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南涧茶马古道的探究

2013-03-27 06:02赵维标单治国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期
关键词:驿站茶文化

赵维标 单治国

【摘 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查阅整理相关历史档案资料,本文总结了南涧茶马古道的发展历史,明确了南涧县境内的茶马驿道遗址和古代驿站,并概述了云南南涧茶马古道对于传播文化、宗教以及丰富人文精神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南涧;茶文化;茶马古道;驿站

南涧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南涧县的茶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这里保留至今的茶马古道及其沿途驿站是南涧茶叶发展的历史见证,为南涧茶文化的发展和振兴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鲜活素材和深厚基础。

“茶马古道”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藏区却基本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藏区和川、滇地区则产有良马,于是,形成了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茶马古道”作为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交流与发展,推动了人类进步。在中国历史上,为了开展文化传播和商品贸易交流,尤其是唐代以后,内地与边疆农牧区之间进行茶盐贸易、茶马贸易而形成了古代交通贸易通道,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最终发展成为各地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延续至今。

一、南涧拥有悠久的茶马古道发展史

在南涧,有一条隐藏在哀牢山原始森林中的茶马古道,东连楚雄、昆明、玉溪、曲靖、昭通至金沙江,南连红河、文山至广西,西连普洱、西双版纳、临沧至缅甸、老挝、泰国,北连大理、丽江、中甸至西藏,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干道和组成部分。哀牢山茶马古道是南来北往、纵横交错的古道网络中心,是曾经极度繁荣的滇南商贾茶马古道。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与吐蕃王朝向外扩张和对南诏王朝的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公元678年,吐蕃势力进入云南大理西洱河北部地区,680年建立神川督都府,吐蕃在南诏设置官员,向白蛮、黑蛮征收赋税,摊派差役,双方的贸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茶马贸易就是重要内容之一。南诏与吐蕃的交通路线大致与现今的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经剑川,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奔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1000多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以马帮运输到藏区,又将雪域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山货特产输送到内地,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成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道路。在民间运输的同时,这条遥远而无比艰险的道路也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是人类为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顽强拼搏精神的象征。

“山间铃响马帮来”,这条以茶为主要商品,沟通着滇南的产茶区和西藏的道路,为现代人提供了无数的遐想和传说。循着茶马古道的脉络,从茶的产地普洱、西双版纳出发,经景谷、镇沅和景东,就进入了南涧古道,从临沧出发,经云县、凤庆,过澜沧江,同样也到达了南涧。故说,南涧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的通道枢纽。

蒙化府史书《滇西驿运报告书》记载:“马匹及马帮经下关之蒙化者为最多,凤仪、弥渡、大理等次之……蒙化不仅为驮马之生产地,亦且为其集中地,倘有需要,即万匹亦可招致之,盖附近各属之马帮,可向蒙化集中也。”古道中心加骡马产地,以及回族自古善于经商,蒙化马帮应运而生。蒙化马帮的兴起与茶有关,同时也与回族有关。不仅是巍山的永建、大仓两个回族主要聚居的乡镇,还包括南涧的公郎镇,都是以回族经商贩运而崛起的。他们主要经营茶叶,几乎垄断了从茶产地临沧、普洱到交易中心下关的茶叶交易,而其中转站就是现今的南涧公郎镇。

二、南涧县境内的茶马驿道遗址

1.南涧通往邻县的驿道

民国时期,南涧通往邻县的道路主要是崎岖且陡险的驿道。滇西古驿道便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干道,蒙化马帮途经南涧的古道有两条,现在一条是通往普洱,称为“下景东背盐巴老路”;另一条通往临沧,称为“走夷方老路”,都划入茶马古道的范畴。

(1)南涧至景东道

为南涧以南古驿道,是从南涧县城起至景东县境的一条古道,南涧人下景东等地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走的就是这条古道,作为南境道,又被称为“下景东背盐巴老路”。由南涧向东南行,经石婆坡、瞿哥哨、青树塘、秧草塘、蔑巴哨、阿克塘、阳光哨、虎街、石洞寺、乐所塘、大铺子、龙马塘、牛街塘、新马街进入景东境内第一站鼠街塘,后经普洱到达外地乃至国外。

(2)南涧至云县道

为南涧以西古驿道,是古代南涧与巍山(古蒙化)、云县(古云州)、凤庆(古顺宁)等地交往的重要驿道,又称“走夷方老路”。此路有两条,一条是由南涧西南行,从西山脚、旧马街、长虫街、桂花箐、上凤凰山至公郎经独木、砚碗水、雄巨口,至神舟渡过澜沧江进入临沧市的凤庆、云县等地,直至国外;另一条从巍山境内的最后一站“芹菜塘”进入南涧境内,经庙山过乐秋河的“永安桥”,经薛家湾、仓铺塘、鹿茸塘、虎街哨、鸡笼、三台箐、大哨、哨房、芹菜沟、凤凰山、凤花村、马峰腰、石箭、鸭爪哨至公郎街,后南行,经小独木、砚碗水、雄巨口,至神舟渡过澜沧江进入临沧市的凤庆、云县等地,直至国外。“走夷方老路”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分支。其中,虎街和公郎是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曾经赶集人和马帮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3)南涧至凤庆道

为西境道,线路有三条:一由大哨向西行,经白马箐、沙拉谷、瓦怒卜、白沙井、瓦郎、龙门至老黑处渡过漾濞江(黑惠江)进入凤庆县大水塘;二由沙拉谷向西行,经三家村,至孔雀渡过漾濞江进入凤庆县金水塘;三由龙门向西南行,经老家库、岔江、乌龙卡库,至阿给渡过澜沧江进入凤庆县河底街。

(4)南涧至巍山道

为北境道,一路由南涧向北行,经平安哨、大平地、小里泽、密海底、五方坡、热水塘至巍山城;另一路从乐秋庙山北行,经茶克塘、三岔河、白塔至巍山城。

(5)南涧至弥渡道

为东境道,由南涧向东行,经石麟、密祉、栗树营、三岔河、大庄村至弥渡城。

2.南涧境内茶马驿道

南涧境内驿道四通八达,东西南北贯通,大部分是以积功德的形式修筑而成的,道宽1~2m不等,有的路段用石板铺砌,能供人马行走,现多为公路代替。据民国9年(1920)由梁友檍编撰的《蒙化志稿》(云南崇文书馆付印)记载,主要有11条,全长337km。

(1)南涧至梯坡寺

从南涧起,经金顶庄、割救母至梯坡寺,行程25km。

(2)南涧至小里泽

从南涧起,经橄榄塘、平安哨、菖蒲塘、大平地至小里泽,行程20km。

(3)南涧至鼠街

由南涧东南行,经石婆坡、阿克塘、虎街、乐所塘、牛街、新马街至鼠街,行程72.5km。

(4)南涧至金顶庄

行程15km。

(5)南涧至小石岗

由南涧东行,经盐臼窝、山神庙至小石岗,行程17.5km。

(6)南涧至腊果湾

由南涧沿阳瓜江往东行,经白岩河、黄果园至腊果湾,行程11km。

(7)南涧至凤凰山

由南涧西南行,经西山脚、小水井、瓦车河、旧马街坡脚、长虫街、桂花箐至凤凰山(公郎路岔口),行程32.5km。

(8)庙山至公郎

从庙山起,经乐秋、薛家湾、虎街哨、鸡笼、三台箐、大哨、芹菜沟、凤凰山、凤花村、马峰腰、石箭至公郎,行程55km。

(9)公郎至神舟渡

由公郎南行,经独木、砚碗水至神舟渡,行程17.5km。

(10)大哨至澜沧江边

由大哨西行,经白马箐、沙拉谷、瓦怒卜山神庙、白沙井、代妈库至澜沧江边,行程43.5km。

(11)白沙井至岔江

由白沙井西行,经瓦郎、龙门、老家库至岔江(黑惠江与澜沧江合流处),行程27.5km。

三、南涧古驿站

1.公郎

(1)明清时期公郎是云南省的第二大茶叶集散地

公郎古称朴赕,现依旧热闹非凡,原因在于茶叶交易市场的火爆。作为年交易量逾万吨的滇西最大的茶叶市场,在这个无量山中的小镇延续着茶马古道曾经的辉煌。公郎地处大理州和临沧地区的交界处,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两地的商品交易中心。明清时期,据说有28省的生意人在这里经商贩运,尤其是茶叶,是云南省的第二大茶叶集散地。

(2)公郎是普洱、临沧、保山和大理等地茶叶销往昆明、四川等销区的重要枢纽

公郎镇旁的回营村很古老,高高的石墙基给人沧桑无限的感觉,房屋都在百年以上,还有一座200多年历史的清真寺。公郎的生意人以回族居多,村里聚居着300多户人家,1600多人,他们是过去从江西等地来的回族商人的后裔,现在也是半商半农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居住在回营村的回族老人说:“解放前,公郎的回族多数养牲口、赶马,到临沧各县收购茶叶,驮到下关去卖。解放以后,中断了一些时间,到1982年,又到临沧收购茶叶到广通茶叶市场去卖。之后的茶叶交易主要是供回族聚居但不产茶的地方,远到甘肃省。到2002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村民集资建盖了茶叶交易市场。现在市场每年的交易量超过万吨,茶叶来自普洱、临沧、保山和大理,主要销往昆明、四川等地。”回营村几乎家家经商,户户富裕,单是经营茶叶每户就能增收1500元;平时有300多人在各地赶山街,收购土产山货,再贩运出去,每年可以收入六、七千元。

2.蒙乐古镇——虎街

(1)蒙乐古镇镇名溯源

在南涧县哀牢山西面,石洞寺大峡谷旁虎头山半坡一块平缓的土地上,坐落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明清时叫“文虎镇”,民国时改称“蒙乐镇”,解放后叫“虎街”。民间习惯把“虎”称为“大猫”,故“猫街”自然也就成了“虎街”的昵称。

(2)蒙乐古镇是清朝末期南涧茶业辉煌历史的见证

虎街在今宝华乡境内,南距景东安定(鼠街)20多公里,北距南涧县城40多公里。据记载,它是彝族“母虎历法”的发源地,“母虎历法”石碑竖在古镇东北角一座土主庙里。蒙乐古镇的辉煌时期是在清朝末期,它曾是蒙化(旧时巍山)南方重要的三镇之一,与南涧、公郎齐名。是“下景东背盐巴老路”上的重要驿站,在茶马古道上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印记。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村子,曾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路段,从普洱茶的主要产地普洱等地运茶的马帮经过这里后,奔赴南涧、大理、丽江等地。从前繁忙的驿道,在山脚无限延伸的柏油路中渐渐被冷落为一条村中小路;而茶马古道上繁荣一时的蒙乐古镇,也就渐渐在时代飞转的车轮中被淹没在记忆里。据当地人介绍,村子已有数百年历史,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道和百年房屋建筑。

古镇宽敞明亮的青石板路依山而建,周围石洞寺、朝阳寺、红木寺、城隍庙、锁水阁等寺庙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土木结构的房屋和周围的苍天古木构成一幅气势不小的画面。街东西两头的镇门楼,昼夜都有人把守。在人背马驮,交通极度不发达的年代里,这里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马帮、商贾经过,途径马帮和商人可歇脚宿营,有的甚至在这里安家做起了买卖。

(3)蒙乐古镇文化底蕴犹存

虎街看似简单平实,却承载着一种深邃,引人入胜。这个石洞寺大峡谷旁虎头山半坡的小村,安逸地在哀牢山变幻的云雾里,散发着若隐若现的古老光辉。喧闹中,青色的石板路上还摇曳着“蒙乐”平静并渐渐远去的背影。

目前,茶马古道虎街村的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部分村民做些小生意,生活平静而安适。往日马帮们拜佛求经祈求平安的胜地——石洞寺,依然矗立在那陡峭的悬崖上享受着人间烟火。马帮的铃声已经远去,只有那青石板铺就的古道依然留存。彝族先民们留下的残缺石刻静静地躺在江边延续着民族茶文化的辉煌与灿烂。

四、途径南涧的茶马古道是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历史已经证明,在途径南涧的茶马古道上奔走的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

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彝族、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友谊。沿途上,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路边的岩石和玛尼堆绘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萨和高僧,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4]。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艺术造型为古道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从唐代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历尽一千余年沧桑岁月,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发展了当地经济,搞活了商品市场,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作为茶马古道组成部分的古道驿站,凝聚着当地民族文化和历史、构成茶马古道连扣和亮点。

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马帮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香也消散了。然而,印刻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都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参考文献:

[1]张桐, 李典. 南涧县交通志(云南省南涧县地方志丛书)[M].南涧: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交通局.2008,27~29.

[2]云南省南涧县志编纂委员会. 南涧彝族自治县志[M].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3.

[3]周红杰. 中国南涧茶业[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0.

[4]无量山高,南涧茶好. 云南画册(增刊),2007.

作者简介:

赵维标(1964—),男,云南南涧人,农艺师,现任南涧县茶叶工作站副站长,主要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和茶叶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等的研究。

单治国(1979—),男,山东兖州人,普洱学院生命科学系讲师,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工艺、茶叶质量安全和茶文化等研究,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驿站茶文化
虚实融合的对外汉语传统茶文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养老驿站新春活动丰富多彩
浅谈茶文化如何在高校宣传推广
囫囵吞枣
背水一战
在十八驿站(二首)
雪白灯红驿站情(组诗)
古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