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的窄门
——民间叙事“三兄弟”类型的母题解读

2013-04-02 06:08潘晓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活命三段式老三

潘晓娟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阿尔奈—汤普森体系”(即“AT 分类法”)对民间故事按照情节进行了类型和母题的归类。在这个归类系统中,有一个名为“三兄弟”的类型①,其中此类型的部分故事均包含有“对勇敢的考验:任务”②和“最小的儿子获胜”③两个母题。这些故事与弗·雅·普罗普定义的神奇故事④内容大致相合。本文所要谈到的这些神奇故事运用超现实的情节,让我们看到在个体成长乃至成为成年人的仪式中,人性的复杂多样、待人处事的不朽规范和获得尘世幸福的无二法门。此类型文本在国内外的民间故事中都可见,在国内故事中,尤多见于少数民族故事。笔者遴选了两个故事文本进行分析(德国的《活命水》⑤,达斡尔族的《三兄弟》⑥),运用弗·雅·普罗普研究神奇故事的31 个功能项的分析方法,逐步描绘故事的细致形态,并由此发现隐含在故事深层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因素。

弗·雅·普罗普研究神奇故事共归纳出了31 个功能项,本文选取的两个文本并未完全涵盖,下文只按顺序列出涉及的功能项。

1.对头给一个家庭成员带来危害或损失。

父亲的生命受到威胁,需要活命水来延续生命(《活命水》)。

1a.家庭成员之一缺少某种东西,他想得到某种东西。

父亲想要得到梦中的白马(《三兄弟》》)。

2.灾难或缺失被告知,向主人公提出请求或发出命令,派遣他或允许他出发。

文本的主要人物是三兄弟,老三为核心主人公。一个老人说活命水可以救老国王,三个儿子自告奋勇去找活命水(《活命水》);兄弟三人为了让父亲高兴,走出家门去找白马(《三兄弟》)。

3.寻找者应允或决定反抗;4.主人公离家。

三兄弟先后出发(《活命水》);弟兄三人一起出门,然后在岔路口分别出去寻找(《三兄弟》)。

5.主人公经受考验,遭到盘问,遭受攻击等等,以此为他获得魔法或相助者做铺垫。

三个兄弟都遭遇到类似的考验,老大老二都无法通过,老三能够经受考验:三兄弟都遇到了和他们打招呼的小矮人儿,如果瞧不起小矮人令他生气,就会受到他的诅咒,两个哥哥因此而被诅咒,陷在了峡谷中,进退不得,而老三因为他的谦卑获得了小矮人的赞赏(《活命水》)。

直接描写老三遇到的磨难:在三岔路口,大哥二哥分别争选了挂有“有福分的人走这条路”和“万事如意”的牌子的路,老三只好选择挂着“困难重重如愿以偿”的牌子的路(这样的路牌指示本身就是对心理的考验),走到大海边,看到白马并骑了上去,白马或海边猛跑或腾空而起或狂奔乱跑,想要摔掉这个年轻人(《三兄弟》)。

6.主人公对未来赠与者的行动作出反应;7.宝物落入主人公的掌握之中;8.主人公转移,他被送到或被引领到所寻之物的所在之处;9.主人公与对头正面交锋;10.对头被打败;11.最初的灾难或缺失被消除。

故事中每个老三都凭借勇敢、善良、无私、宽厚、仁爱,靠着自己的能力经受住了5 项中提到的各种的考验:《活命水》中老三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别人并同时获得别人的帮助,实现了找到活命水的愿望;《三兄弟》中老三勇敢地制服了白马。

12.主人公归来。

主人公与其他两个兄弟在约定的地方见面,继续赶路回家,但在归途中,出现了老三被老大老二陷害的情节。

1 再次出现。弟兄们盗走了弟弟的所获之物。

《活命水》中两个哥哥用苦涩的海水换掉了活命水,使得喝了小王子送上的海水的父亲病情加重,他们趁机告状说弟弟想毒害父亲,然后他们用盗来的活命水让国王康复,赢得了国王的喜爱,国王迁怒于小王子的“歹意”,决定让猎手枪杀他,猎手不忍,于是小王子逃亡于森林深处;《三兄弟》中两个狠心的哥哥偷偷挖了个陷阱,使计让弟弟掉了进去,他们领着白马和仙女回家。

13.主人公以让人认不出的面貌回到家中或到达另一个国度;14.假冒主人公或对头被揭露;15.敌人受到惩罚。

《活命水》中小王子曾经帮助过的三个国家的国王送来谢礼,老国王后悔对幼子的残酷,原谅了幼子,小儿子回来向父亲讲述了两个哥哥欺骗威吓他的事情,两个哥哥害怕父亲惩罚他们,逃到远方终生没有回来;《三兄弟》中老三告诉了父亲自己被哥哥们陷害的事情,两个哥哥羞愧地上吊自杀。

16.主人公成婚并加冕为王。

《活命水》中小王子娶了曾搭救过的公主;《三兄弟》中老三娶了和白马一起来的仙女十姐。

综观上述两个文本,每个故事中面对任务的三个兄弟都尚未成婚且都已到了成人的年龄,他们遇到考验勇气的难题,或不通过或通过。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年轻人长大之后都要进入社会,带着父母的鼓励和祝愿(或者带着家庭的负累),学会一些生存的技能,接受社会的考验,经历人生的坎坷,获得精神的成长,也慢慢获得物质幸福(喜欢的爱人、丰足的财富、美好的家庭等)。两个文本正是年轻人成长乃至成年的蜕变过程的隐喻化、完整性呈现,故事中的三兄弟离家象征性地暗示了年轻人必须摆脱心理上的家庭安全感而出去“寻找自我”,寻求独立,成长强大,同时此类型的故事或许与原始民族的成年礼仪式也有着远古的关联。

普罗普曾在分别考察了故事与仪式、神话、原始思维的关系之后,认为原始民族的成年礼仪式是神奇故事的远古基础⑦。在世界上各民族的最初期,成年礼仪式是普遍存在的。原始的成年仪礼尤其是男性的成年仪式中,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严酷的身心折磨是常见的考核方式。这些仪式具有多重意义,既考验年轻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激发年轻人顽强的生存意志,也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其在生活中能有独当一面的担当,还培养了年轻人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晓谕成人世界的辛苦和不易,从而让他们有预期有准备地去承担未来生活的重担。原始的成人仪式所采用的考验方法多种多样:突然改变生存环境,将十几岁的年轻人带往远离父母亲朋的陌生之地;让年轻人生活在人为制造的艰苦环境中,对饮食、行为、仪态举止等都严格限制;通过沉重的体力劳动来培养年轻人的吃苦能力和忍耐能力,如远距离行军等;接受鞭打等肉体痛苦和施行损伤性手术,如割礼、文身、凿齿等;制造阴森恐怖的场面,锻炼年轻人的惊吓承受能力等⑧。上述手段出现于不同地域的成年仪式中。不难发现,故事中的考验与成年礼的考验方式有些相似,所以故事中的考验是对现实世界成年礼仪式的隐喻式的解读。

每个故事文本的结局都是老三最勇敢、最好运,是唯一完成任务的人,并借着完成任务的机缘结婚娶了公主(《活命水》)或仙女(《三兄弟》),属于“最小的儿子获胜”的母题,在阿尔奈和汤普森的分类法中,这个母题归于“命运的颠倒”的总目之下。汤普森这样分析最小的儿子的成功:“正经地说在所有这类故事中,最年幼的孩子也是看来特别没有前途的,既因为表面上无能的习气,也因为别人一贯把他们看得不可救药。但纵然对此品质作了着重描写,可千万别忘了这些男女主人公的特点就是他们最年轻。”⑨最小的儿子获胜仅仅是因为年轻,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吗?笔者认为,这是从民间故事的故事结构、事件需要和人类共通的人生观为出发点而产生的结局。

故事结构是文本的纲。罗伯特·麦基曾这样定义结构:“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⑩两个文本都“对事件进行选择”,然后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三段式结构:三兄弟先后出发形成一个三段式,老三遇到三重考验又是一个三段式,有时候一重考验里面又分了三步依然是一个三段式。之所以采用“具有战略意义”的三段式的结构,是为了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曲折变化,因为现实生活中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毫无波折就取得结果的故事终究让听众听着了无生趣,而三次经历正好恰当地满足了观众的情绪需求。所以结构上安排三兄弟先后冒险,最终出现了“最小的儿子获胜”的结局。

三段式的结构“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这也是故事的核心价值所在。参照前文5 功能项至11 功能项和1 再次出现的功能项,我们发现,老大老二扮演的是负面的角色,他们或贪图权贵(《活命水》中老大老二想要继承王位),或“心狠手毒”(《三兄弟》中老大老二陷害得到所找之物的弟弟),或胆小怕事(选择好走的路)。与他们相反,老三扮演的是正面角色,心地善良,孝顺父母,勇敢胆大,乐于助人,所以在寻找的路上得到了很多帮助。从人类普遍的内心价值评判和情感出发,“最小的儿子获胜”也便理所当然。同时,这种人物角色的安排也向听故事的人宣扬和肯定了善恶有报的因果观念。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这些故事所传达的“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是对恒久之问“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才能实现自我、获得成功的人生”的真理性回答。文本中的老三,孝顺恭敬,善良真诚,有责任心,无私勇敢,宽厚仁爱,经历重重考验与磨难,最后都得到了美丽的妻子、富足的生活、和睦的家庭,而这正是现实中普通人热切追求的尘世幸福。故事中老三的成长昭示了男性个体迈入成年获得自我实现与人格成长所需具备的品质,那也是确保通往幸福的路途。正如《圣经》中所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第七章,第13-14 节)是的,引导老三进入幸福之门的,是那锤炼完美品质的磨难之路,是通往幸福的窄门小路,而老三也正是那少数找到幸福永生之门人群中的一个。

注释:

①②③⑨(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564 页,第593 页,第603 页,第149 页。

④(俄)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普洛普:《故事形态学》,贾放译,中华书局,2006年,第87 页。普洛普这样为神奇故事定义:“从形态学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始于加害行为或缺失、经过中间的一些功能项之后终结于婚礼或其他作为结局的功能项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神奇故事。”

⑤(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话全集》,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230-325 页。

⑥萨音塔娜:《达斡尔民间故事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41-143 页。

⑦贾放:《解读文本与历史的关系》,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年刊》,学苑出版社,2002年,第325 页。

⑧《风俗民俗之人生仪礼》,http://kczy.zjut.edu.cn/msx/kejian_7.html,2010年4月8日。

⑩(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周铁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第39 页。

猜你喜欢
活命三段式老三
地震时是躲是逃?
依据文本特质,有效落实“三位一体”王君
我不用,我打车
游戏教学法在“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诛心
浅谈如何提高预科班基础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王老三进城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三段式多学科整合改革
天问
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