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金元时期的中医门户流变

2013-03-27 05:43张婕
学理论·下 2013年1期
关键词:流变

张婕

摘 要:宋金元时期政府对中医学高度重视,“经方”崛起,《局方》盛行,民间方书大量涌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显著进步,重视方剂理论研究,对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剂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高度重视,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显著进步,深入研究方剂理论,以病因病机研究为基础创制新方。就宋金元时期的中医门户流变展开分析和研究,主要分析了金元四大家出现缘由、金元四大家的流派以及金元四大家的简介。

关键词: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083-03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一有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1]156金元是我国中医发展史的关键时期,所谓“河间之学”是指金元四大家第一人刘河间所分立的门户;而“易水”则是指由张元素而传下来的李东垣一派。

一、金元四大家出现缘由

据《四库全书总目》所言,中医学问的划时代是在金元。吕思勉在《中国文化九种》中提及:“中国医学,至宋而新说肇,非得已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必得其理,然后可以应用于无穷。古代专门授受之医学,魏晋而后既已■失其传,其为后人所辑存者,皆不免于残缺不具。夫古代之医学即使书存于今,其理亦未必可据,况其所存者又皆残缺不具之说乎?!然学术之真必存于事物,后世解剖之学既已绝迹。形下之学又日湮晦,欲明医理,果所以据以资推求哉?于是,冥心探索,而其说转遁入于虚无,而五运六气之说兴与矣。”[2]23

上古中医在魏晋的时候便已失其所传,而学问没有从理源上发起,那么医理必然陷入虚妄之中。魏晋以后,医学陷入了一种没有理论的尴尬境地,这引起宋人对医理的重视。“中国经籍之传世,至宋而始多,盖锓板之术盛于是时使然。然医家之书,经宋人搜辑传世者,医经类甚少,同一经方也,本草类亦甚少,而方书独多。盖医理深邃,非尽人所能知,方药则事足便民,好搜辑之者甚众;又格物之学不明,徒知搜辑成方以治病,而不复能研求药性,所谓知有术而未足语于学也。”[2]23金元时期四大家辈出的重大原因,其一是因为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兴起,其二则是因为宋人极其重视医术,搜辑传世者众多。吕先生在后文提及的“盖搜辑医方之风起于唐而盛于北宋,其流风余韵,迄明清犹未艾也”便是指明宋人对医学重视的倾向。

宋人虽然看重医学,但侧重药方,这使得宋很难出现像金元四大家那样重视流派重视古籍的大医者。金元四大家,直接由刘河间师承接下来的就有三位,“易水”之派的李东垣,则是师从于大医张洁古。宋人热衷于收集药方,在宋王硕所编撰的《易简方》中便可略见一斑:“谓常取用盖之方,可以外候用者,详著大义于篇,以治仓促卒之病,易疗之疾,轻者自愈,重者亦可以借此以待招医云云,盖为不知医者所设。”[2]21

到了元代,名医朱丹溪学成归来,因不依照流行书籍上的古方治病,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乡里的嘲笑。宋人热衷于古方的偏见,由此可见。

但同时,宋人对医术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范仲淹有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曾抽签询问自己是否能够做官,但是不幸多次抽中曰:“不能”,范仲淹失望之余,便立志于“如不能做官救济天下,那么就要为医救人性命”。这句话出现于众多医书的序言,激励了无数的儒家知识分子从医救人,“人生天地间必有用于世也”。宋金元时期,儒者和医生的关系颇为复杂微妙。金元四大家之中就有朱丹溪师从朱熹的弟子许谦,李东垣师从当时的名儒翰林学士王若虚、冯叔献,宋儒对医学的重视同样影响到金元。

金元时期战争频繁,人们整日活在忧虑和愁苦之中,生活饮食得不到保证,这就产生了跟以往不同的病症。这些病症则都是以往古书古方上所没有的,因此要求医师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医师李东垣便是根据这一情况,确立了自己专门的“脾胃说”。在金国灭亡的大劫难中,李东垣创出补中益气汤,分清了外感病和内伤病,创立了自己的脾胃学说。补中益气汤便是现在药店里的补中益气丸。

二、金元四大家的流派

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在为朱丹溪(四大家之一)所著的《格致余论》题词时,提到:金以善医名凡三家,曰刘宋真、曰张子和、李明之,虽其人年之有先后,术之有救补,至于推阴阳五行升降生成之理,皆以《黄帝内经》为宗,而莫之异也。又有云:元朱震亨《格致余论》有功于生民者甚大,宜与三家所著并传于世。

自此而后,“金元四大家”之称,便广为流传。

关于这四大家的流派分类问题,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文化九种》第九篇宋代医学新说之兴起之中说得已经十分详细。但是在描述和分段上,吕先生的行文只区分了派系,便容易让人产生一些误解。

在吕先生的行文中,他先介绍了刘河间,也就是河间派创始人,然后接下来他就直接写到了刘河间的四传弟子朱丹溪,最后才是张子和。而从时间顺序上来讲,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张子和应该排在刘河间的后面。先生如此叙述,让人搞不清先后顺序。其后,先生开始介绍由张洁古一派而成就的李东垣。这种行文也许是遵从派系上的划分,但却是完全不涉及年代概念。

当然这也许是重视派系的缘故,但在混乱了朱丹溪的位置之后,产生了一个误会。那就是忽略了刘河间的再传弟子,融会贯穿前三家之说的重要人物罗之悌。

河间和易水之争,只是争论在医书上。但是金元四大家究竟如何用药治病,这些医术的细节并不记载在书本上,“攻邪”和“扶正”——河间和易水两派的医术在罗之悌身上得到了融合。罗之悌是金元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中医大师,他把金元四大家前三位的学问都学到了自己的身上,然后又传给了朱丹溪,但是自己并没有成为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是他的弟子朱丹溪。

三、金元四大家的简介

刘完素(1120—1200),字守真,河北河间人,故亦称刘河间,别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他是金元四大家第一人。吕思勉著《中国文化九种》云:“刘河间出(刘完素,《金史·方技传》),而新说大盛。河间撰《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阐明六气皆从火化之理;又撰《宣明论方》三卷,其用药多主寒凉,始与《局方》立异。自是以后,《宣明论方》行于南,《局方》行于北,俨然成对峙之势焉。”[2]24刘河间开创了金元四大家的时代,其下所传张子和,朱丹溪等都是河间派所出。

刘完素在《辽金元传记三十种》中材料如下:

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吕思勉所著《中国文化九种》云:“所著《儒门事亲》,多以攻伐为宗。”[2]24

张从正在《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材料如下:

李杲(东垣,1180—1251),金末元初人,字明之,晚年号东垣老人,是著名医家张元素(居易水)的高徒。吕思勉在《中国文化九种》中云:“著《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藏》各三卷,俗传《东垣十书》,又此三书外,又增入崔真人《脉诀》一卷,云杲所评。”[2]25

李东垣其人,家族十分富裕,“世以资雄乡里”,曾“授论语孟子于王内翰林从之,授春秋于冯内翰叔献”。李东垣的性格非常严肃,且十分地洁身自好,曾有记载说李东垣的同学设酒宴安排歌女来试验李东垣,结果李东垣是大步走出去把外衣烧了。还有一次南宋使者请宴,李东垣把喝下去的酒吐了然后扬长而去。从这两件事情上,都可以看出李东垣个性坚毅,不同于一般富家子弟。

李东垣的母亲是因庸医误诊去世。李东垣非常悲痛,四处打听名医,最后以千金去求张洁古。张洁古被这个少年吓了一跳,但是他也注意到了李东垣性格中的东西,因此收李东垣为徒。李东垣身处于金末元初的动乱年代,亲眼目睹了人生的流离失所和困苦,这使得他创立了自己独有的“脾胃说”,成为一代大家。

李东垣的传记资料收集如下:

朱震亨,元代著名中医,字彦修,号丹溪,义乌人。吕先生书中所云“其所撰《局方发挥》,力辟温燥之弊,始明目张胆以与《局方》为难。其论治以补阴为宗,虽曰自创一家,实则承河间而渐变者也。丹溪之书,凡《格致余论》一卷,《局方发挥》一卷,《金■玄》三卷,皆有通行本。其《治法心要》八卷,《医要》一卷,《脉因证治》四卷,传本较少,周■之与《金■玄》同刻入《医学■书》中,又《脉诀指掌式图说》一卷,《医学发明》一卷,《活法机要》一卷,惟《古今医统》中有之。”

朱丹溪少时因父亲大伯叔叔相续去世,便不得不承担起照料家人的义务。他胸怀正义,但前途渺茫。三十岁的时候朱丹溪的母亲患了一种病,但医生们不能诊治。朱丹溪一怒之下,自己研读《黄帝内经》,为母亲寻求治病之道。朱丹溪读了五年《黄帝内经》,最后提笔开方。治好了母亲的病。

此时朱丹溪已经三十五岁,古人云“年过三十不学医”,朱丹溪到了这个年纪却仍然不知道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而当时朱熹的四传弟子许谦来到八华山讲学。朱丹溪已经认识到“丈夫所学不误文道,而为侠是上不亦惑乎”,于是他背上包袱去向许谦学习程朱理学。朱丹溪刻苦学习许谦的学问四年,性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理学陶冶了他的性情,并且使他以理服人。朱丹溪年近四十岁的时候,科举失利,同时妻子也因病去世了。他回想父亲大伯叔叔妻子小弟,因庸医误治相继去世,“心胆催裂开,痛不可锥”。

后来他的老师徐谦劝其从医,“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治,子聪明于常人可肯游艺于医乎”。朱丹溪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一把火烧了考科举的书,立志于医。他重新研读《黄帝内经》,“阙其其所疑问,通其其所通”,这样又过了四年。已经是四十四岁的朱丹溪考虑到自己没有临床经验,便寻访江南重镇,向当世最高手学习。最后他来到了杭州,拜访罗之悌。门子替朱丹溪通报以后,回答他两个字“不见”。朱丹溪并没有气馁,反而是天天来罗之悌府上拜访,“十往返不能通”,十几天后连门子都很鄙夷朱丹溪。但是朱丹溪不为所动,每日“日供立于其门大风雨不易”,每天都去求见,刮大风下大雨也不间断,“自据三月”,一连坚持了三个月。到了三个月的最后一天,罗之悌是整衣修容,说门口这个人一定是一心想学习医术的人,这个人就是值得我传授学问的人,把大门打开。据载两人一见如故交,而朱丹溪也传承了罗之悌全部的学问。

朱丹溪在《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的资料:朱震亨(1281—1358),字彦修,号丹溪,义乌人。年三十从许谦学,应举试不利,去而习医,受教于杭州罗之悌,遂以医术名一时。至正十八年卒,年七十八。著有《格致余论》一卷,《局方发挥》一卷,《金元》三卷。

参考文献:

[1]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吕思勉.中国文化九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元人传记资料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宋人传记资料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辽金元传记三十种[M].北京:中华书局,1987.

(责任编辑:姚丽)

猜你喜欢
流变
隧道工程中的软岩支护技术
论武术的本质与历史流变
《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史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流变对高心墙堆石坝变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
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的不同流变
不同尺寸的氧化石墨烯液晶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