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创新教育

2013-03-26 16:46李素文鞠曙光
大学物理实验 2013年2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研究性创新能力

李素文,鞠曙光,岳 明

(长春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目前,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强化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大学物理实验的真实性、独立性、探索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为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创新环境。同时,创新教育也为大学物理实验注入了新的活力,高质量的大学物理实验使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创新精神,拓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创新教育在各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已经逐步展开,而进一步深化创新教育仍是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1 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创新素质

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出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需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优化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起点。

实验项目的设置遵循知识性、启发性、专业性、实用性的原则,减少简单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研究性实验,构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研究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体系,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基础性验证实验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能力和素养。综合实验项目以演示性实验为主,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进行设计性综合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研究性实验的课题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对学科发展的前沿有一定的了解,形成专业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研究性创新实验的开展,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问题,在课余时间跟踪科技前沿发展动态,并到实验室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或协助教师完成科研课题的实验设计和操作。通过独立选题、独立研究、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主创新,施展个人才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采用适应大信息容量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动画、图片、录像等,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不可操作过程为可操作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多媒体技术还可将文本、声音、图表、图像、动画等信息融为一体,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感官刺激。特瑞奇尔研究了人的感官与学习和记忆的关系后认为:人学习的1.5%是通过触觉,11%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在记忆时,如只通过听觉接受信息,则只能记住全部信息的20%,如仅通过视觉,只能达到30%,如果视听并用,则可以达到50%[1]。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多感官刺激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高度活跃,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研和创新素质。

2 构建创新实验体系,提高创新能力

在目前的新形式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再只为理论教学服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主要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科学研究能力和创造力为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基于这一目的,物理实验教学就必须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实验体系,实施开放式的创新实验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应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体系,总体可分为三个层面:基础性验证实验、设计性综合实验、研究性创新实验。基础性验证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动手能力。设计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研究性创新实验使学生尽早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结合前沿科研项目,学生独立提出实验课题、完成实验过程并进行结果分析和处理,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层面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观察一些特殊的现象,验证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掌握专业实验的仪器设备的操作,使学生的学习接近实际工程和研究,具有初步的综合创新能力,并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的有机结合,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

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养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许多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并可以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去,充实和丰富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采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进而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总之,大学物理实验不仅仅是要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是要通过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际科研能力和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江泽民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由此可见,深化创新教育,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

[1]高利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70-80.

[2]杨昌虎.创新教育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6):92-93.

[3]肖文波,何兴道,邓懿媛,万雄,朱泉水,王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讨论[J].大学物理实验,2010,23(1):83-85.

[4]毋志民,江金,曾毅,冯庆.创新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大学物理实验,2011(3).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研究性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