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漆线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3-03-27 06:49王艳君byWangYanjun
雕塑 2013年5期
关键词:厦门装饰工艺

■ 王艳君 by Wang Yanjun

厦门漆线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 王艳君 by Wang Yanjun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将传统漆线雕工艺的演变进行梳理,了解厦门漆线雕工艺的历史发展进程,并深入探寻厦门漆线雕工艺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动因。对漆线雕工艺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探索,希望在厦门漆线雕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化产业发展之间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厦门漆线雕;传承;发展

一、 厦门漆线雕艺术的历史溯源

纵观华夏漆艺史,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的“缠藤篾朱漆筒”是已知距今最早的实物漆器,其外壁两端缠绕有扁宽型的藤篾条,并髹涂朱漆,可谓之为漆线工艺发展的雏形。到了商代才出现了确切的漆线纹饰。至两汉时期,漆器制造达到鼎盛,漆线装饰也得到了发展。虽然唐宋佛教的盛行使早期的漆线装饰工艺大量应用于佛造像,但此时的漆线装饰只是作为装饰佛像的工序之一。明末清初,随着漆工艺世代沿袭发展以及闽南地区宗教信仰的宽松政策,庙宇和民间住宅的神像供奉自由,这为神像与漆线装饰的结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清朝中后期,漆线装饰艺术体系已经成型。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漆线装饰工艺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后,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大环境下,厦门作为侨乡和外汇收入的特殊背景,才使得漆线装饰的佛像技术得以留存下来。1973年,厦门“蔡氏漆线雕”的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先生认为,“漆线”是最能体现传统漆线装饰漆器特色的工序,首创“漆线雕”一词,并沿用至今。改革开放后,宗教信仰自由,厦门漆线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突破了佛造像的局限,成为了美化空间丰富多样的艺术品。

二、厦门漆线雕工艺发展特点

早在300多年前,厦门漆线雕就已声名远播,畅销东南亚,只要有华人供奉的神!,如妈祖、土地公、观音、玄天上祖等佛龛神像,基本上都少不了厦门漆线雕的踪影。漆线雕以其独特的漆线形式,通过多种技法制作出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人物及动物形象。一般最为常见的是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等纹样,经过漆线雕艺人的不断创新,漆线雕纹样在传统纹饰基础上渐渐的融入时代元素。例如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政治环境和市场的需求,人物题材由宗教扩展到政治以及民间传说的各种人物。同样,漆线雕工艺也从初期主要制作于佛像、漆篮、戏剧道具上,慢慢的发展应用到瓶、盘、炉等陶瓷或玻璃器皿上,并作为一般的日常装饰使用。厦门漆线雕这一古老的技艺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厦门漆线雕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材料,将砖粉、桐油和大漆等材料经混合并捶打几个小时后,形成了柔韧的泥团即“漆线土”,经手揉捏成“漆线”条后,再在涂有底漆的器物上用结、盘、绕等手法,制作出具有半浮雕效果的精美纹饰。厦门漆线雕工艺繁杂,包括最初的泥稿塑形,粉土打底,漆线盘叠,以及妆金填彩。线条表现与手工制作是厦门漆线雕的精髓。其中,漆线的装饰塑形是最为核心的艺术表现,利用漆线富有弹性和柔韧性的特点,通过线条粗细变化,以及盘结、缠绕等手法将线条灵动的艺术表现力展露无疑;手工作为厦门漆线雕艺术工艺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

三、厦门漆线雕工艺发展诸因素的探讨

厦门漆线雕在2006年正式被文化部批准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厦门漆线雕工艺的价值的巨大肯定,也极大地促进了厦门漆线雕的发展。厦门漆线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文化价值。漆线雕在300多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具备了厦门及闽南地区民俗文化传播的载体功能。漆线雕装饰着闽南地区特有的民间原生神佛像,体现了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宗教信仰需求。同样,各式的图案纹样被赋予了各种象征意义,表达着当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各种期盼等人文特色。②历史价值。从历史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厦门漆线雕,其产生及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厦门作为海岛和侨乡的特有地理优势和历史背景,使得漆线雕工艺在社会历史变迁中被保存并得以发展。厦门漆线雕的表现题材及形式内容不断变化的同时,也体现了各个社会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变迁。③美学价值。其极具特色的精心盘结,流畅飘逸的线条,塑造了各种各样逼真传神的形象;错彩镂金,用色大胆艳丽却无媚俗,极具民间艺术特色;各式各样的传统图案甚至是南洋等地区特色的异域图案,在此兼容并蓄焕发出独特风采。④经济价值。厦门漆线雕已经开始形成新的工艺产业,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从早期的佛像装饰,发展成为广受人们喜爱的工艺品、装饰品,并作为珍贵的礼品表达人们彼此之间的情谊,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厦门漆线雕工艺发展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观念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产方式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机械工具应用到生产工艺中,这对以手工工艺为灵魂的厦门漆线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很多珍贵的传统手工艺技法都存在失传的危险。早期厦门漆线雕的传授方式都是以师传口授或家族秘传的方式为主,很少以系统的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也没有建立规范的理论研究体系,都是靠个人经验和天赋来学习掌握这门技艺。因此在历史变迁过程中,有些绝技就容易失传。目前厦门漆线雕艺人的文化程度均偏低,很多从业者都是以养家糊口为目的而不是真正喜爱这个行业,普遍缺乏美学基础和相关的理论基础,自我创新意识薄弱。到目前为止,厦门漆线雕企业的规模都不大,营销模式仍不够完善。其主要的营销途径多是以参加展销会、开设门店或是利用各种渠道将产品作为会议、活动的礼品形式进行销售。

目前在厦门漆线雕市场上,除了少数精品外,多为流水线作业方式,造成了了漆线雕产品风格过于单一,写实手法居多,艺术手法不够丰富等现状。再加上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使得一些传统的漆线雕造型的应用得不到合理保护,市场同类产品混乱。因此,重视厦门漆线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便显得格外重要。

四、 厦门漆线雕工艺发展传承体系

厦门漆线雕早期的传承方式深受封建时期的“艺不外传”“传子不传女”的旧观念影响,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的技艺传承观念。这在保护民间传统工艺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家族模式的局限性同时也制约着传统工艺的发展。

随后厦门漆线雕工艺发展出现了行业组织中的师徒传承方式。行业组织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师徒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雇佣关系。师傅带徒弟,学徒期间的酬劳相对少,师傅免费传授技艺。学徒根据工作量和技艺水平高低获得一定数额的报酬。这样的传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厦门漆线雕工艺的传播,但是艺人的自主创新发挥的空间比较小,也不利于漆线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厦门漆线雕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吸取各种文明所带来的成就。开放不仅指的是技艺传播范围的广度和传授程度的深浅,还表明厦门漆线雕艺术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但又不失手工艺的特征,淡化工艺与艺术的界限,使之更符合视觉欣赏特点,向多元化层面发展。

以上是狭义概念的厦门漆线雕艺术传承的具体方式,从广义上来说,厦门漆线雕艺术的传承发展应该是将继承、创新与市场三者合一的整体。首先,继承即保留厦门漆线雕的艺术本色——线条艺术和华美气质。线条艺术是厦门漆线雕的精髓,线条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加之堆、盘、结等的组织缠绕技法来塑造各式各样的纹样,线条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繁复的艺术表现力极强。因此,对线条这一艺术语言的坚持和对华美气质的把握是厦门漆线雕艺术继承问题的重点。再者,创新是任何一个艺术门类保持蓬勃生机的不变真理。以厦门蔡氏漆线雕发展为例,创新是他们在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后仍然独树一帜的法宝。蔡文沛老先生是蔡氏第十一代传人,为了顺应其所处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首创将漆线装饰应用到历史人物形象上,打破了传统习俗仅用于神佛像的装饰,是厦门漆线雕历史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其子蔡水况先生仍然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继而将漆线雕艺术单独分离出来,在瓷盘、漆器或者玻璃器皿等各式材质上加以应用,产品广受欢迎,这是厦门漆线雕艺术第二次巨大意义的创新。最后,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最终要走向市场,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当中,其不同于艺术家的自我表达,也不是少数艺人的自我追求,孤芳自赏。因此,厦门漆线雕的艺术创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是贴近百姓生活需求和审美追求的。从厦门漆线雕的产生开始,在国际社会动荡中仍远销东南亚,在社会意识形态变革中的艺术创新,实质上都是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所以,市场需求的增加就会带动漆线雕从业人员队伍的扩大,从业人员的经济价值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和认同,就会推动他们对漆线雕技艺的创作激情,从而促进厦门漆线雕的发展,更符合市场需求,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唯有将继承、创新与市场三者结合起来,是厦门漆线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厦门漆线雕工艺产业化发展的探索与反思

为了厦门漆线雕艺术的长足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产业化发展是厦门漆线雕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厦门漆线雕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影响:第一次是解放后,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转型,宗教政策使厦门漆线雕艺术的表现载体受到了冲击,大量的漆线雕艺人纷纷转行;第二次是文革时期由于政治思潮的影响,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工艺美术品厂纷纷被迫关闭,漆线雕艺人们只能是另谋职业;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体质的影响,宗教信仰自由使得厦门漆线雕的佛雕像题材的需求量大增。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厦门漆线雕艺人们结合时代特征和审美意识进行创新。产业化能将商品生产和为其提供相关服务与支持的要素集合起来,具备面向市场、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等特征与优势。

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目前整个厦门漆线雕市场仍然存在风格过于单一、写实产品居多等情况。目前在厦门漆线雕企业中,规模大小不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本文就当前厦门漆线雕产业的现状及加快厦门漆线雕产业发展步伐进行了探讨与反思,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厦门漆线雕艺术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要鼓励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投身到漆线雕艺术行业中,为厦门漆线雕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同时必须为漆线雕从业人员提供合情合理的就业保障,避免人才的流失。充分发挥本地现有优势,与本地多个美术院校联合组织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一方面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社会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厦门漆线雕企业自身的宣传,为其后期的人才招聘做好铺垫。经过系统的美术训练和美学培养的毕业生,其综合素质比较好,创新意识与能力都会比较强,他们将是未来厦门漆线雕产业的中坚力量。另外,对现有漆线雕从业人员要提高其生活保障水平和适当的人文关怀,除了签订必要的劳动合同之外,还应该积极为他们的培训提高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选送优秀员工到美术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进修学习,或者是聘请行业中的杰出人物传授经验与技术等。

2.提高创新能力,制定品牌战略

第一,从题材上进一步的创新。根据不同地域的市场特征,及不同消费群体的欣赏习惯及消费情况分析,在原有传统形象基础上,增加当地景致、人物、动植物,或结合各个时期流行的时尚元素进行题材的丰富与创新;第二,材料运用的创新。除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陶瓷、玻璃等材质的应用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金属、石料等材质,来表现各种不同的特殊艺术效果。第三,造型手法的创新。目前厦门漆线雕市场以外形摹写为主,尽量多的尝试采用抽象、变形、夸张等的艺术手法来丰富漆线雕产品造型,提升厦门漆线雕的艺术品味与多样性;第四,产品功能的创新。除了传统的宗教用途和装饰作用外,还可以往实用功能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可以在实用器皿上用漆线进行恰到好处的装饰,使厦门漆线雕工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市场才会更加宽阔。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有品牌战略意识。品牌的建立与维护不仅是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对厦门漆线雕艺术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厦门的漆线雕企业已经开始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开始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但总体意识还有待加强。

3.加强行业组织管理,完善经营模式

厦门漆线雕产业应该充分利用现阶段我国加强对海峡两岸建设的重视,利用历史、地理优势,加强与台湾的交流合作,开拓台湾市场;注重产品的包装、宣传及市场营销策略;结合厦门蓬勃的旅游市场,以旅游纪念品为主要载体,既实现较高的经济价值又能有很好的宣传效应。加强管组织理是厦门漆线雕企业完善经营模式的保障,可以通过漆线雕行业协会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起到行业组织监督的作用,有利于企业间的沟通与进步,并遏制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厦门漆线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各个时代漆线雕艺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厦门及闽南地区本土特色的重要载体,是厦门劳动人民的精神依托、审美需求的体现。向来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厦门市政府也为漆线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当然,要真正的做好保护厦门漆线雕艺术及其发展的任务,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和各项保护发展措施的有效实行,厦门漆线雕艺术一定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绽放灿烂的光彩。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王艳君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1 陈磊 . 厦门蔡氏漆线雕时代转型的探析与思考[J]. 雕塑,2010(5)

2 黄曾恒庄南燕 .蔡氏漆线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 徐光培.厦门漆线雕产业发展研究[J].装饰,2009(9)

The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Xiamen Lacquer Thread Sculptu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to do up the evolution of lacquer thread sculpture, and explore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agent of Xiamen lacquer thread sculpture. To explore the persistence of lacquer thread sculpture art and hope to fin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between the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modern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lacquer thread sculpture.

Xiamen Lacquer thread sculptur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厦门装饰工艺
厦门正新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装饰圣诞树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