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及其突破路径

2013-03-27 06:02禤绍权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期
关键词:突破路径基层党建困境

禤绍权

【摘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战略眼光和全局性思维审视当前我县农村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探索突破路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其真正成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困境;突破路径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农村稳,则全局稳;农业丰,则人心定;农民富,则小康成。而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为充分了解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我校调研组于2012年3月,奔赴全县8个镇和16个村委会,采取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就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党组织甚至面临着困境。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和问题

1.村级经济薄弱,组织活动难以开展。由于我县大部分村委会一年收入只有三两万元,构成了一年全部开支,非常有限,而社区居委会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每次召开村小组组长或党员大会,必须支付每人20元或30元的餐费。没有专项资金,党员大会只能一年一次或两次,能少则少,对困难党员的扶持也就有心无力,更不用说组织其他形式的活动。缺乏经济作为后盾,导致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2.农村党员结构失衡,年龄老化现象突出。我县党员队伍庞大。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农村党员9821名,其中35岁以下的有1844名,占18.78%;36—45岁的有1185名,占12.06%;46—59岁的有2582名,占总数的26.29%;60岁以上的有4210名,占42.87%。上述数据表明,60岁以上的老党员差不多占半壁江山,党员老龄化非常明显。而农村地区中青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以“386061部队”即妇女、老人和小孩为主,对发展年轻党员困难很大,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年龄老化、缺乏朝气和活力。

3、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文化程度整体上偏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从2011年换届后村党组织干部队伍状况看,我县村党组织干部总人数564人,大专以上文化有20人,占3.23%;高中及中专文化有372人,占60%;初中文化有168人,占27.1%;小学文化及以下有4人,占0.65%。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程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整体上仍然偏低,知识结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往往出现“法律手段不会用,行政手段无法用,经济手段不敢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农村党组织的发展。

4. 党员队伍变化加剧,导致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一是流动性大。由于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农村党员为了谋生经常在不同的地域流动。部分老党员随儿女外出居住,经常不在当地。这种高频流动性,导致一些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或长期不按时足额交纳党费,长期不做党组织布置的工作。二是思想变化大。相当数量的党员在个人尽快发家致富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理天平两端失去了平衡,不愿意无私奉献。三是阶层分化大。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农村党员的价值取向由单一趋向多元,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再利用“三会一课”等整齐划一的传统教育模式,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5. 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畸形,党组织的战斗力下降。反映在民主选举上,尤其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一部分农民不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力,往往轻易将自己的民主权力“卖掉”。在一些有宗族宗教势力的地方,亲情、教义大于正义,把选举村委会主任变成了选族长。反映在民主议事上,凡需要村民出工或从兜里掏钱的“一事一议”事项都很难顺利通过,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反映在民主监督上,一部分农民因抱有某种个人目的,利用干群矛盾,超出监督干部的范围,充当“农民利益代言人”的角色,专门找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毛病”,煽动群众上访告状,给工作开展带来消极影响。

6、培养年轻后备干部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别。滨江四镇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优秀的年轻党员更是缺乏,造成后备干部缺乏,出现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有些村级组织不得不启用经验丰富、威信较高的到龄退休老党员。而清西三镇和太和镇的情况有所不同,以山塘镇回正村委会为代表,2009—2011年,15个青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最后有5个成为正式党员,要求入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学生占一定比例。究其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占主导作用。

7. 管党意识不够浓,党建呈现边缘化。一是“放任”思想,一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抱无所谓态度,认为搞不搞党建,工作照样开展。二是“从属”思想,个别农村基层组织在重视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片面的强调党务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党务工作出现了业余化、边缘化的趋势。三是“畏难”思想,对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信心不足,普遍抱怨工作难开展,活动场地、时间和经费没有保障。

8.“两委”职责分工不清,村级组织战斗力弱。在我县经济发展较好的太和镇和太平镇的一些村委会,村支书和村主任不是“一肩挑”,出现个别村“两委”条块不顺,职责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两委”班子扯皮推诿,互不相让,缺乏全局观念,加之部分地方家族、宗族等势力左右村干部的工作,导致“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导致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不足。

9.农村基层干部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个别村干部存在的“四事”问题较为突出,一是等待扶持,不谋事;二是没有项目,不干事;三是非主要领导出面,不理事;四是非群众找上门,不办事。随着农村低保、安居工程、新农合、新农保等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多,村干部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为农民办事收点礼物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思想逐渐占据了党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行贿受贿,干出一些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来。这些现象总的来说还是党性不强、宗旨观念缺乏、教育不足的表现。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突破路径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却使党的建设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社会形态的转型,使党的基层组织出现弱化趋势;而在改革和发展这个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对新时期党建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却在不断地增强。而要突破这种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采取措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其真正成为党和国家建设的支撑点。

(一)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第一,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是完善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党建经费保障是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基层党建工作就不能在发展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第二,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是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需要。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我们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依靠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价值取向。要通过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疏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为群众 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不断增强基层党 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二)继续完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一是拓宽渠道选人。注重从农民企业家、复退军人、农村致富能人中选拔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注重从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选派坚持“四不变”和“两优先”,即任职期间原职级、工资、福利和列支渠道不变,对表现优秀的,优先列为镇领导班子后备人选、优先提拔使用;二是坚持标准选人。特别是要加大选拔公道正派、具有发展经济能力的人进班子的力度,村党组织书记中,村干部中有积极发挥村干部以强带弱、以富带贫的作用,实现“选准一班人,带富一个村”。按照“政治有头脑,带富有本事,治村有能力,处事有公心”的标准,选准配强村级班子。大力实施农村干部“再造”工程,即: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特别注重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有效解决村干部存在的青黄不接问题。

(三)进一步健全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升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1.扩大培训范围。把农村干部培训班的培训对象延伸到农村优秀党员、村小组组长。一方面,可以提高培训对象在工作中更有积极性,为基层组织培养后备人才;另一方面,更能提高基层村级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阵地。2.分级分类进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将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重点是加强对村级党员干部的培训。进一步放宽村干部行政管理函授大专班的年龄限制,扩大招生范围,继续实施村干部免费读大学的做法,大力提升全县农村干部队伍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3.培训内容要突出针对性。首先,必须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党性教育,并逐步建立一套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党性教育更加科学化,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得起各种诱惑,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将农村基层干部最需要、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增强村干部发展经济、依法行政、化解矛盾等各种实际工作能力。4.教学模式要突出灵活性和实效性。采取轮训、调训、学历教育、外出考察、跟班学习、基地培养等形式,整合教学资源,创新培训途径。依托县委党校基地开展村干部培训。

(四)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在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经济待遇的同时,探索村干部任期(累计)与工资待遇挂钩,调动各方积极性。继续探索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干部教育、管理、考核奖惩制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村干部责、权、绩、利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持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使创先争优真正成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社会氛围。要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同时积极探索有利于农村基层干部成长的工作机制,畅通优秀村级干部“提拔重用”的渠道,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缺额情况,适当拿出一定名额,定向招录村级干部,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年轻有为的村级干部选拔到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同时,村级干部报考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解决村级干部干好有奔头的问题。

(五)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组织管理的实效。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民党员工作的领导,把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当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发展新党员要遵循“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把入口关,努力把优秀的青年吸收到党组织。进一步疏通出口关,把那些组织纪律涣散、长期不交党费和长期不参与组织活动的党员清除出队伍。切实制定出各阶段党员发展规划,逐步优化农村党员结构,弥补缺陷,努力充实农村青年党员队伍。把40岁以下的农村青年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通过建立档案、实践锻炼、重点培养等措施,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从而夯实农村党员后备队伍的基础。拓宽党员发展的渠道,大胆在具备条件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冒尖户、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务工返乡人员、毕业回乡大学生、优秀团员等人员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农村基层党员队伍。

(六)明确“两委”职责分工,一兼两职交叉任职。农村基层应积极探索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结合的有效形式,探索适合本地实际发展的“两委”模式。目前,推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形式,将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合二为一,是从根本上解决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兼两职,交叉任职”既强化了领导,使村“两委”班子条块顺、责任明、指挥灵,同时又达到减少村干部职数、降低成本、精干高效的良好效果。对解决基层干部队伍臃肿、待遇偏低、干部矛盾冲突等突出问题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认真贯彻“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确定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探索“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经济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基层集体经济。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的规模产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红阳.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1,(6).

[2]黄付俊.以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科学大众,2010(12).

[3]杜子有.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刘笑添 刘康.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力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猜你喜欢
突破路径基层党建困境
跟踪导练(一)
风景摄影的现状及突破路径探析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与突破路径的研究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现障碍与突破路径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现障碍与突破路径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