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关系对体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的影响

2013-04-02 08:46林楠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林楠楠

(东北石油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教学关系对体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的影响

林楠楠

(东北石油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教学关系的解决是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科学化的一个重要保障,处理好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教学关系的影响,在评价过程中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监督评价体系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教学关系:质量监督 :评价;矛盾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体育教学出现了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随之而来的是符合这种课程结构的课程评价改革,但大多数研究都是研究针对学生的课程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这方面的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既是相互结合,又要相互区别,把二者更好得区别与结合,会使教学质量监控更加完善和富有现实意义.

1 教学关系在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的矛盾关系

教学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人文关系和社会位置关系,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包括对师生之间教学关系的评价,也就是说教学关系从属于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同样说在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过程中,教于学,师与生的人文关系和社会关系将决定其监控的实施方法与制定评价的尺度.

1.1 教与学的矛盾统一性

教学是双向活动,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二者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主题组成教学活动本身,缺一不可.教学是学校的基木任务,更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主导者,而学生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受体,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教学效果的评价都是由学生的学习得以反馈,教学任务是以实现学生的学会为目标,所以学生既是授课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根据这一主旨,评价教学质量,就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简单的依靠学生自身的素质,更要依靠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从而是每个学生尽可能快、多、好的接受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辅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共同组成教学评价的内容.所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相互制约的矛盾性,因为教和学的进程中如果不能和谐统一将会对彼此产生负面作用.但作为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又彼此相互依存,各自以对方存在为前提,各自影响对方的进程,只有教师科学的采用教学方法,手段,学生不是被动,而是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才能是教学良性发展,从这一点说,教与学具有相互统一的特性.因此教学质量评价要处理好评价标准过程中教学关系的影响,正确处理好教学关系,在评价过程中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监督评价体系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1.2 教学关系中主客体的审视角度

对教师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知识的主要传播媒介和途径,其作用不可忽视,对于教师本身而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针对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而制定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和教育作用方面有很大作用,因而更看重的是学生评价,但教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本身素质,从侧面反映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很多学生认为,学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身,也取决于教师教的好与差,因而出现了平时谈话中的“我没学到什么东西”等话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把自己知识的摄取归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虽不客观,但很普遍和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所以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得制定势在必行.

2 怎样理解矛盾关系

2.1 认清教与学的关系

从认知过程看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主观世界,接受前任积累总结的知识经验.在这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任务、目的,教导学生逐步掌握系统地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本领,使学生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完成由不懂到懂,不会运用到运用自如的过程.

从交往实践角度看,教师与学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执行者和创造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各关系中的位置怎样,有什么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质量,因为教师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塑造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的过程.这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其自身社会化积极实现的实践活动.

因此,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不仅是学生技能的掌握效果的评价,而是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对没有的实践活动进行认知,对已有的实践活动进行修正的过程和效果评价.

2.2 正确认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宗旨是通过体育手段达到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由于学生存在不同的个性特征和生理特点,而且就一个个体而言,学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都有不同时期的特点,也就是说教学要与学生发展的各个时期相适应,还要横向兼顾不同个体自身具备的知识特点、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过程的有的放矢,有针对性,也就更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更好的发展.

2.3 正确认识统一与特殊的关系

统一是指整体的教学任务、目标是一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要符合人体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结构、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符合人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这些得到完美的统一,才能使学生在这个前提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教学效果也会得以必要的保证.特殊性是指教学方法,手段要有针对性,要不断根据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水平去变化和改进,使之符合个性差异和特殊要求,这些都充分体现统一要求与特殊对待相结合的原则.

2.4 正确认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主动的去接受这些规律,按规律教学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保障,如果被动的去接受这些规律,会逐渐有悖这些规律,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就师生而言,教师的教要主动,这样才能认真和采用正确的方法、原则和手段,才能用“心”去教,否则被动的去教,只能使身心疲惫.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才能有效果和有效率的接受教师指导,而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不仅使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取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对教师的教学心理和教学行为产生疲惫感,影响教学过程的发展,其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2.5 正确认识教学要素的合力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具有特定目标(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特定任务(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特殊过程(教与学的过程)沟通模式进行人际交往过程;是教师通过传递,沟通,交流的手段,利用语言、动作表象、组织安排等形式与学生的听、看、想、问、动等学习形态进行动态交流的过程.有这些教学要素的交流必然有心理活动的参与,有心理活动必然有“力”的体现.“力”的性质与大小也决定着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心理参与理想和人的交流过程与结果.所以,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力的载体,缺一就不可能形成有效地交往合力.这个最终合力表现为吸引还是排斥,决定了学生和教师心理距离状态,从而引导了其物理距离的趋向,最终的表现为学生及教师与体育课程教学的亲密或疏远.

3 评价内容的确立

3.1 教师评价内容

首先,要监督和评价教师在教法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如果不注意从全面教育的角度去考虑,就会使教学产生片面性和误导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监督与评价教学的组织形式,即在教学中,运用教法时,要正确处理体育教学的各要素的关系,只有把有形和无形的各要素融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合力,将物理学中的“力”的概念引入体育教学过程的分析当中,借鉴自然科学规律,把宏观与微观的层面结合起来,从这一角度探析体育教学过程和客观规律,从总体上把握体育教学的动态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优化.

3.2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关系

通过教学矛盾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既要评价学生提高幅度得结果评价,又要注意评价学生得认知水平,学习态度,情意表现,思想道德等方面得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评价得到检验和显现,这是二者的相互联系,但是如果把对学生的评价完全作为评定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就是不全面的,既不客观,又没有考虑到教学矛盾的双方关系,这是二者矛盾之处,很多评价体系都有这一缺点,最后只能是形而上学.

4 结束语

我们所进行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不仅仅针对学生或教师,而是牢牢抓住教学过程的一对基本矛盾,即“教”与“学”,脱离了哪一方面,矛盾都不能得到解决,所制定的监督与评价体系也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所存在的弊病终究有一天会因为矛盾没有解决而显现出来,根据这一矛盾,我们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是其既互相联系,互相辅助,又可以互相监督,实现科学化的监督与评价体系.

〔1〕席占田.学校体育教与学的关系研究.郑州航空下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2〕任海龙,马玉语.教师教学质量的跟踪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6).

〔3〕王连红.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思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G 807.4

A

1673-260X(2013)02-0134-02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