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下海”的理想与现实

2013-04-02 04:47主持人罗燕
民生周刊 2013年21期
关键词:下海公职人员公务员

主持人 罗燕

观点VIEWS圆桌

公务员“下海”的理想与现实

主持人罗燕

吴韬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事件回顾

近日,安徽省发布了《关于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务员,申请提前退休进行创业;允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业,可以在3年内保留其人事关系,其间要求返回原单位的,按原职级待遇安排工作。这一政策引起热议。

以发展民营经济或者中小企业为由而鼓励公职人员“下海”的政策并非只此一例。吉林省、云南昆明市、河南商丘市也出台过类似政策。

公务员“下海”能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吗?“下海”之后会带来什么问题?本期圆桌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探讨。

林喆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

吴韬:“下海”解决不了市场问题

白智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80年代、90年代出现公职人员“下海潮”,大多数是因为对市场经济感到振奋,崇拜市场,相信市场竞争。而最近十年,趋势不大好。国有经济具有很大优势,民营经济实力不够,大多数人愿意往体制内走,每年都出现“国考热”,很大高校毕业生把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或国企当就业首选。这说明市场出现了问题。

给“下海”的公职人员很多优惠条件,说明大多数人还是希望留在体制内,市场的吸引力不够大。这体现了政府和市场的倒挂。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大多数人才都在市场,而中国现在是精英向体制内靠拢。当然,这不能怨个人,因为“下海”不可预期,有风险。市场本身、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都有问题。市场机制不成熟,社会是由政府主导的,在政府部门有优势,不愿意去市场,即使推出鼓励政策也没用。

一个良性的社会应该让更多人到市场中去,因为市场是生产性的,创造价值,而政府部门是分配性的,只能进行二次分配。应该形成大政府,小市场。更多的精英到市场中,对改革是有益的。

鼓励公务员“下海”的政策从表面上看有积极作用。公务员有从政经历,进入民营企业后,可以为其争取资源,让企业的经营管理更顺畅,会平衡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地位,也许能让民营企业在某些方面跟国有企业抗衡。

但这样的政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无法扭转民营企业的竞争劣势。现在资源配置权不在市场,很多事情都要政府审批,政府在项目、贷款方面有强大的影响力。必须进行体制改革,放权给市场,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主导的模式。要让市场发育,政府部门退出经济活动,将职能集中到公共服务上。另外,要从根本上改变商人地位不如政府人员的现状,改变“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观念,大家能在市场上实现个人成功。那样,不需要鼓励,优秀人才都会流动到市场上。

林喆:会加大权钱交易的可能性

我反对这样的做法。公职人员往企业走,看上去是支持民营企业,把人脉关系带入民营企业,实际上会加深腐败。民营企业宁可招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不要招公职人员。

公职人员辞去公职之后,去企业任职,肯定是带着与原来所在岗位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企业欢迎公职人员的加入,就是想利用其人脉。如果离职的公职人员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相关的人脉关系,哪个企业愿意接受他?企业看重退职官员,也是看重他们手上的关系。如果这些关系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施展,发挥作用,他们的身价就会提高。

事实证明,公职人员“下海”后,会利用各种关系,疏通环节,使原来复杂的政企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这相当于把权力带入市场,会加大权钱交易的可能性。

用鼓励公务员“下海”的方式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当地政府管理理念落后的表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很奇怪。

这也说明公务员管理制度上有欠缺。公务员应该有禁入领域,不能在任职领域中干下去,不能在跟原工作有关系的领域工作。这一点应该从制度上加以防范,怎么能鼓励呢。

如果不能保证他以后不利用关系开展经营活动,那现在就不能鼓励“下海”。与其以后出了问题再纠正,不如现在做出规定。

白智立:背后是人事管理制度欠缺

鼓励公职人员“下海”的政策从整体上来说,弊大于利。

以公共部门的人才,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不一定能有很好的效果。有能力的公务员还有晋升空间,可能不愿意离开,而没有能力的公务员更不愿意放弃铁饭碗,所以这种鼓励“下海“的政策很难达到分流的目的。

用鼓励公职人员“下海”的办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在逻辑上存在问题。公共部门应该更好地做好服务,培育民营经济。让公职人员带着一定的政府资源“下海”,可能给市场经济带来扭曲。

出台类似的政策,也跟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有关。地方政府公务员,40岁以后晋升空间就很小了,尤其是乡镇的公务员,最高只能升到正科级。年龄大了之后,占着岗位,影响政府的效率。以前一些地方出台过内退的政策,保留劳动关系但又无须在岗。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推出的鼓励公务员提前退休进行创业的规定还是符合《公务员法》的,但是关于事业单位人员创业的规定,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各地实行的政策不一样,存在很多的临时性、变通性办法。这也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欠缺。

现在一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还在大量雇佣临时工、协管,为什么不能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公职人员往往存在 “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很多公职人员年龄大了,级别高了,就不好管了。即使不能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也不愿意去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所以需要对公共部门的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形成更好的人才配置机制。

□ 编辑 罗燕□ 美编 徐政

猜你喜欢
下海公职人员公务员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职人员成“黑老大”获刑20年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篮球公务员
FORBIDDEN MONEY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主体比较研究
Forbidden Money
蒸发波导下海杂波对雷达探测的影响分析
刘士海 ● 绘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