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新路径:“四化”同步发展

2013-04-01 23:01查明庆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四化工业化城镇化

查明庆

(池州市委党校,安徽 池州 247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用“四化”同步将科学发展中的任务和目标联系起来、统一起来、协调起来,并归纳为必须坚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认识,标志着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是我们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大战略。

1 准确理解“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

十八大报告对“四化”同步发展的论述,可以简要概括为“131”,即“坚持一条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做到三个要求”: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关键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一个目标”: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同步发展,进而实现现代化。论述非常清晰,一目了然,清楚明白。“四化”同步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要探索实践,要落地结果,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所蕴涵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内在逻辑和改革创新思维。

(1)准确理解“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需要深刻把握“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性。“四化”同步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平衡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一时期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防止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失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在加快推进。但是,从科学发展的要求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并形成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机制,是从战略层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2]。

“四化”同步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现代化基础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短板”所在,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瓶颈,城乡发展不和谐、市民与农民收入不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隐患。要突破瓶颈、补齐短板、消除隐患,必须发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积极作用,发挥“四化”同步发展对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推动作用。

“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形成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不断缩小的同步发展格局,否则就会引发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四化”同步发展这一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来推进现代化进程。

准确理解“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需要深刻把握“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理论内涵和内在逻辑。“四化”同步发展,发展是基本面。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化”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抓住发展,就抓住了“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基础环节和本质;同步推进是基本要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三条主线,信息化贯穿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始终,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四化”同时发力,现代化才有希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点。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看,相对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而言,农业现代化属于慢变量,实现“四化”同步发展、顺利推进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强调“四化”同步发展,着眼点就是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四化”深度融合是同步发展的核心。“四化”的内在关系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推进其他三化发展。在“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在互动中实现融合,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四化”在发展中不仅是单向度的发展,而要在深度融合中实现互动发展,实现融合、相互促进。

(2)准确理解“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需要深刻把握“四化”同步发展战略所蕴涵的改革创新思维。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长期的实践探索也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确确实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做好这一课题,仅凭干劲和决心是不够的。“四化”同步发展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这就需要新思维、新思路、新办法,需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创意而为,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向作用,实现理论逻辑与实践智慧、实践成果的统一,这就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同步推进的创新之路,实现科学发展。

2 科学认识“四化”同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四化”同步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路径和根本任务,在实践中必须科学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四化”同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总的的来说,不外乎两个大的方面,即局部上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问题和整体上的协同发展问题。

(1)局部上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问题。从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到十七大提出“五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发展,再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路走来,随着实践不断的深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就发展水平和质量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

从工业化来看,2011年我国的工业化率为46.6%,工业化发展很快,但我们的工业大而不强,竞争力弱,尤其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60%,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滞后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没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实现整体性转型。虽然我国的工业化总体上处于中期阶段,但在部分地区,工业化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提升后发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从信息化来看,近年来,我国信息业的发展迅速,据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透露,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5.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每10个人中就有4个是网民,网络应用已经十分普及。现在我国的网站数在183万左右,电子商务网站总数2.32万。但就信息化发展水平而言,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仍然存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差、信息化核心技术缺失、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信息获取能力不强、集成共享力度不够、资源开发利用不多、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的国际竞争力弱、信息化水平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特别是把信息化如何贯穿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提升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仍然任重道远。

从城镇化来看,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达到51%,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仅为35%左右[3]。城镇化发展虽然迅速,但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我国实际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滞后,带来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伪城镇化”和“半城镇化”、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建设代替发展等问题突出。除此之外,城镇化过程中还积累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从农业现代化来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农业的装备水平还是综合生产能力,都相对落后,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在农业现代化实践中如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如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将来谁来种地、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等问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新阶段所遇到的主要障碍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4]。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没有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会失去根基[5]。

(2)整体上的协同发展问题。“四化”同步发展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四化”协调发展、同步推进是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既是科学发展中要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也是现代化发展中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成现代化的动力,是现代化建设的四条主线,只有四个方面同时发力,相互促进,同步协调推进,科学发展和现代化才能成功实现。

从整体上看“四化”发展,突出的问题,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参差不齐,“短板”会拖累“长板”。尤其是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使得农业现代化在与工业化、城镇化的竞合中处于不利地位。当前,我国在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加速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在此阶段最容易出现农业资源和要素向城镇加快流失、农业发展萧条衰败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迅速凸显,许多地方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与此都有很大关系。二是“四化”存在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四化”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协调性不断增强。但是,按照同步发展的更高要求,还存在明显缺陷,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不够,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日益引起重视,但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推进信息化与其他三化有效融合,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不足,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城镇化带动工业化都明显乏力。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不力,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这样,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交互影响减弱了,既影响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自身发展,也影响了科学发展的进程。

3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建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成绩明显,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四化”发展水平不高、参差不齐、不够同步、融合不深的问题还在凸显,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局面尚未扭转,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尚未改变,“四化”协同发展问题不少、矛盾突出,影响和制约“四化”同步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等要素仍然存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应牢牢把握“四化”同步发展的规律,切实找准制约“四化”同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在新阶段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新路径。

(1)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规划优先、农业优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子,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规划工作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层次和水平,按照“四化”同步发展,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做到规划先行、规划优先、规划统领;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发展中的“短板”,必须优先发展现代农业,拉升补齐短板,夯实“四化”同步基础。二是坚持发展惠民。在“四化”同步发展实践中,要始终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民生改善。在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城镇化水平的进程中,同步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尤其是同步增加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提高居民收入作为核心任务和目标;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三是坚持科学统筹。“四化”同步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握“四化”同步发展内在的统一性,把“四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用战略思维和科学统筹的方法和能力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一手抓发展提高,一手抓融合互动,在联动、互动、统筹上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形成“四化”相互对接、良性互动、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2)抓住四个重点谋求突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存在自我循环演进又良性互动的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农业发展支撑工业化,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城镇化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有效的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但它们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相加过程,而是相互促进,竞争共赢的合力过程[6]。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核心和关键是“四化”之间的深度融合、互动和协调发展问题,只有“四化”之间深度融合、互动和协调,才能产生协同动力,才能在“四化”之间产生互惠互促、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实现科学发展。一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并进入信息化阶段。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使得我国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任务,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二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很快,但客观地看,工业化和城镇化基本上都是孤立的发展,要加快形成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带动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局面。三是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推动二者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四是坚持改革创新驱动,破解“四化”同步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四化”同步发展,本质上就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在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中,坚持改革创新驱动,通过改革创新来破解影响和制约“四化”同步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等要素,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先行先试,谋求突破。要创新和更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四化”同步发展的理念,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着力构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粮食持续增产、土地节约合理利用、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四化”联手联动与深度融合、城乡公共财政均等化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等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改革户籍制度,解除制约农民进城的制度束缚。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围绕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创新政策,形成有利于“四化”同步发展的政策体系。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制度,通过科学的政绩考核,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保障。

(3)注重人才培养和服务业创新。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在“四化”同步发展实践中,要大力培养本地的企业家、引进外来的企业家;要重视引智工作,大力引进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要重视和加强各类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特别是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力资本,培养会经营、善管理、敢创业、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型农民,让农民主动参与“四化”进程,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服务业的发展是“四化”发展题中应有之意。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通过商业模式、制度、文化、平台等创新,实现服务业的创新发展,通过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来推动“四化”发展,站在全局和“四化”同步的战略高度谋划服务业发展,将服务业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传动器和联动轴,发挥服务业在“四化”同步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7.

[2]彭建强.“四化”同步勾画发展新路径[EB/OL].[2012-11-12].http://yzdsb.hebnews.cn/2012/1112/c_18.htm.

[3]郑奋明.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四化”道路[N].南方日报,2012-12-13(8).

[4]韩俊.中国农业现代化六大问题[J].时事报告,2012(3):8-17.

[5]回良玉.没有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会失去根基[J].中国老区建设,2011(4):6-7.

[6]曹小柯.同步推进“三化”的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0(22):36-37.

猜你喜欢
四化工业化城镇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家乡的城镇化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