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型工业化引领黄陂科学发展

2013-03-27 18:47王惠
当代经济 2013年20期
关键词:黄陂黄陂区工业化

○王惠

(武汉市黄陂区委党校 湖北 武汉 432200)

2002年党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融工业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知识经济为一体的发展道路,是追求科技创新、农村城市化、高速增长、充分就业、劳动和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全面发展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核心所在。黄陂区在工业经济上既有差距和不足,又有优势和潜力,只有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才能使全区工业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上实现新突破。

一、黄陂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几年黄陂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价格回稳、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区域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工业强区”战略的指引下,黄陂工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特色逐步显现,效益逐步增强,主要特点是: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12年,黄陂区工业投资159亿元,增长75.6%。实现工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3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7家,实现利税20.6亿元,增长79.4%。二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5家,主要是源泰铝业、晨龙电子、华力机械、精工科技、精武食品等;有三个国家免检食品,五个湖北名牌产品,两个湖北著名商标,其中源泰铝业、精工科技、精武食品三家企业被列入省“双百”工程企业。三是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全区工业经济初步形成机电制造、新型建材、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四是集群发展开始显现。顺应南部地区率先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注重引导工业向南部地区集中,黄陂区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盘龙城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巨龙大道为轴线的滠口、武湖、横店、天河等街镇组成的南部工业集群。其中武湖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服装产业集群、滠口的建材产业集群、盘龙城的佳海服装产业集群特征明显,佳海服装产业集群还被列入湖北省5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尽管黄陂区工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但工业“腿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体规模偏小。黄陂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7家,但总量不大,实力不强,集中体现在全区没有一个产值过50亿元的产业,没有一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没有一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区工业企业的7.5%。二是产业档次不高。全区没有一家国家级名牌,高新技术产业屈指可数,工业基础较弱,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三是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低。2009年,全区工业企业的税收仅在2.97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25.58亿元的12.5%,占全区税收的22%。2012年全区工业企业的利税20.6亿元,增长79.4%,占全区财政收入86.76亿元的23.75%。四是工业企业纳税的“快头”过小。在全区前50名纳税大户中,工业企业仅8家,纳税最大的工业企业不超过1千万。由于工业短腿造成支撑区域财政增长的后劲不足,综合竞争力不强,城市化进程缓慢。

二、黄陂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1、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追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通过工业的基础性发展,带动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产业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效果最大化,这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一脉相承。如果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目标,那么新型工业化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新型工业化来引导。

2、新型工业化是传统落后地区迈向发达地区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黄陂区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设投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然而,工业“短腿”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全区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效益不高,布局较为分散。因此,工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黄陂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现实瓶颈。

综合国内外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上海的松江、江苏的昆山都是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在工业大力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共同发展壮大。因此,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减少农业比重,提高城市化水平,这其中工业都起到了核心支撑作用。所以新型工业化是黄陂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向发达地区的必由之路。

3、新型工业化是黄陂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发展,目前,黄陂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首先,黄陂区作为武汉市最大的发展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发展空间等比较优势。其次,近几年黄陂坚持抓环境打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如临空经济区、汉口北专业市场群、台湾农民创业园等,都为黄陂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黄陂由传统农业大区向新型城区转变的关键阶段,面临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统筹城乡、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而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要靠新型工业化来引导。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黄陂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趋势和人民的期盼,我们唯有顺势而为,强力推进。

三、如何推进黄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

1、要明确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在黄陂推进新型工业化,不能脱离现有产业基础,必须立足区情、因势利导,走出一条具有黄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坚持以工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大力推进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农业产业化,实现工贸联动、城乡互动、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2、要编制好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规划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必须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一要突出规划的全局性,黄陂的产业规划既要以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规划为基础,又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立足于黄陂自身产业配套的特色和优势,避免区域内自成体系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二要突出规划的协调性。既要协调好与武汉市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同时也要协调好黄陂自身产业之间的分工与联系,构建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三是要突出规划的长远性。要认真研究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产业的升级方向。

3、要大力推动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

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工业化是充满矛盾的。我们要缓解甚至消除这种矛盾,就必须走出一条与传统工业国家不同的发展路子。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4、要以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一是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等重点,策划和包装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确立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入省、市相关规划和国家笼子。二是要把握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突出抓好机电制造、新型建材、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及拉长产业链条的研究。扶持优势企业,做强产业优势,实现工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黄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具体路径

1、强化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作用,集约发展物流业,构建现代工业发展的配套支撑

黄陂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区,其现代服务业特色越来越鲜明,竞争优势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因地制宜,选择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突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作用,充分利用天河国际机场、汉口北编组站这一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和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建设,集约发展航空运输业、现代服务业、临空高新技业产业、商贸物流业。通过现代服务业和商贸物流业的优先发展,集聚人气,开发市场,进而为工业配套发展创造条件。

2、强化工业的基础作用,大力推进园区建设,构建新型工业发展的载体支撑

工业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础,要按照“企业集聚、项目集中、土地集约”和“高位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加快推进以临空经济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为依托的横店临空制造工业园、滠口新型建村工业园、武湖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和前川机电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强规划控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尽快形成一批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重大企业、主导产品为核心,以专业化协作为特色的工业园区,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3、强化特色板块基地建设,大力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构建农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体系

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比重降低和农业人口减少的过程。必须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先进的装备武装农业。要以土地规模流转为突破口,加快各类板块基地建设,形成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农业。要围绕优势特色农业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大力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形成复合农业开发模式,使农业的比重在农业内部的调整中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

4、强化现代城镇的吸附作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体系

现代城镇与工业发展相辅相成,推进新型工业化没有现代城镇的支撑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黄陂已列入武汉城市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快工业的发展,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同步提升城市化水平,既是形势需要,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把城镇的发展放在与工业发展同步重要的地位,做到统筹规划,分步推进,高标准建设。当前的重点,要理顺天河航空城与武汉北部新城组群的关系,抓好武汉外环线以内我区各个行政单元的规划整合,在整体上实行统一规划,在具体上实行分步实施,按照“点轴”发展思路,先打造各个“极点”,然后逐步扩展,形成“泛汉口北”大城市框架。其他地区也要围绕中心镇、口子镇、中心村、中心景区规划城镇架构。

5、强化“两型”产业建设,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新型工业化要紧紧抓住武汉市“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大机遇,在“两型产业”的发展上力求突破。首先,要在项目引进上把关,坚持不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不引进、不审批。其次,要在现有基础上作出战略调整,淘汰、关停消耗型、破坏型的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再次,要在优势产业上拓展,使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产业做大做强,使新型工业化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1]黄陂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2.

[2]蒸蒸日上风华黄陂 生机勃勃木兰故里[N].长江日报,2008-10-18.

猜你喜欢
黄陂黄陂区工业化
在黄陂乡下 三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武汉市黄陂区对口支援湖北口回族乡物资705万元
城市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索——以武汉市黄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三道关口搭建妇幼健康新屏障——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巡礼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一部城乡文化交融发展的乐章
传说的语言结构分析——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以人为本 尚美育人——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前川第二小学教改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