播,2007(1)

猜你喜欢
文化输出文化软实力科学发展观
高职学生文化失语现象调查与研究
“握拳而立”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张靓颖玩音乐没想着“文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