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的形成

2013-03-27 05:43刘雅楠
学理论·下 2013年1期
关键词:军事战略调整

刘雅楠

摘 要:为应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奥巴马上任以来对美国的军事战略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2011年2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新一轮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束和奥巴马政府“平衡与重塑”战略的正式形成。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调整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017-02

一、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

(一)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的形成过程

事实上,美国军事战略的新一轮调整并非始于奥巴马政府,而是发端于小布什政府后期对以反恐为主的美国国防政策的反思。由美国主导的两场反恐战争不仅给美国的经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也使美国的国际形象大大受损。面对各方质疑,美国国防部于2008年7月公布了新版《美国国防战略》①。这份诞生于新旧政权交接之际的战略文件具有很强的“双重性格”:它一方面沿袭了2006年版《国家安全战略》和《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指导思想,将“打赢针对暴力极端组织的长期战争”视为美国的中心目标;但是另一方面,报告也对八年反恐战争的教训进行了反思,在战略目标和战略手段方面作出了部分调整。总体来看,200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虽然仍以反恐为基调,但已经透露出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等决策精英对美国防务失衡状态的担忧和未来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对其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也加速了美国军事战略的嬗变。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其在军事领域可谓动作频频:从伊拉克撤出作战部队,增兵阿富汗;提出“无核世界”主张,有条件放弃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体系;加强国际军事合作,提升对亚太地区的关注等。其中,动作最大的就是对美国反恐战略的全面调整。2009年3月27日,奥巴马政府高调推出了新反恐战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战略”(简称“阿富巴”战略),决定从伊拉克撤军收缩反恐战线,集中力量打击阿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同时“拉压并举”促巴反恐。同年12月1日,根据形势发展,奥巴马再次宣布了“阿富巴”战略的调整方案,在继续向阿富汗增兵的同时明确了从阿撤军的时间表,力争早日走出反恐战争的泥潭。

2011年5月的本·拉登之死,预示着美国“后反恐时代”的到来;同年7月美军高层的“大换血”和11月希拉里的亚太政策讲话,则标志着美国新军事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携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联主席邓普西在五角大楼举行新闻发布会,高调宣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的防务重点》的战略评估报告。作为针对未来美国防务战略的指导性文件,该指南明确了2020年前美军的主要任务和建设原则,提出将“从强调打赢当前战争转向准备应对未来挑战”②,并进一步强调了亚太地区对于美国“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重要性。

综上可见,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美国逐步从“把握当下”向“面对未来”过渡的过程。新军事战略的确立,意味着美国将加速“撤离”反恐战场,将更多注意力投向亚太地区和应对新兴大国的“挑战”。

(二)平衡与重塑:美国新军事战略的核心

到目前为止,美国官方尚未对美国新军事战略的名称做出明确界定。然而,从奥巴马政府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中,可以提炼出两个关键词语——“平衡”与“重塑”③。意即:通过恢复和保持美军在战争准备、力量建设、领导方式以及兵力部署等方面的平衡,实现重塑美国的军事领导能力和全球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换言之,平衡是手段,重塑是目的,二者共同构成了美国新军事战略的核心。

“平衡”一词最早由美国时任国防部长盖茨于2008年提出,目的是为了纠正小布什“反恐压倒一切”、“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等战略思想。在200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的新闻发布会上,盖茨表示:“本战略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就是‘平衡……美军必须既确保有能力打赢针对极端主义的持久战争,又要保持其在常规军事领域的优越地位。”①

然而如前所述,平衡只是手段,是围绕“维持全球领导地位”这一根本目标所做的策略性调整;平衡也不仅仅是为了纠正过去,更是为了面向未来,是“为复杂的未来做出平衡”。②因此,随着美国战略环境的变化,其“平衡”战略的侧重点或者说优先方向也在悄然转移。在2008年版《国防战略》中,美国仍将应对“暴力极端主义”威胁摆在首位,强调必须做好长期反恐的准备。然而到2011年新军事战略报告出台之时,其“反恐”色彩已大为减弱,而突出强调了来自“全球公域”等新领域的安全挑战。报告指出,为了迎接复杂而不确定的未来环境,美军必须在作战方式、力量建设、资源配置、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出改变,将自己打造成一支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遂行“全谱”作战任务的未来联合部队。由此可见,美国新军事战略的“平衡”,其实质是一种倾斜——向未来倾斜、向亚太倾斜等——通过这种倾斜,实现重塑美军领导能力、重振美国领导地位的目标。

二、奥巴马政府调整军事战略的背景

(一)国内经济持续低迷

美国新军事战略之所以一再强调“平衡”,其根本原因在于:在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美国谋求“单极独霸”的战略目标与其实际能力之间出现了某种“失衡”。正如2012年的“防务战略指南”所说:“有限的资源和安全需要之间的平衡从未如此微妙”。

“9·11”事件后,美国倚仗冷战后十年积蓄的雄厚国力,高举反恐大旗,连续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战略扩张态势咄咄逼人。然而,这两场战争也极大地消耗了美国的实力,牵制了其扩张势头。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更令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也使新上任的奥巴马政府面临着二战以来“最糟糕的局面”: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债台高筑。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勉强维持在1%~1.5%的低水平。2009年,美国经济总量大幅收缩,创近60年来最严重衰退纪录。经济下滑导致贫困人口和失业率屡创新高,2008年以来美国的失业率一直在9%~10%的高位徘徊,并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与此同时,美国的财政状况也持续恶化。2009、2010和2011年,美国政府赤字分别高达1.41万亿、1.29万亿和1.3万亿美元。由于大举借债,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额2011年甚至超过16万亿美元,险些成为债务违约国。更糟糕的是,低迷的美国经济令国际社会对所谓的“华盛顿共识”产生了质疑,导致信任危机。

(二)反恐形势发生改变

“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凭借超强的军事实力连续发动两场反恐战争,奉行的是以反恐战争为核心任务、以“单打独斗”和大规模军事打击为主要方式的军事战略。经过十年的反恐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随着“基地”组织头目的相继落网和毙命,其力量已大为削弱,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另一方面,战后伊、阿的安全形势持续恶化,为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对美国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更为重要的是,反恐战争的久拖不决不仅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而且严重迟滞了美国早在“9·11”事件发生前就已启动的“战略东移”进程。基于上述形势,美国做出两点判断:一是虽然恐怖主义仍是目前最大最重要的威胁,但其威胁性正在逐步降低,其地位正逐渐被国家威胁所取代。因此,过去那种“反恐压倒一切”的做法必须得到纠正;二是为取得最终胜利,美国必须全面调整反恐策略。

为尽快“除旧迎新”,奥巴马政府在吸取过去反恐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精确反恐”和“综合反恐”的理念,试图通过转变作战方式、加强综合治理、扩大国际合作等途径提高反恐效益。美军击毙本·拉登的案例即表明,美国可以通过新的、成本与风险更低的手段实现其目标。

(三)亚太地区重要性上升

小布什政府时期,受反恐战争影响,亚太地区在美国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相对后移。奥巴马上台后即着手强化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前沿部署,逐步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③2011年出台的军事战略报告明确指出,美国的“战略重点和利益关注点将越来越多集中在亚太地区”,这一年,也成为美国高调全面“重返”亚太地区之年。④对美国而言,亚太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世界经济中心回归亚太。进入21世纪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再度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奥巴马认为,复兴经济是美国的实力之源和安全之本,而美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在于亚太。11为此,奥巴马政府在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同时,也不断深化与日本、印度和东盟国家的军事合作,试图利用其传统的军事安全优势扩大地区影响,凸显其在亚太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为美国的经济介入创造条件”。⑤

其二,世界权力中心向亚太转移。随着经济实力的整体增强,亚太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也显著提升,世界权力中心向亚太转移的趋势日渐明显。在权力转移的艰难过程中,亚太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舞台。因此,美国早在小布什执政时期就已开始对其全球战略布局进行调整,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在被反恐战争“耽误”了十年之后,美国迫不及待地重启“战略东移”进程,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国际格局大变动的关键时期掌握主动权。

其三,中国的加速崛起与亚太盟国的离心倾向令美国产生“战略焦虑”。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一直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使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大幅提升,不仅本地区多数发展中国家逐渐向其靠拢,日、韩、澳等美国传统盟国也开始出现离心倾向,东亚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特别是2009年日本鸠山内阁上台后提出的“东亚共同体”设想,更令美国人倍感“焦虑”,担心亚太地区会形成中国全面主导、美国被排除在外的不利局面,因而迫不及待地将战略关注点转向亚太。

(责任编辑:石 银)

猜你喜欢
军事战略调整
利德尔·哈特“间接路线”战略析论
工位大调整
本报调整刊期
股指强势上行 逢调整继续增持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和安全环境的新变化
《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表
毛泽东与东北抗战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