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初探辅导员心理疏导策略

2013-03-27 06:02徐明月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理障碍就业

徐明月

【摘 要】在高校不断扩招的政策下,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民办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压力感到更加巨大,心理障碍更为突出,甚至以逃避的心态对待现实。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让他们自然地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放下心理包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心理疏导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说公办高校每年百万计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已经造成就业供需失衡的话,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就更为突出。部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认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难以解释自己在就业过程中面对的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这样的矛盾或冲突无所适从,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对于民办高校辅导员而言,利用心理疏导的理念和方法为大学生解决这种思维冲突正是就业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容易在心理上出现种种困惑和不适应,甚至产生心理误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宣泄,则可能发展成为影响择业的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不良的心理障碍:

1、消极自卑心理。民办高等教育是当前社会常见的一种教育模式,但并未得到人们广泛认同,甚至被认为是“低分低能”的代名词,社会认可度不高。民办高校大学生也认为自己与公办学校学生相比,无论在所学专业领域、个人能力方面还是在毕业文凭的含金量等方面均处于一定的劣势。致使在择业中缺乏自信心、缺乏主动争取和把握机遇的心理准备,从而丧失了许多求职的机会。

2、焦虑急躁心理。毕业前夕,绝大多数的民办大学生心理活动表现为焦虑。使他们焦虑的问题主要是: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工作环境优越、福利待遇优厚的单位;用人单位能否不计较民办学校身份而选中自己;屡屡被用人单位歧视拒之门外怎么办;到单位后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办;等等。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中非热门,或来自边穷地区,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成绩不佳的大学生及部分女生,表现得更为焦虑。这些学生在屡遭挫折之后,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一提就业就心理紧张。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以前,大学生普遍都有急躁心理,反映在选择单位上,在对用人单位信息掌握较少或不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性质时,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便后悔莫及。尤其是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落实单位的一些学生,心理更为急躁。

3、过分依赖心理。民办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他们中间有的父母文化水平比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这些学生学习不够努力,感觉自已未能掌握立足社会的本领,也不愿为之努力奋斗,不愿意参加招聘会,完全依靠家长。依赖心理非常严重。还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没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网,但是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主动性,不具备自强、自立的精神。个人不能、也不愿走出去,单纯依靠学校帮助找工作。这种“坐、等、靠、要”心理往往导致他们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等待、依赖心理。

4、怯懦恐惧心理。怯懦者害怕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丢面子。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退避三舍,缩手缩脚,不敢自荐。在公平的竞争机遇面前,由于怯懦,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败下阵来,错失良机,于是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下降。更有甚者,看到外界就业环境不好或者周边同学就业难的经历,造成自身对于就业产生恐惧。

5、从众冷漠心理。民办大学毕业生择业时一方面像公办学校学生一样有追求所谓的“热门职业”的相同心理,但是由于当前形式下就业现实的残酷性和民办大学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盲目从众的效果往往达不到。另一方面,民办大学毕业生往往把此种从众心理转向民办高校内部消极的“从众”心理,即悲观、绝望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形成一种集体式放任自流和自暴自弃的“从众”。因此,有的毕业生把学校或政府主办的毕业就业市场看成走过场,对学校有关毕业分配政策学习或动员反应冷淡,对参加毕业生双向选择活动冷若冰霜,他们似乎把一切事物都看透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愿意到毕业生就业市场,致使自己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

6、冒进功利心理。功利心理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追求实惠、急功近利的心态。现在的大学生不论是来自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中很少有人经历过艰苦条件的磨炼,对生活条件、工作条件期望值过高。他们往往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就业时拈轻怕重,追求享受,怕苦怕累。部分毕业生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削尖脑袋往中心城市挤,非常关注社会地位、名誉等,这种心理使许多毕业生失去更有发展机会的工作。

二、注重心理疏导,消除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

就业心理障碍是民办大学生首次直接面对社会时所遭遇到的心理冲突,如果不能及时缓解,会对学生个人对民办高校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作为学生大学期间直接管理者并奋战在就业指导第一线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就业需求、了解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学生就业选择、解决学生择业困惑都具有十分突出优势。如何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解除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高校辅导员的一项急迫的任务。

1、用爱心与学生交谈,建立特定的友好关系。辅导员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学生的就业思想脉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经常到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善于发现在就业过程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于这些存在各种心理冲突和障碍的学生,辅导员首先要与之面对面的交谈,经过交流和信息传递.由最初的建立信心发展为产生信赖,而这种对辅导员的信赖又可进一步增强其自信心,这是一个双向反馈的过程。

2、用耐心引导学生,消除主观臆想。对什么问题产生疑虑,处于逆境深陷其中的学生往往难以理清头绪,反复表达自己的心情不好或说自己迷茫,主观因素强调较多,失去了事情的原本性。此时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消除学生的主观臆想。通过这样详尽的叙述,让他们敢于讲出心灵深处的矛盾,辅导员进行分析和综合,设计出对病理心理的疏导方案。找出量变引起质变的焦点及诱发因素引导来访学生主动、轻松地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听取辅导员的解答和疏导;鼓励学生对辅导员的讲解、处理方法等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质疑提高和强化心理素质,由此转化为自身力量和主动应付应激的方法,来处理现实问题。

3、用信心鼓励学生实践,强化心理疏导成果。当来访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论是肤浅的还是本质的,均要让他们通过实践检验。这样既可以得到来访学生的信任,又可以解决其心理上的实际问题,不让他们产生迷茫的感觉,而要让他们从亲身的经历中尝到甜头,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鼓励和支持,以增强其信心。

民办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自卑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在所难免,学校和家长对此要宽容和理解。为此,辅导员要勇于承担起心理疏导的责任,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准确掌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同时运用掌握的心理疏导的程序和方法,具体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耐心细致的给学生疏导和减压。在此基础上,民办高校辅导员对于就业工作可以形成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模式,夯实就业教育基础,为更多的民办高校毕业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

[2]吴建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训练》,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

[3]薛德钧、田晓红,《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2.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心理障碍就业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