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对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动机的规范与促进作用

2013-04-02 07: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归因排球学习动机

刘 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 军事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847)

1 引言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激励、规范与指引的作用.学习动机是一个由多种动力因素构成的心理活动体系,主要包括:学习需求、学习信念、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等内容.学习动机的形成,除去要具备上述内容外,还需要正确的学习目标加以激发、引领与促进.因此,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产生,是一个在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学习目标引导下,对各种动力因素激发与调动的过程.现阶段,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高校排球教学的目标制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间形成较大偏差,这种不合理性的存在,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误导或制约,并由此造成了高校排球教学实际效果低下的严重后果.基于此,本文运用归因理论对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动机缺乏目的性与指向性的成因进行解析,并对归因理论在学生正确学习动机产生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作用进行阐述,其目的在于切实把握高校排球教学与社会需求实现同步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引导与促进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形成、发展与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与参考,进而有效地推动高校排球教学的健康发展.

2 归因理论的内涵

归因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的激励理论,所谓归因是指通过环境的控制,来对人的行为产生激励或促进,进而对人的行为过程进行因果的解析与推论.在一般情况下,社会个体在对自身行为进行解释时,倾向于情景归因;而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时,则倾向于性格归因.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F·海德于1958年在其编著的《人际关系系理学》著作中,从通俗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该理论主要用以引导人们如何解析日常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成因,海德将事件的成因归纳为两种,一是内因,主要包括社会个体的情绪、态度、品格、德行以及能力等自身因素;二是外因,诸如社会环境、生活压力、自然条件以及工作情境等等.实施归因的原则主要包括共变原则与排除原则,其中,共变原则是指特定的原因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特定的结果,即原因决定结果.排除原则是指当内外因中的任何一方面足以对事件的成因进行充分的解释时,那么就可以将另外一方面的因素排除.

归因理论作为对人的行为后果进行全面解释的理论,有利于对人的行为取向进行不断的修正,以使之与行为目标形成有机的适应性与同质性,进而提高行为效果.通过对自身行为的归因,能够辨析行为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与消极因素,从而达成“除消兴利”的目的,以维持自身行为发展的实效性.因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各领域理论的融合性发展趋势,决定了归因理论对于高校学生正确的排球学习动机的形成,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规范与促进作用.

3 高校学生正确的排球学习动机的形成条件

3.1 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教学目标的引导

教学目标对于学习动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动机的形成而言,其先决条件在于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传统的高校排球教学中,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学目标的制定仅仅拘泥于对学生排球技能的培养,因而凸显出明显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因而严重地制约与限制了学生具有适应性以及彰显目的性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培养目标已从单一的技能型向着全面的能力型发生着全新的转变,由此也触发了排球教学整体目标的改革与创新,一种以提高学生排球综合素质能力为核心思想的目标体系已逐步形成、发展与完善,这对于高校学生具有时代适应性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船造了有力的条件.

3.2 学生具有适应性与接受性的学习心理的形成

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了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地位的转变,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弱势群体”转变为教学的主体,形成了一切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本目的的新型教学体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在心理上对新型排球教学体系的内涵、功能与作用达成有效的适应,使之能够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开展全新的排球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在心理上达成对新型教学体系的接受与认可,以便于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唤醒自主学习意识,为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打下心理基础.

3.3 正确的自我发展取向的确定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便于为其自我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对于排球学习而言,实现自主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在于自我发展去向的择取.在传统的高校排球教学中,由于实施具有强制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受到严重的制约,因而,学生在被迫进行被动接受式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择取正确的发展取向.由此也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与维系.因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必须引导学生择取正确的自我发展取向,并以此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目的明确的引领与规范,确保其自我发展的目标与自我发展取向保持有机的一致性.

3.4 对于排球运动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

高校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理解认知能力的特殊群体,当他们对于某一事物的本质达成较高的理解与认知程度时,会形成较为强烈的更深层次的探求欲望,并能够制定出较具合理性的探求取向与途径.因此,在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形成,应引导学生提高对排球运动内涵的理解与认知水平,提高其对于排球运动所具有的健身、娱乐、完善心理以及增强品德修养等重要功能的认识程度,进而激发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其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创造有利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归因理论对高校学生正确排球学习动机形成的规范与促进作用

4.1 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提供导向,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的产生

归因理论的重要作用在于透析事件成因的实质,以便于在未来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控制,使其结果与预期目标达成一致.在传统的高校排球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造成了广大学生排球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动机呈现出狭隘性与片面性,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低下.通过归因理论对此结果的解释可以得知,造成此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排球教学的目标设置与社会发展的需求间存有极大的偏差.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必须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对高校排球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置,以对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形成提供规范性的保障,进而避免因目标的模糊而致使学生学习动机凸显随意性与盲目性现象的发生.

4.2 引导学生择取正确的发展途径,消除消极因素的误导

在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取向要受学习目标的引导与学习动机的驱使,其中,学习动机的驱动作用是实现行为取向与自我需求同步发展关键环节.现阶段,高校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行为取向与自我需求间存有偏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动机的驱动作用的失效.因此,运用归因理论对此现象的成因进行解析,能够有效地明晰积极与消极因素的实质,进而实现对积极因素的维护与保持,以确保其正向影响作用的发挥;同时,能够对消极因素进行有效的摒弃或化解,从而消除其负面作用的影响.使得学生在确定正确发展取向的过程中,排除干扰,走出困顿,进而形成目的明确的发展目标.由此,不仅能够引领正确学习动机的建立与发展,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的驱动作用.

4.3 提高动机发展的实效性,实现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去伪存真”

动机实效性的凸显是决定动机正确与否的重要条件,相对于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动机而言,其正确与否主要体现为动机的发展取向是否能够与自身的需求形成有机的同步发展.归因理论认为,影响事件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因与外因两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的内在结构元素多种多样,都会对高校学生正确的排球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而运用归因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切实把握消极因素的实质所在,进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其进行有机的修正或规避,从而彻底消除其负面的影响.因此,运用归因理论的导向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排球学习动机的实效性,促使其学习行为能够有效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其实现自我健康的发展,“去伪存真、轻装上阵”.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40-348.

〔2〕张兴贵.成就动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1):101~105.

〔3〕韩民,王欣.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京高等教育,1998(1).

〔4〕郑颂平.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79-82.

猜你喜欢
归因排球学习动机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