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教育模式”探析

2013-03-27 11:31杨丹宇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户籍免费补贴

杨丹宇

(东莞理工学院 成教学院,广东东莞 523106)

“石排教育模式”探析

杨丹宇

(东莞理工学院 成教学院,广东东莞 523106)

“石排教育模式”具有受惠者覆盖时间的广泛性、受惠对象的特定性、政策实施的政府驱动性、操作方法的简单性等特点。作为基层政府在公共政策领域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支持教育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创新发展、创新分配的模式,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公平正义建设均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石排教育模式”;教育公平;教育发展

2010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政府决定,从幼儿园到博士,对该镇户籍居民实行25年免费教育。由此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众媒称为“石排教育模式”。概括而言,其核心思想是:凡本地户籍者,从幼儿园读到博士,都将得到镇政府不同额度的补助,其中全日制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每年分别补助4000元、6000元、8000元、10000元。石排尽管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但作为东莞市11个扶贫镇之一,石排镇每年的可支配财政收入大约是5亿元,相比其他可支配财政收入动辄超过10亿的镇来说并不富裕。石排不惜财力大手笔推行这一政策,“在全国的免费教育中尚属首例”[1],因此引发了人们对我国教育改革的重新思考。笔者试图通过对“石排教育模式”主要特点、积极意义及其局限等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为政府部门和地区在实施相关教育政策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石排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作为全国免费教育中的首例和典型,“石排教育模式”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表现为:

1.覆盖时间的广泛性。“石排教育模式”是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实行小学初中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接受教育的免费范畴进行了全方位覆盖,即向下延伸到幼儿园学生,向上延伸到高中生、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从其涵盖时间范围看,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从幼儿园开始到博士毕业,大致需要25年时间,即这一政策的涵盖时间是25年。换言之,只要是石排户籍者,在其从幼儿园开始到以后的所有的全日制教育,均可享受这一待遇。如此在受惠时间上的全方位覆盖,全国罕见。

2.受惠对象的特定性。“石排教育模式”的受惠对象目前是拥有石排户籍的全日制幼儿园学生到博士生。这一政策规定排除了三类对象:从户籍角度看,仅限于石排户籍,即非石排户籍者,包括东莞市其他镇区者和新莞人不在免费范畴;从教育性质看,仅限于全日制教育,非全日制教育的成人教育、自考等不在免费范畴;从教育内容看,只限于学历教育,不包括职业教育,更不包括技能培训等。

3.政策实施的政府驱动性。“石排教育模式”的推行,主要依靠该镇政府的全力驱动和投入。当时该镇决策者的观点是,每年投入一千多万,所发挥的效用明显值得:“这一千多万相对一个镇一年的财政并不算多,但是却可以惠及石排1万多个家庭、4万多名户籍人口,为什么我们不去做?”[2]

4.操作方法的简单性。从操作方法看,“石排教育模式”具有简单化特性。在受惠对象的支持额度上,只区分受惠对象接受教育的阶段,既不对受惠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甄别而区别对待,也不对其学校收费情况和学校层次与等级进行区分。因此,就其操作方法看,在简单化的模式里,平均主义的性质明显。从这一角度而言,石排的这一政策,与其说是免费教育,不如说是针对该镇户籍者的一种教育补贴。

二、“石排教育模式”的意义与局限

“石排教育模式”作为基层政府在公共政策领域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支持教育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创新发展、创新分配的模式,这一模式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一)“石排教育模式”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提升石排的知名度。“近年来,石排镇提出把石排建设成为有岭南特色中国镇的现代城市品牌理念,探讨一条错位特色的发展的路子。”[3]在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等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来获得政绩的行为盛行的今天,石排镇以教育牌来打造自己的名片是比较少见的,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这既体现了石排镇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也是石排镇创新发展的一种策略,石排因此被称为“中国最牛强镇”。石排此举显然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宣传点,其宣传效应非常明显:不但迅速提升了该镇的知名度,也吸引了不少人对石排建设和发展的关注、支持。

2.有利于推动石排的教育发展。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曾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20年过去了,相当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但是,石排每年一千多万的教育经费早已超过GDP的4%。石排通过对教育的大力投入,努力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师工资福利,从而提升了公办教育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教育补贴使石排本地户籍居民均可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一些老百姓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对于低保户和困难户而言具有雪中送炭的作用,促进了当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3.有利于培养吸引优秀人才服务石排发展。“石排教育模式”直接惠及本镇户籍居民,对于培养石排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具有促进作用,学成归来的石排学生将会成为石排镇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石排的教育补贴政策中规定,2008年1月1日后因工作关系调动入户石排满五年的户籍适龄人口、2008年1月1日后因购房入户石排满三年后出生的户籍适龄人口 (不含购房入户的随迁人口)以及经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批准引进的特殊人才的适龄子女,均可享受教育补贴。显然,这一重视教育的政策能吸引相当数量的外地人才参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为以后更多大企业、高素质人才落户石排,推进石排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有利于提升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与信任。石排教育补贴政策直接受惠于石排户籍者,与当地老百姓利益直接相关。在社会上挥霍、浪费屡见不鲜的现实状况下,要让公共财政自觉、慷慨地向普通老百姓倾斜,既是关心当地人民的善举,也是增强其幸福感的重要措施。可以说,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石排镇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民本”理念和民生意识,也体现了“取之于民,还富于民”的公共财政情怀。这一举措,既是现代社会的潮流,也成为石排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显然,此举有利于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与信任。

(二)“石排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1.受惠面窄,造成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员的“隔阂”。作为一项直接受惠于本地户籍的教育补贴,其受益者是拥有石排镇户籍的4.2万余人。面对数倍于此的外来人口,这一政策的局限性显而易见。长期以来,外来工子女处在社会的底层,除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外,也有一些家庭将子女带到工作地求学。他们常常因为谋生艰难而疏于对子女的照管,子女入学难更令其苦不堪言。这种本地人与外地人在待遇上的巨大落差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影响石排的长远发展,并将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形成无形的难以消解的“隔膜”,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2.补贴对象特定,造成教育导向上的偏差。如前所述,“石排教育模式”将各类非全日制教育,包括成人教育、自考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排除在外。然而,东莞作为知名的制造业中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经济社会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和技工,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培养技工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石排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忽略,是教育导向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3.政策欠完善,造成教育政策的效应未必理想。一项公共政策的推行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考虑其可行性及实施的后续效应,也就是说,必须完备、全面、系统。但目前石排教育补贴政策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不明确,仅由镇政府资助,村负责落实,没有一个详实的可供参考借鉴的操作方法,其借鉴示范意义势必大打折扣。尤为重要的是,如此大力度的教育补贴,从政府投入回报收益角度,似还应创造条件吸引享受过教育补贴的优秀人才回到当地工作。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完善政策,比如凡是回到当地工作的当地学生,将其学费全部免掉并进行奖励,这个政策不但会更完善,效果也可能会更好。

4.高福利教育补贴模式,存在可持续与合适度问题。无数事例表明,一些国家和地区推行的高社会福利政策,导致福利开支日益扩张,财政债务越来越多,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危机。高福利的“石排教育模式”在财力上对地方政府形成了巨大考验,本身蕴含着较大的经济与社会风险,其可持续发展受到考验。同时,作为一项公共财政,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普惠和适度。石排镇将教育补贴延伸到25年,对于大多数受惠者而言,有锦上添花之嫌。而对于还有大量需要政府支持的地方和百姓而言,普及9年义务教育,或者延长至12年义务教育,其价值似更大,更具雪中送炭的意蕴。这也更应成为包括石排和其他地方努力践行的目标。

三、“石排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作为一个小镇,“石排教育模式”石破天惊,对在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下的我国教育而言,有着诸多启示。

1.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全可以逐渐加大。石排镇开风气之先,敢于在教育补贴方面第一个吃螃蟹,让人刮目相看。随着形势的发展,“向社会分红”理论逐渐被广泛运用,“政府分红”已成为国际惯例。在国内多年来倡导“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之下,在国家财政收入一直超常规增长的形势下,这种探索更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尽管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样,经济状况差别很大,石排的这一做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可复制性和推广借鉴力度有限,但从“石排教育模式”可以看出,对于教育的支持力度,关键要看教育在为政者心中的分量,要看政府愿意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蛋糕中划分多少来支持教育。从这个角度看,石排25年免费教育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政府“还富于民”的标本。一些先富起来的地区,不妨借鉴石排镇的做法,“通过提供‘免费教育’等免费公共产品,让百姓从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中得到更多的实惠。”[4]事实上,至少是那些先富起来的经济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借鉴石排的做法,通过充分论证,努力提供包括“免费教育”在内的各类免费公共产品,让人民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实惠,实现“共建共享”的目标。

2.“石排教育模式”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推行12年义务教育提供了经验。推行9年制义务教育,是根据我国国情做出的战略决策,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素质和公民的受教育水平。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地方,特别是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巩固这一做法,力求在教育领域取得更大进步;经济发达地区,则可以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做法,将公民义务教育的时间延长至高中阶段,时间为12年。石排的做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经验。我国可以从石排的做法中提取有益经验,在经济发达地区实行12年免费教育,条件成熟时逐渐在全国推广。此举若能得到真正实行,必将对我国的教育发展,特别是公民素质的提升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3.“石排教育模式”为我国完善教育公平政策提供了启迪。石排的教育补贴政策尽管很难在全国推广,但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我们至少应该可以做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努力做到真正免费;对于九年以上的教育,做到所有公民都能公平地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并对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有效帮助。对此,全社会要努力建立一个和收费机制并行的国家和社会救助机制,并逐渐完善,使其惠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以实现所有的人接受教育的愿望。

4.“石排教育模式”为评价政府绩效提供了重要参考指标。石排教育补贴政策最大的亮点在于,在经济发展的蛋糕中如何不断加大民生的份额,是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和最佳体现。事实上,免费教育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渐实行。2008年,陕西省神木县推行了12年免费教育,甘肃裕固族自治县则实行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上述地区的做法启示我们:增加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的投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其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首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不断得到实惠。因此,增加民生收入,改善公众福利,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应该成为衡量各级政府工作绩效好坏的重要参考指标。

总之,“石排教育模式”作为地方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一项创新性改革,是一个值得长期持续关注和跟踪的标本。无论其能否成功,也无论其能否持续,石排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已为我国公共财政理念和政府教育政策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1]雷振岳.“石排模式”引领出重教清流[J].小学德育,2010(8):23.

[2]雁大群.“石排模式”不是海市蜃楼[EB/OL].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4675948.

[3]东莞市石排镇人民政府.东莞市石排镇全力打造具有岭南特色中国镇[J].城乡建设,2009(6):30-33.

[4]孙瑞灼.“还富于民”的石排标本[J].新西部,2010(6):46.

Study on“Shipai Education Mode”

YANG Dan-yu
(College of Adult Education,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106,China)

Shipai Education Mode has it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xtensive covered time on beneficiaries,speciality from obje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government driving,simple operation method etc.As an important reform of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it is not only a kind of mode to support education,but also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which plays an active ro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in our country’s education.

“Shipai Education Mode”;educational fairness;educational development

G527

A

1009-0312(2013)02-0012-04

2013-02-25

杨丹宇 (1968—),女,广东龙川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户籍免费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该不该免费送货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