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放大学生的伤

2013-03-27 10:16颜巧霞
高中生·职教与就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王老师伤口耳朵

颜巧霞

经过王老师的办公室时,听见她正恨铁不成钢地训导一个女孩:“这次考试,你成绩滑坡得这么厉害,就不能好好学习?你妈走了,不要你了,你要争口气给她看看。”我看见那个受训的女孩低着头,眼泪滴答滴答地往下掉。

这个受训的女孩究竟会怎么想?是伤心羞愧,还是奋起努力?我说不清楚。但我知道王老师这一招在教学中并不少见,有许多老师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喜欢从学生的伤口入手,以为可以让学生化悲痛为力量,刺激他们进步。这种教育方式我打心眼里不赞成。

老师放大学生的伤,可能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教育学生,让他们在悲痛后,能够奋起努力。然而,把学生的伤口放大真的能起积极作用吗?据我所知,王老师班的那个女孩,母亲虽然不要她了,但她仍有爷爷、奶奶、爸爸一帮亲人。她并不孤单,完全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那些老是握着学生的伤口,借着爱的名义,一次次刺激学生的老师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呢?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当高一班主任的第一天,就有一位家长找上门来,恳求她特别关照自己的孩子。朋友细细一问,才知家长并不是无理之请。他们的女儿生下来,就只有一只耳朵。所以做父母的,希望老师能特别照顾自己的女儿。

朋友特地留心了这个女孩,发现她长得眉清目秀,留着可爱的童花头,头发遮住了耳朵,从外表上看不出与别的学生有什么区别。但善于观察的朋友很快发现在众多活泼开朗的学生中,这个女孩显得特别内向、沉默。她从不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朋友暗自揣测,也许因为耳朵的缘故已影响了她的性格。

朋友找来女孩的父母,深谈了一次。果然从小到大,他们与女孩的每一个班主任都打过招呼,让他们关照女孩。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有一些班主任拿女孩的“不完美”说事,鼓励她化身体的“不完美”为学习的动力,学会自立自强。然而,结果却是自尊而又敏感的女孩身上的伤被放大了,她感觉不到自己被激励,她想到的只是自己的“不完美”。朋友对女孩的父母说,大自然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每一场风雨绝不因为哪一株植物的弱小或强壮而区别对待;每一天清晨的阳光,也绝不因为哪一朵花儿更娇艳而多照耀。所以她不会给女孩特别照顾,她只会把女孩当成平常的孩子一样对待。

在朋友班上读了一年后,女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活泼开朗、落落大方起来,连女孩的父母也惊奇女孩的转变。其实,朋友的教育方法很简单,她只当女孩是平常的孩子。当女孩成绩退步时,朋友找她分析原因,不会说:“为着你比别人少只耳朵,你要更加努力啊!”当女孩优秀时,朋友更不会在其他学生面前说:“看人家比你们还少一只耳朵,人家都这么优秀!”在朋友眼里,这个女孩只是平常的。

作为一个有经验、有爱心的老师,朋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放大学生的伤。

(责任编校 罗 兰)

猜你喜欢
王老师伤口耳朵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奇妙的大耳朵
闪亮亮的耳朵
耳朵在哪里?
伤口抹盐时轻些吧
我是不是有个假妈?!
伤口“小管家”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借我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