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编 letters

2013-03-29 23:54
民生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葛朗台自费高教

读与编letters

Letter From Readers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3月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中“教育”栏目《自费读研新政的背后》对此进行了报道。

“研究生自费”可以施行,怕就怕仅仅是收费了事,犹如普通高等教育学费的变迁一样,除了一味涨价并没有收到其它效果。按理说,任何高教改革都是为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普通高教学费的涨幅可谓大,然而面对“钱学森之问”仍旧无解。如果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也重蹈覆辙的话,将会面临一场悲剧。

有的高校早已打起收费的大旗。收费与否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没有根本影响,只是收费后还会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提前解决,研究生收费的经将会被念歪。

在研究生的行列中仍旧有诸多的家庭困难学生,收费无疑会增加他们的负担。所以,研究生自费首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完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政策,为那些困难学生免除后顾之忧。但是奖学金的评定有可能走入“暗箱操作”的怪圈,如何让真正优秀的学生获得,需要政策的制定者三思而后行。

江苏 王传言

民生周刊MINSHENG WEEKLY

记者手记

Notes

我在本刊5-6期的封面报道中采写了《现代版“葛朗台”》一文,讲述了北京市房山区一位普通的银行职员靠着“葛朗台一样的抠门”攒出了“四套房子和两辆车”。

报道刊登之后,被很多门户网站以“北京工薪族攒出四房两车”为标题转载,在社会上引起的非常强烈的反响。有些激进的网友在只看了标题的情况下,臆断“人肉搜索的话,说不定可以查出又一个腐败案件”。甚至文中主人公所在单位也打电话询问郭振兴(化名)的供职部门和职位。

已经退休的郭振兴面对网友的质疑十分不解,他对我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白手起家,攒钱已经是我生活的方式。”而且,为了不给还要还房贷的儿子添麻烦,老郭又开始给自己攒“看病钱”。

我能够理解一些网友为何发表十分偏激的言论,对于很多在北京漂泊的年轻人来说,一套房子已经是天方夜谭。在很多国人心中,有房才有家,才不再是漂泊的游子。然而,节节攀升的房价让中国人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恐慌。没房子时精打细算攒购房款,有了房子还要节衣缩食还房贷,这是很多国人真实的生活写照。

不过,像“葛朗台”一样生活也好,当“酷抠族”也好,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毕竟“这只是自己的事儿。”

本刊记者张子琦

读者来信

猜你喜欢
葛朗台自费高教
高教明星“猎鹰”
欢迎订阅2020年《高教发展与评估》
汪涵自费465万守护方言
自费考察
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患者“被自费”引发的思考
高教论摘(高教信息2则)
《欧也妮·葛朗台》的人性寓言
烘云托月月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