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个案研究

2013-03-23 20:26张宗益
关键词:重庆市重庆科技

王 燕,张宗益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2004年重庆市依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纲要》的指示,结合重庆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开展了研究开发、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1],增强了为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提供工程化、配套化技术服务的能力,促进了重庆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增强了科技发展后劲、提升了区域原始创新能力,有效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探索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的路径。

一、重庆以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试验区建设的成效

2009年重庆市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50%、推广应用型重点科技成果100项、专利授权同比增长25%、新增高新企业技术57家、高新技术产品501个和市级重点新产品268个,攻克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150项。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稳定在全国第12位[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成效表现为:

(一)整合了科技资源,强化了科研优势,为产业发展增强了服务能力

自2004年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实施以来,全市先后建设了6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2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3]。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平台质量,2009年重庆市新启动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并评选出首批开放示范平台9个,以及新增国家级研发科技创新平台2个,开发类科技创新院所新增检测、研发、中试设备198台(套)[4]。这些举措有效地整合了科技资源,强化了科研优势,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开发平台体系,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储备。

(二)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快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了科技发展后劲

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重庆市建成了科技信息网、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协作共享平台、数字信息资源平台、中国摩托车(汽车)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特别是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协作共享平台,至2009年,其入网仪器设备达到1 400多台(套),总价值达到14亿元,建成了涉及中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近50个基础数据库,包括年鉴及统计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EI与SCI三大检索系统等,初步建立了以“一网九库”为核心的资源共享科技创新平台,其服务内容涵盖了生物医药、农产品与食品、材料和公共安全等10多个领域,实现了资源有效共享,加快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了科技发展的后劲。

(三)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了科研合作竞争力,提升了科技开放水平

重庆市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依托,一方面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协作共享平台运行后,许多重庆企业大大节约了检测成本,也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2008年4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1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高15.3个百分点,2009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高新科技产品501个和市级重点科技新产品268个,攻克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150余项,完成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40亿元,推动了行业进步;另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重庆科研单位的外部形象,提升了科研单位合作竞争力,提高了科技开放水平,如重庆科技检测中心与重庆质量计量检测研究院、国家建材中心、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BSI英斯贝克商品检验等机构缔结紧密战略合作关系,与全球最大的检测检验机构瑞士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瑞士SGS)以及全球著名的检测检验机构德国莱茵TUV开展全方位合作。

(四)集聚了创新人才,改善了科研条件,增强了区域原始创新能力

重庆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了创新人才,形成了创新团队,对科技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和配置,改善了科研条件,提升了区域原始科技创新能力。截止2006年底,工程中心和实验室集聚了科研人员3 558人,其中硕士学位以上的有1 742人,占48.9%,高级职称1 394人,占39.2%;而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平台先后承担各级别科技项目1 641项,获得科技拨款3.99亿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3项。其中被《科技日报》评为建国55周年以来由我国科学家取得的55个世界第一科技成果之一的、由桑蚕学实验室完成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是继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研究计划之后,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科学成就”[5]。

(五)发挥了科技引领作用,提高了科技转化能力,推动了城乡统筹建设

重庆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切实发挥了科技的引领作用,提高了科技转化能力,以农业生产为例,重庆即使成功在玉米、柑橘、花椒等生态环保和农业种植方面取得新技术,其真正推广应用往往也需要很长时间,但有了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后,大大缩短了这个过程。目前重庆市已启动万州和三峡库区以及涪陵等8个重点区县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通过制定成果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实现了科技成果在广大农村的推广应用,从而在科技层面实现了对城乡统筹建设的有效推动。

二、重庆以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试验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快了重庆市科技创新的步伐,增强了区域竞争力,推动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对于其他区域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其经验与启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政府主导地位,以战略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程中,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战略意义,高度重视,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宏观调控能力,全面部署,统筹推进,以战略意识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如2004年,重庆市政府通过召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大会和全市工作会议,以明确三大科技创新平台的总体目标、结构框架、重点方向、组织领导等重大问题,并将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纳入《重庆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并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进程。

(二)立足区域发展和需要,遵循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律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功能和作用。重庆市在建设资源共享、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创新平台进程中,正是充分重视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才使得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工程中心重新焕发出创新的生机,最大限度地优化科技资源的整体配置。

(三)制度先行,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造环境

重庆市从启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以来,先后颁布实施了《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管理办法(试行)》、《重庆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2009年修订)》、《重庆市科技保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促进办法》、《重庆市大型科技仪器资源共享促进办法》、《重庆市重大科学仪器装备联合评议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1],成为全国第一个由多家部门联合出台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规章制度的省市,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建设的新路径。

(四)创新管理机制,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特色模式

重庆市科委从实际出发,从科委系统内部入手,首先将市科委直属的科研机构整合集成纳入平台建设,建立了重庆科技检测中心,并设立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检测中心常设组织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及行使检测检验技术指导、科研课题立项指导等技术咨询职能。平台在运行过程中,管理委员会检测中心每年可从重庆市科委获得200万元的检测设备购置费,中心人员实行两级管理,中心各管理服务部门人员(指中心办公室人员)委托市机电设计研究院直接管理,各进驻单位管理人员、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由相关进驻单位直接管理,各进驻单位在资质许可范围内开展专业检验检测工作[6],开创了国内首家“检测超市”运行模式,将不同领域的各检测实体从原来的分散状态转变成统一模式运行,极大发挥了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功能。

(五)持续稳定投入,激励与监督并举,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健康发展

重庆市为保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健康发展,一方面以政府会议纪要形式,确保科技创新平台经费投入的稳定性,对每个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投入100万元,同时通过划拨科技规划经费,用足够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费用来保障与之密切相关的、关乎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基础建设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三年累计投入基建经费6 000万元,市科委四年累计投入近1亿元用于购买科研设备和引进专家,盘活了原有的科技资源,推动了平台受益方的积极参与社会增量资金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重庆市积极探索平台运行激励与监督机制,建立了双向激励机制,鼓励设备拥有单位对外服务,给予“以奖代补”激励政策,对用户实行“优惠补贴”。此外,还制定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服务应用较差的单位取消其对仪器的所有权,并以信息公共披露的方式督促拥有方提高仪器使用率。

[1]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EB/OL].http://www.ssfcn.com.2011-03-28.

[2]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庆蓝皮书——2010年中国重庆发展报告[R].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212-220.

[3]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增强研究开发平台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news.cqjtu.edu.cn/show.aspx?id=6524&cid=13.2009-11-02.

[4]科技部.重庆:2009年科技工作成效[EB/OL].http://www.bioon.com/trends/law/429665.shtml.2011-12-19.

[5]科技部.“十五”重庆科技事业综述[EB/OL].http://www.cqsts.org.cn/View.aspx?id=10387.2006-12-21.

[6]朱星华,李啸.重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 示 [EB/O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071030/018446.shtml.2007-10-30.

猜你喜欢
重庆市重庆科技
重庆客APP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科技助我来看云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