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SPT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3-04-02 07: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滁州外贸国际贸易

李 芳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1 滁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SPT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1 学校定位

滁州学院是一所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现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化学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等15个教学机构.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化学等专业被批准为首批应用型专业.

滁州学院办学定位:努力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办学质量,鲜明办学特色的多科性、区域性、应用型本科大学,即是立足滁州,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应用型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是应用型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经济、管理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和三资企业从事外销、报关、报检和单证人员以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涉外管理人才.而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适合应用型专业的培养模式.

1.2 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部需求萎缩,企业用工减少.与此同时,企业急切招人但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高校培养的学生极力找工作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从而造成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的人才有些脱节的现象产生,但这些情况只是结构性失业造成.许多企业表示,他们需要的是能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外贸人才,而目前高校培养仍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毕业生缺乏对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具体程序和方法的了解.因此,培养面向国际市场、符合现代国际竞争需要、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外贸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1.3 区域性经济发展需要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截止2011年底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贸易国.随着全球产业不断转移到我国,而我国的产业从东部又不断转移到中部和西部地区,再加上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实施皖江城市带规划的推出,以及滁州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安徽省东大门的地级市,对滁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截至2010年底,滁州拥有进出口企业1089家,进出口额完成6.88亿美元,外贸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出口额进入全省前三名.滁州海关和商检局正式获批筹建.但同时人才软肋一直是制约滁州市乃至安徽省外贸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据调查,滁州市很多从事外贸的人员都是由内贸转型到外贸的,专业型的人才如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严重缺失,而既会跟单单证又懂业务操作的复合型外贸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发(如滁州天大钢管遭遇到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国际贸易营销能力不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既懂外语、法律、贸易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

因此,我们所提出的SPT即“成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是分别针对于学院的办学定位、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和区域经济需求科学制定的,它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成为贯穿始终的一条新的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此项目具有更强的实际意义.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SPT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

SPT是SUCCESSFUL PRACTICAL TALENT的英文缩写,其意思为成功的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

成功的应用型人才其核心是“应用”二字,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其最关键特征是需具有专业知识素质和实践技能素质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即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性、应用性[1].SPT模式培养下的外贸人才要比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知识深厚,又比传统本科生实践能力强,是本科应用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同时更强调综合创新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强调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知识和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将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结合,提出培养大批与国际接轨、外贸行业所迫切需要的高端外贸人才.

从教育理念上讲,SPT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体培养目标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更新、调整专业课程,开拓新的应用方向,采用教学、科研、产业相结合的全新培养模式,重视应用性、前瞻性和开放性,形成一种灵活、立体的培养模式.

总之,滁州学院培养成功的应用型外贸人才就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素质、知识、能力三个体系,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具备极其强烈的市场意识,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小六子的母亲是个贤惠的女人,这一点我深信。她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寂寞难耐,我看得出来。她日夜期盼着小六子能够快快成人。她的生活里几乎没有多少内容了。对此我自然会抱有一份同情的。但同情对她来说值不了几分钱。这样的同情狗屁不是。

3 滁州学院SPT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SPT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SPT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分析SPT内涵的基础上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此针对这些原则构建的方案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1.1 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实际需要

在SPT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充分考虑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国贸人才发展趋势.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希望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教学能与外贸岗位对接.同时约有76%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2],这说明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极为重要.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应教给学生外贸岗位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应当加强与此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态度的教育,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1.2 考虑学生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当前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加强研究毕业生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使专业定位、招生规模等都能按市场规律变化而变化.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受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也经常更换职业岗位.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的具体知识技能要求,而且也要关注其日后择业所需.不仅应使学生获得当前就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获得继续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3.1.3 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外贸行业的岗位规模在迅速扩大的同时,岗位结构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由于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3.2 SPT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

为实现“SPT”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培养既懂外语又懂专业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的人才,我们构建了如下方案.

外语模块:除去大学公共英语之外,在外语模块中重点是设置培养外语应用能力的课程,如英语口语、外贸英语函电、行业和专业英语、商贸英语翻译等.

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并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拓展.主要分专业必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和国际经贸谈判等课程,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3].专业选修模块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来设置课程,可进一步分为国际货代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合作方向等子模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至少选择其中一个子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专业领域内拥有一项核心技能.

实践能力模块:具有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必需的专业操作能力,如国内外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国际商务谈判能力、进出口业务交易磋商能力、信用证审核能力、外贸制单与结汇能力、合同签订能力、撰写各种外贸函电能力、跟单履行合同能力等.

职业资格模块分为资格证书模块、职业辅助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其中资格证书模块侧重于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训,包括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这一模块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学生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情况选修一至两个证书的培训课程.职业辅助模块是针对学生缺乏对产品、目标市场的了解而设置的,侧重于传授职业中必须的相关知识,如可以开设机电产品、纺织产品、欧盟市场、北美市场、区域经济组织等课程,这一模块同样属于选修课程[4].职业拓展模块是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满足个性化需求设置的,是更深层次的专业教学,该模块可以根据市场对高层次外贸人才的需求分成国际商务谈判师、涉外律师、国际贸易研究咨询员等子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职业规划考虑选修一个子模块,也可以放弃选修.

综合素质模块,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思想素质中应突出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中应突出博学多才、视野开拓;专业素质中应突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应突出灵活的反应力、良好的控制力、较强的适应力.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5].公共选修模块包括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人文科学选修模块包括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课程,主要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人文科学素养.

和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该课程体系增加了职业资格模块、职业辅助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丰富了人文科学选修模块和自然科学选修模块,更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综合素质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加强以及职业目标的实现.

3.2.2 专业方向上

为更好地培养SPT人才,在专业方向上有以下设想即大学一年级不分方向共同培养;二年级开始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即方向分流;三年级开始与就业接轨的专业方向安排;构建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2.3 SPT人才培养体制上

在培养主体上,应建立多主体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包括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构建与行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大胆探索校——校、校——企合作教育方式.定期选派学生到全省高校联盟等高校交换学习,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开展SPT成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作.

3.2.4 师资保障机制

为培养SPT成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就必须有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但目前滁州学院国贸专业老师都是硕士出身,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实践能力尚待提高.这就要求必须通过不同途径来解决此问题.可以内培外引,即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或与外贸有关的行政职能部分去挂职锻炼,鼓励教师下基层、到企业,积累行业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改变单纯引进学术型人才的做法,注意引进有行业实践经历的人才;最后鼓励教师报考国贸专业有关资格证书和带领学生参加国家、行业协会等各层次的外贸比赛,进而获取实践能力.

通过对课程体系、专业方向、人才培养体制和师资保障机制上进行SPT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进而把外语、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这三个应用型外贸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较成功地实现滁州学院“SPT”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

〔1〕韦霞.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2〕江维国.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闵建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7~20.

〔4〕沈红.外语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思考[J].2012(12).

〔5〕王书侠.越秀“SPT”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内涵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猜你喜欢
滁州外贸国际贸易
《滁州西涧》(草书)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