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2013-04-01 04:49顾建兴
蚕桑通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蚕座蚕儿蚕室

顾建兴

(桐乡市崇福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11)

家蚕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顾建兴

(桐乡市崇福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11)

2013年春蚕期,桐乡市崇福镇饲养一代杂交种20900张,占桐乡市总饲养量的17.3%,饲养过程中蚕农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技术措施处理不当,致使春蚕期暴发病毒病,病毒病发病率高达60%以上,据统计全镇有3240户4152张有病毒病发生,严重发生的有426户547.75张蚕种,分布在全镇26个行政村。且经济损失较大,直接经济损失达250余万元。

蚕病的暴发,既影响了蚕农的收入,又影响了蚕农养好蚕的信心。为此,笔者在技术服务中会同有关专家深入蚕室,调查分析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1 发病症状

我镇的病毒病主要是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各龄都易发病,常见于3龄以后,特别在4龄中后期最为常见。家蚕得病后,蚕座食桑量明显下降,并且出现蚕儿大小不匀,仔细观察,小蚕期表现弱小蚕多,大蚕期表现幼蚕在蚕座四周及蚕座边缘爬行,眠前发病会表现为不眠蚕,体壁紧胀而光亮,能蜕皮也会发生大量起缩蚕。

2 蚕病暴发根源

2.1 病原菌大量存在

一方面,由于蚕桑生产机械化程度很低,是使用大量劳动力的生产方式,与其它行业比较效益没有明显优势,养蚕用的叶是采摘没有挖掉的桑树通过施点化肥的桑叶,长期没有对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所以蚕室等小环境存在大量病原。另一方面,平常多数蚕农在蚕儿发病后,没有妥善处理病蚕尸体,将有病原物的蚕连同沙一起倒入没有开穴的桑园里作基肥,造成大面积病原在桑园累积,为病毒病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埋下了祸根。

2.2 病原菌传播面广

2.3 饲养过程中预防措施不到位

在家蚕饲养过程中,有一些蚕农防病措施落实不到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预防思想认识不到位,出现了“无病不防、见病乱治”的错误做法。往往是在没有发现蚕病时,常规性的清毒防病措施不常抓;发现蚕病后,乱用药剂急于治病,而且使用药剂不够科学规范,土法上马层出不穷,导致防病无措施,治病乱求药,防治效果适得其反。

2.4 桑园施肥不科学

在桑园施肥工作中,蚕农普遍性的只采用化肥飘飘,偏施氮肥,磷钾肥没有科学配比甚至不施用,桑园有机肥投入少,桑园冬耕量少甚至不耕,桑园管理十分粗放;还有一些蚕农桑园施1次肥,施肥时间又不恰当,桑叶生产与蚕儿生长发育所需桑叶养分不相配比,从而使蚕儿体质下降,诱发病毒病的发生。

2.5 蚕座环境不良有利病原菌繁殖

在小蚕饲养过程中,摊卵收蚁简化,目前生产中夹卵收蚁(已孵化的蚁蚕与未孵化的蚕卵上面撒收蚁叶进行收蚁)的较为普遍,且1眠、2眠不提青,并在饲养过程中给桑过多,加之除沙次数减少(3龄、3龄不中除),使蚕座沙过厚,加剧了病原菌的繁殖和蚕儿感病机率。

3 防控措施

目前家蚕危害性最大的病毒病的传染源,主要有病死蚕、死笼茧、蚕粪、蚕室垃圾及野外昆虫病毒致死的尸体。这些传染源带有大量病原菌,且会不断产生新的大量的病毒,散发到自然环境当中,可以通过风的传递,传染到桑叶或蚕室、蚕具当中。这些传染源不经彻底清除,使家蚕经常受到病毒病的威胁。因此,减轻病毒病对蚕儿的危害,首先要彻底清除这些危险的传染源。养蚕中要及时淘汰病弱蚕,捉掉蚕座中的病死蚕,置于石灰缸内进行灭菌后进行深埋,养蚕期要做到勤除沙,经常清扫蚕室,蔟室中的垃圾和灰尘,运至专用蚕沙池堆放沤制杀菌后,在无害化处理的前提下,以作基肥,避免病菌污染环境和桑叶。

3.1 以防为主,加强养蚕前蚕室蚕具彻底清毒

养蚕前要认真打扫蚕室、清洁蚕具,并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或用含有氯0.5%的强氯精液、漂粉精(即消特灵)液,对蚕室和蚕具进行全面清毒1~2次。同时为了提高清毒效果,在蚕种进室前,采用熏消净在密闭蚕室门、窗后进行蚕室内熏烟清毒,用药剂量可据蚕室内的体积1.5 g/m3进行。蚕期饲养过程中,收蚁及各龄起蚕用防病1号(聚甲醛粉,1~2龄用小蚕防病1号、3~5龄用大蚕防病1号),每次给桑前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清毒,大蚕期如发现病毒病,必须对蚕座中的病死蚕拣尽后,用漂白粉:新鲜石灰粉(1∶8)在充分拌匀的前提下,坚持每天早晚各1次,张种用4 kg的消毒,一直到不见病蚕为止。

3.2 选用清洁桑叶,避免带菌桑叶喂蚕

在抓好桑园治虫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叶面消毒,达到桑叶洁净。对以往有病毒病发生的蚕室,房前屋后的桑叶应推迟采桑喂蚕,如需用这些桑叶喂蚕时,应在采叶前半天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全面喷洒或浸渍消毒桑叶,以杀灭粘附在桑叶表面的病原菌,彻底避免桑叶带菌传播。

3.3 切实改善养蚕环境,严控病源繁殖

在家蚕饲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蚕室的温湿度调控和蚕座除沙,同时做到避免蚕儿吃湿叶,要以标准温湿度饲养各龄蚕儿和蚕期隔日除沙1次,以防蚕座过厚,并每天早晚给桑前坚持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保持蚕座干燥,力求养蚕环境达到适温,适湿和空气新鲜,积极创造一个不利于病原菌产生、繁殖,而利于蚕体健康的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还应在桑园施肥过程中,讲究施肥适期和有效肥力的合理配比,促使桑叶优质高产;在小蚕饲育过程中,克服粗放管理,做到各龄将眠适时加网,及早分批提青,严格的眠起处理,加强分批管理,及时淘汰病弱小蚕;在生产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的加强防病消毒,努力提高健蚕率,严控病毒病的暴发,促进平衡高产。

猜你喜欢
蚕座蚕儿蚕室
难题
难题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夏秋养蚕有三早
沼气养蚕的技术
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规范化操作技术探讨
可爱的蚕儿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