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辞海·美术卷》的收词

2013-04-01 10:04
辞书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词目辞海名词术语

康 萍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 200040)

上海辞书出版社正在陆续出版的《大辞海》和2009年出版的第六版《辞海》都是综合性词典,但两者的规模和读者对象不同,编排的方式也不同,由此带来收词原则上的若干差异。兹就《大辞海·美术卷》(以下简称“《美术卷》”)的收词略做阐论,以见《大辞海》的“大”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机械翻番,而是在内容上有广度的拓展和深度的突破。

一、明晰框架,挖掘传统门类,充实新兴门类

词典是以词立目的,词典编纂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收词。词目选收恰当完备,是一部高质量词典的基础或曰前提;反之,收词不当,顾此失彼,就会影响词典的质量。徐庆凯(2011)说:“这项工作(指收词)是决定一部词典质量的第一个关键。”而要做好收词工作,首先要根据词典的性质(语文词典、专科词典还是综合性词典)和规模(大型、中型还是小型),来设计词目的框架。

词目的框架就是要规划好该收哪些门类,每个门类又要收哪些方面。《大辞海》和《辞海》作为综合性词典都有学科分类、门类设置的要求,但后者原多按部首现按音序编排,对学科的体系性、门类的完备性要求不是很高,有些门类涉及几个学科,就根据其更倾向某一学科以为归属,每一学科只需配备基本的、读者必须了解或最可能查检的门类即可;而前者是按类别分类编排的,对门类的设置有较高的要求,必须框架明晰、门类齐备,体现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性和体系性。

《辞海》美术学科是《辞海》众多学科之一,它的词目总量为1300条左右,门类设置有中国美术、书法、篆刻、外国美术、工艺美术等,都是读者最需要了解的,也是最基本的知识门类。雕塑、建筑、摄影、机构与团体、鉴藏、著述没有设置专门的门类,而归入各个门类或美术以外的学科。如雕塑归入中国美术、外国美术,建筑除部分归入中国美术、外国美术外,大部分条目为工程技术学科收录,摄影则分属于轻工学科和文化学科,机构与团体、鉴藏、著述条目很少,分别归入中国美术、外国美术和文化学科。这样的门类设置和条目归属,是《辞海》学科多、编辑按学科分工负责的性质所决定的。

《美术卷》是综合性词典的学科卷,它选收美术学科的术语、派别、人物、作品、组织、机构等专科术语、专有名词,规模约100万字、5000条词目,为中型学科卷。中型词典除收录基本词以外,还必须体现词典的系统性。因此《美术卷》在《辞海》美术学科原有的框架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着重对传统门类的挖掘和新兴门类的充实,扩大了收词范围。首先确定了大的门类,共分九大门类,即通用名词术语,绘画,书法篆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摄影,机构与团体,鉴藏与著述、报刊。以通用名词术语作为第一大门类涵盖全卷,以下八大门类以中国美术、外国美术两部分予以统领。摄影有技术上、文化上的含义,但它更是一门艺术,故从大美术的概念上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纳入本卷。关于艺术设计,《辞海》美术学科基本接近空白,仅有极少量词目收录,但近十年来,艺术设计有了迅猛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故《美术卷》增补了这一块面,将其和工艺美术合并为一大门类。雕塑、建筑是美术领域的重要艺术门类,故设置为两个独立的门类。美术领域的机构、团体相当多,故也设置为一个独立的门类。艺术品的鉴赏、收藏、投资及研究近几年有长足的发展,艺术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出于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情况的需要,《美术卷》增补了“鉴藏与著述、报刊”这一门类。其次,又根据门类的性质,除通用名词术语、机构与团体外,其余七个门类下又分名词术语、人物、作品三个小门类。使门类的条块更加明晰,便于收词的平衡,有利于读者查阅。

上述这些不同,不但是《美术卷》有别于《辞海》美术学科的特色和亮点,也体现了作为《大辞海》一个学科卷,其门类框架注重专业性、学术性、体系性的特点,为收词的平衡、完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完备词目,兼顾实用性和体系性

词典收录什么词目是由词典的性质决定的,如果读者查阅时想查的词目没有,不想查的词目一大堆,这样的词典显然是不合格的,所以收词还要考虑词典的读者对象,明确读者的查阅目的,这就是它的实用性,也是所有词典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辞海》收录的是基本、常见的词目,一般为查阅频率较高的词目,其目的是帮助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解惑释疑,更讲究词典的实用性。而《大辞海》学科卷收录的是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它为读者提供的是有关专业知识的词目,它的读者对象是文化程度较高,基本属于身处专业领域以外、但又有深入了解该领域之需的人士,凡是读者可能查阅的内容均在选收之列,故其收词的范围要比《辞海》宽;同时,《大辞海》是分类编排的,还要兼顾学科的体系。因此,《大辞海》收词需要把实用性和体系性结合起来,除基本的、常见的词目之外,还要收录专业性较强、较专较深的词目,词目必须基本完备。

1.收词纵向深入,注重词目的深度

词目的广度、深度和自成体系是词目完备性的体现。要使词目完备,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重要的词目不可缺漏,如《辞海》美术学科,“王羲之、阎立本、唐寅”等必须收录。二,一些重要的词目,收录了基本词,还要按照学科内部的知识顺序、按概念的大小收录逐层细分出的分级词。三,成对、成套的词目不可脱漏。

《美术卷》的收词注重词目的深度,除了收录基本、常见的专业知识词目以外,还收录了《辞海》美术学科未收、近几年新产生或读者想深入了解的词目。如收录了“后现代主义”“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等《辞海》美术学科未收的词目。有些词目不但收录了基本词,还逐层收录了分级词。如:“通用名词术语”门类中的第一级词“新艺术运动”之下,又收录了第二级词“分离派”和第三级词“维也纳分离派”,后两级词是供读者了解的较深的知识;第一级词“美术”之下,又收录了“儿童美术”“宗教美术”“宫廷美术”“民间美术”“实用美术”“美术网站”等第二级词;第一级词“素描”之下,又收录了“契斯佳科夫素描体系”等第二级词;第一级词“透视”之下,又收录了“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等第二级词。“绘画”门类在第一级词“皴法”之下,又收录了“卷云皴”“披麻皴”“麻皮皴”“雨点皴”“斧劈皴”“解索皴”“折带皴”“叠糕皴”“荷叶皴”“牛毛皴”等第二级词。有些门类还注重成套、成对词目的收录,如:建筑门类,收录了“日本园林”“伊斯兰园林”“英国风景园”“法国古典园林”“西班牙摩尔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园”等成套词目,雕塑门类收录了“室内雕塑”“室外雕塑”,“静态雕塑”“动态雕塑”等成对词目。相比之下,《辞海》美术学科可以不收“新艺术运动”这类第一层面的词目,可以收录“素描”而不扩收“契斯佳科夫素描体系”,必须收录“皴法”而不收“卷云皴”“披麻皴”等;可以选收一两个园林词目,而不必成套收录,也可以不收成对的“室内雕塑”“室外雕塑”,“静态雕塑”“动态雕塑”等词目,而在“雕塑”词目中一并解释。这些不同,都是由两部词典读者对象的不同所决定的。

2.收词横向拓展,注重词目的充实平衡

一部词典是由各个门类、门类下的小门类及小门类下的块面组成的,是由这些门类、块面下的一个个词目构成的。所以,收词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个词目,而要考虑每个词目上下左右的关系,及整个系统的方方面面,也就是不仅仅要看到一棵树,还要环顾整个森林,明确这棵树在森林中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和周围的树相称,这就涉及收词的平衡性。

《大辞海》是按门类编排的,翻开分类词目表,读者就可以了解该学科的概貌,因此收词平衡极为重要,否则就有可能使各门类间比例失调,甚至误导读者。《美术卷》的词目设置,在《辞海》美术学科的基础上做了大刀阔斧的增删和整合,注重词目的横向平衡,着意于新学科新词目的充实和老学科新词目的增补,也删去了一些不重要或过深过细的词目。从词目平衡性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框架横向平衡

每部词典的框架设计都有学科的个性特征,由此构成这部词典的设计理念。《美术卷》有中国美术、外国美术之分,故设计框架时以中国美术、外国美术统领全书,这是《美术卷》框架设计上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横向平衡,这就要求中国美术和外国美术这个大的比例必须大致平衡。这个平衡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除名词术语(含通用名词术语)以外,每个门类都必须有中国美术和外国美术方面的词目,不能绘画门类有中国和外国的词目,书法篆刻门类却只有中国的词目,而缺少外国的词目,这样会出现重大失衡。如《辞海》美术学科着重于中国书法篆刻,外国的未收一词,《美术卷》讲究学科的体系性,这样处理显然存在重大缺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在国外特别是日本有许多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美术卷》为此做了大的增补,增收了近40条,如“嵖峨天皇”“小野道风”“园山大迂”“金刚般若经开题残卷”“李峤杂咏残卷”“白氏诗卷”等。又如,《辞海》美术学科的工艺美术条目偏重于中国传统工艺,缺少外国工艺美术的词目,《美术卷》则有意识地进行了增补,如增收“人形”“友禅染”“复活节彩蛋”“芭比娃娃”等术语,“凡·德·维尔德”“米斯·范德罗”“拉力克”等人物,“朝鲜松木书柜”“清真寺油灯”“北极光之女”“浮雕宝石餐具组”“郁金香和柳叶”“沙特尔大教堂彩绘玻璃”“蜻蜓美人”“图坦卡蒙金面具”等作品。

第二,保持中国美术和外国美术词目量的大致平衡。中国人编美术词典自然要弘扬民族文化,突出中国美术,但外国美术涉及东西方数十个国家,其美术流派纷呈、美术人物群星灿烂、美术作品丰富多彩,如果外国美术词目量远远少于中国美术,显然有悖于世界美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辞海》美术学科收中国美术词目1027条,而外国美术词目仅319条,显然畸轻畸重,比例失衡,故《美术卷》中外国美术条目增加到2300条,和中国美术2400条基本持衡。外国绘画中的人物、作品,《辞海》美术学科分别为196、40条,外国雕塑中的人物、作品,分别为50条、20条,显得过于单薄,《美术卷》则分别增收到399条、129条和114条、89条。

以上的词目分布,既突出了中国美术,也大致体现出世界美术的大格局,符合词典收词讲究平衡的原则。

(2)门类横向统一

门类的统一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每一门类下应该收录哪些小门类应该有统一的规定,不能各行其是。如《美术卷》根据门类的性质,除通用名词术语、机构与团体外,其他七个门类下均有名词术语、人物、作品三个小门类,而不是绘画门类下有“人物”“作品”小门类,书法篆刻门类却不设“人物”“作品”小门类。二是指门类确定后应根据全书的规模、收词量,及各个门类或下属小门类的重要性,匡算每个门类和下属小门类或块面的收词量,以达到各个门类、块面的平衡。如果没有把握好各个门类的词目量,或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词目比例混乱,或甲门类重大词目缺漏,或乙门类词目泛滥,影响全书质量。《美术卷》对各个门类收词量的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中国美术各块面的词目做了大的调整,取得了大致的平衡。《辞海》美术学科绘画门类偏于海派画家,《美术卷》放眼全国,选收各地优秀艺术家、作品,反映了中国美术的总体格局和发展状况。《辞海》美术学科偏重中国画、雕塑词目,油画、漫画、连环画的词目相对较少,《美术卷》对此做了增删,如删去了“石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木版画”等过深过细的名词术语,“湖天春色图”等不重要的作品,增补了“开国大典”“山乡巨变”赵宏本”等油画、漫画、连环画画种的词目。

第二,《辞海》美术学科缺少艺术设计的词目,《美术卷》则做了大的增补,增收词目达200余条,如“多媒体设计”“三维数码设计”“动画造型设计”“卡通衍生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学”等术语,“柳宗悦”“龟仓雄策”“格罗皮乌斯”“范思哲”“蒂梵尼”等人物,“《梦想》封面”“英国科学促进协会旗帜”“玛雅印第安人的神庙”等作品,填补了艺术设计词目的空白,反映了该学科的新发展。

第三,对于摄影学科,《辞海》科技学科主要从名词术语方面收词,《美术卷》还着重于从艺术价值角度收词,既收录常见的名词术语,也根据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增收名词术语、人物和作品,如“集锦摄影”“直接摄影”“画意摄影流派”“自然主义摄影”“摄影分离派”“达达主义摄影”“新即物主义摄影”“数字摄影”“数码摄影”“针孔成像”等名词术语,“王小亭”“吴印咸”“沙飞”“达盖尔”“萨乐蒙”等人物,“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斗地主”“麦客”“窗外”“巴黎车站后方”“乡村医生”等作品。

第四,《辞海》美术学科几乎没有有关鉴藏、艺术报刊的词条,而艺术收藏、投资、研究及相关书报刊物近十年来日趋热门,出于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需要,《美术卷》增收了这一部分的词目,如“美术鉴定”“美术考古”“人文美术史学”“图像学”“维也纳美术史学派”“精神分析与美术史”“瓦尔堡学派”等名词术语,“郑振铎”“伍蠡甫”“王世襄”“中村不折”“矢但幸雄”“贡布里希”等人物,“良友”“书法”“艺术与社会生活”“颜色学”“鹈鹕艺术史”“建筑十书”“绘画透视学”“时间的形状”“光圈”等书刊。

此外,《辞海》美术学科的一些传统门类漏收了一些近几年新产生的词目,《美术卷》也予以增补。如通用名词术语门类立足于世界多元文化角度,增加了“装置艺术”“捆包艺术”“影像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等新的艺术种类的词目,“激浪”“超前卫”“后浪漫主义”等新的艺术流派的词目。这种注重反映最新成果的理念,也是《美术卷》收词的一个特色。

由于《美术卷》收词注重纵向的深入和横向的拓展,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全卷收词比较完备。

综上所述,《美术卷》收词的特点,正是它有别于《辞海》美术学科的特色所在,也体现了作为《大辞海》的一个学科卷,其门类框架注重专业性、学术性、体系性的特点,为收词的平衡、完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收词注重词目的完备,既有纵向的挖掘和深度,又有横向的拓展和平衡,体现了《大辞海》“大”的本质所在。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徐庆凯.专科词典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词目辞海名词术语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赵国春与《辞海》的故事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藏语传统辞书词目编排法探析
《辞海》的创新之路
日语中“V1+V2型复合名词”的分类
——基于《广辞苑》从有无对应动词形角度
我国最大综合性辞典《辞海》启动第七版编纂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医学名词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