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壮大公共财政实力的思考

2013-03-27 20:15李志榕
当代经济 2013年18期
关键词:永春县财源纳税

○李志榕

(福建省永春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 福建 泉州 362600)

一、永春县财政收入现状及财源特征

近年来,永春县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公共财政总收入由2008年7.66亿元跃升至2012年15.56亿元,年均增长19.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08年5.02亿元跃升至10.05亿元,年均增长18.9%。财政收入实现四年翻番。永春县财源现状呈现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税性收入比重偏低。2012年完成税收收入115596万元,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分别为67.07%、32.86%。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4.3%,低于泉州市16.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二是纳税大户支撑作用增强。2012年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215家,比2011年增加15家,累计纳税92880万元,纳税额占入库税收额的80.3%,占财政总收入的59.7%,纳税大户对税收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强。从纳税企业分档情况看,纳税50—200万元企业占了一半以上,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仅占7.9%,纳税大户的“规模”还有待做大做强。三是主要税源来源于传统支柱产业。从2012年分行业税收完成情况看,采矿业贡献近四分之一税收,制造业贡献超三成的税收,其中来自纺织业、服装服饰业、皮革制鞋业、非金属矿业的税收超六成。

二、财政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政总量不足。2012年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占泉州市的2.7%、3.4%。财政总收入增幅虽然在全市排第4位,绝对值却居第9位,与前一名差5亿多元,仅比排在第10位的县区多1亿多元,这些差距反映该县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财源总量严重不足。二是财源稳定性不强。大企业少、科技含量不高,未形成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不明显,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不强,导致财源无支柱,纳税无骨干,财源增长亮点不多,难以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三是刚性支出增多。重点项目、民生项目、调整工作人员津补贴及绩效工资标准等刚性增支与严峻的收入形势,使得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资金调度压力大。

三、财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财源建设,项目是根本,质量是关键,强大是方向,增收是目的。要树项目生财理念,强多元聚财能力,着重在五方面固本培元增强财源基础:一是突出重点抓财源,强化工业型、效益型财源观念,努力建立几个产业支撑明显的新“增长极”。二是市场运作抓财源,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抓好土地运作。三是用好政策抓财源,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高成长产业、高科技企业落户。四是创新机制抓财源,尝试设立财源建设扶持资金。五是优化环境抓财源,努力将永春县打造成投资创业涉企成本的“洼地”和涉企服务的“高地”。

四、加强财源建设的对策建议

1、发挥区位这个优势,谋好产业布局

永春是泉州市发展的后备基地,要以产业集聚为核心,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以“一区多园”为重点,以特色乡镇为补充,生产贸易与服务支撑体系相配套,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形成以轻纺鞋服、新能源新材料、矿产资源等支柱产业为基础,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生态旅游、精品农业、商贸物流等绿色生态健康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加快培育产业集群,一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注重固定资产投资额、每亩用地可创造产值和税收贡献等效益指标考察,提升发展素质。二是撑大产业张力。注重产业链招商,推进政产学研合作,跳出产业做产业,推进三产协同发展。三是调整优化传统产业。注入新鲜养分促使传统产业发新芽、长新枝。四是支持培育新兴产业。从设立发展专项资金、要素保障、税收优惠、鼓励自主创新等方面给予新兴产业重点扶持。

2、扭住项目这个根本,提升财源效益

以碧桂园生态社区、云河谷生态旅游、古树名木湿地公园、天沐温泉等“三维”大项目(“三维”项目指引进中央企业、民营企业、港澳台侨外资企业的项目)落地为突破口,着眼省内外更大区域范围的资源和市场,利用本地资源自我培育项目、创新科技延长产业链条开发项目、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多方联合建设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在永春摆放项目,通过多策并举壮大财源项目总量规模,提升财源项目水平。

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首先,壮大民营经济总量,提升民营经济质量,重发展、看效益、讲贡献。其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努力提高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的回报水平。再次,拓宽民营经济空间,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要加快扶持企业上市步伐,填补永春没有上市企业的空白。

3、造好园区这片热土,巩固招商成果

发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财政贴息、奖励,税收分成机制的导向作用,加快建成轻纺园、特色食品加工园、轻工机械制造园三大园区,完善生物医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乡镇特色工业园建设,以企业相对集中来促进形成专业化、地域化、集中化的经济群体,推动“一区多园”成为永春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为在永春投资发展且社会、经济效益突出的重点企业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在入学、就医、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提升完善工业园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为务工人员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条件。

提高招商质量,巩固招商成果。坚持全县招商引资“一盘棋”原则,建立全县招商引资信息分散采集、统一整合、高效利用的工作体系。坚持“挑商选资”原则,多引进能成长、潜力大、有市场、效益高的企业和项目。坚持奖励招商成果的原则,重视对招商企业投产达效、解决就业、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考核,奖励真正为招商引资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4、激发社会资本这股潜力,破解融资难题

项目引进落地、企业发展壮大关键靠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地方企业发展,向上级争取放贷权限,尽可能降低放贷条件,促进银企对接。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对外融资,组织关联度强的企业捆绑在一起,发挥专利技术、潜力项目和知名品牌等优势,吸引外埠资金,提高广泛融资能力。在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试验方面,支持有资格的民营企业设立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民间融资登记管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推动永春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5、撬动经营城市这个支点,升值公有资源

永春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突破58%。“十二五”期间县域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大城关”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经营城市将成为财政更具实效性的增收渠道。要树立“大经营”理念,统筹整合区域内的城市资源和资产,开发做成经营项目。用活产权招拍挂,对闲置、不用、免用等公有资产(含户外)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进行招拍挂。经营好土地,健全完善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拍卖制度。加强各投资主体的土地储备和收购优质资产,加快土地资源的储备与开发,通过土地整理使生地变为熟地,适时由国土部门挂牌出让,收益转入该项目建设,使投资主体不断壮大,滚动发展成为符合投融资要求的现代企业。

6、做好向上争取这篇文章,用活财政政策

善于运作做好向上争取这篇文章。“运”,体现的是精妙的心思和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即要把握机遇,增强向上争取的观念。“作”,表达的是实做、勤做、巧做,即要积极应对,主动做好向上争取各项工作。要做好项目对接,使项目源符合上级资金投向;要重视前期工作,材料要规范齐全;要注重时效,提高办理效率争取搭上头班车;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向上争取资金。根据省财政工作规划,今后在财政体制设计上将分类扶持县域产业发展,对各地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税源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品,在世行贷款、国债资金、技改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帮助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为永春这样的山区县长远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推进剂。

7、把握科学管理这个关键,提高管财水平

完善、巩固和提升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激发乡镇自我“造血”积极性。继续执行以“核定收入,任务包干,超收分成,欠收扣补”为主要内容的县乡财政体制,明确县、乡财政收入范围,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建设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完善超收分成奖励办法,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原则,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

征收机关协同协作抓征管。一是依法组织收入。管税源,完善“一个中心、三个应对”(以税源风险监控为中心,以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三级应对)的工作模式;管税种,抓好各税种的管理,规范清算办法;管非税收入,依法依规足额征收,夯实财政收入基础。二是促进税收回流。继续实施鼓励外出建安企业回本县纳税、外挂车辆回迁、鼓励股权交易措施等政策,促进县外税源回流。三是健全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涵。做好政策辅导,简化办税流程,简并涉税文书,推行便民措施,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1]包月阳、李海彬: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谭龙: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分析[N].经济日报,2005-05-24.

[3]刘丽: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须警惕[J].经济导刊,2007(12).

[4]永春县发展和改革局:永春县“十二五”规划汇编[Z].2011.

猜你喜欢
永春县财源纳税
永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天山仙境、天赐财源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期限是否可以自由选择?
永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春县2016年9月1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第一桶金”有问题?国民党“财源”被夺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谋划咬定五类项目 大力开发地方财源
加强财源建设 夯实财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