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06 22:22李亚渊荣县农牧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1期
关键词:荣县农机化农业机械

□李亚渊/荣县农牧业局

荣县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与思考

□李亚渊/荣县农牧业局

荣县的地貌以丘陵为主,全县有耕地5.59万hm2。如何在丘陵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基层农机工作者长期思索的问题。根据荣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笔者对丘陵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如下看法。

1 荣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概况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加快推进,荣县农机逐步由主要从事加工业、运输业发展到基本涵盖农、林、牧、副、渔及耕、种、播、收、加、运各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农机化发展进程。到2011年底,全县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37.2%,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3.78万kW,大中型拖拉机31台,变形拖拉机140台,农用运输车2 307台;机动脱粒机34 697台,耕整机6 884台,小型联合收割机26台,插秧机7台;排灌动力机械8 194台(其中电力提灌站383处413台/13 868kW),农用水泵21 250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15 977台,农业机械净值10 186万元。全县年机耕作业面积6.79万hm2,约占总种植面积的90%;机电灌溉作业面积4.64万hm2,机械植保作业面积1.37万hm2,机收面积0.15万hm2,机械脱粒30.2万t,机械加工农副产品42.7万t。全县共有农机户25 447户(其中:农机专业作业户3 521户),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6个,二级农机维修点4个,农机经销网点93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9 650人。农业机械化作业己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荣县农机化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农机化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二是农机需求与农民购买力不相适应;三是农机与农艺脱节,农机很难适应农作物耕种方式;四是分散小农机与推行集约化生产不相适应;五是农机投入与产出不相适应,难以充分发挥农机资源社会化效应;六是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弱,特别是基层农机技术及管理人员老化,推广经费缺乏。

2 荣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荣县发展农机化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农机作业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机化发展需要坚持的原则是: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二是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三是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四是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发展农机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46.2万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建1个“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园区(基地)”,带动全县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00个,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4个;力争全县机耕便民道通达率达到70%;全县机电提灌站完好率达70%,灌区保灌率达到80%以上。

3 荣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及其工作重点

荣县农机化发展的工作思路是:继续加大和完善现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化政策宣传落实,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积极发展农机销售市场、农机作业市场和农机维修市场;加大农村机电提灌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行节水灌溉,加快乡村道路及田土机耕能力建设;依托发展以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专合社,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走出一条“政府扶持、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根据荣县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机化进程实际,今后全县农机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快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和经济作物机械化,加强提灌机具与渠系配套、喷滴灌设施网络化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先进适用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农村运输机械。二是建立农机化试验示范园区(基地),示范带动农业机械的加快推广。三是扶持壮大农机制造业,更好地打造“小农机荣县造”这个品牌,促进农机制造业做大做强。四是推行农机服务专业化、市场化。五是进一步规范农机流通和维修业,提高经营者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机正常、有序发展。

全县农机化发展的工作重点:一是强化耕地整理,打好农机化基础,对农田实施调形改造,大力实施以格田整理,加强以田间耕作道路、干道连接基地公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为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创造基本的作业条件。二是加快推广实用农业机械。充分利用荣县农机制造基础,推广轻便、耐用、低耗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加大灌排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加快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推广,提高灌排设备装备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三是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探索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加强农机与水、肥、种、药等生产要素协调配合的机理研究,构建农业机械与农作物种子、农技、土肥、植保等推广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农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喷药等农艺措施,为机械化作业营造良好环境。四是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农机专合组织,促进农机专业大户和种粮大户合作,推动“两户”互动,示范带动高效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培育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加强组织引导,推动农机跨区作业由小麦向水稻、玉米等大宗农作物延伸,由机收向机耕、机插、机播等环节拓展。五是加强农机化实用人才培养。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开展农机使用等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同时,加强在岗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和试验鉴定人员的培训,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六是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创新推广机制,提高推广服务能力。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性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的广泛应用。七是强化农机安全使用监督管理。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健全作业、维修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机作业、维修服务,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增强农机应用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害农民行为,营造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4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撑条件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增大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机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农机化工作责任制,将农机化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相关部门要共同推进农机化发展,切实加大扶持农机化的力度,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和农业经营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机化投入机制。

(2)抓好示范,典型引路。具体分三步走,一是从2013年起用3年时间在荣县乐德、过水等镇建立666.67hm2农机化综合示范园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辐谢带动全县推广;在越溪河流域建立1.33万hm2优质柑桔“果-畜-沼”产业带、旭水河流域1.33万hm2反季节蔬菜“菜-畜-沼”产业带、井研至荣县路一线的低山优质茶叶产业带、威宜路一线蚕桑产业带共4个产业带建设农机化综合示范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扶持,集成农机新技术和新机械为“一个园区,四个产业带”发展服务。二是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范围内逐步推行农机产业化服务,探索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专业经营户为基础、农机服务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机产业化运行模式,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功能比较齐全的农机服务组织。三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及规章制度,建立产业化的标准和现代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农机服务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全县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调整农机产业。调整的具体思路:一是在装备结构上,要在农业机械总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农机装备结构就调整到哪里,着力调整小微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种植业机械、运输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二是在生产结构上,由主要抓农田作业、农业运输机械向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机械化方向发展;要对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水果保鲜、加工、储运等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机械化水平。三是在发展布局上,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做到果畜、菜畜、优质茶、蚕桑“四个产业带”同步发展,以发展小型机械为主,特别是要加快小型耕作机械,小型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优质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储运机械的发展。四是扩大农机服务领域,大力发展机械孵化、机械自动喂料和污染物机械化处理等畜牧机械;投饵、增氧、清淤、饲料加工等渔业生产机械;配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发展林业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旱作节水机械等,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4)重点抓好“十大示范工程”和“六大体系”建设。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各级农机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十大示范工程”和“六大体系”建设。即:农机科技示范工程、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工程、小麦机械化生产示范工程、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工程、瓜果蔬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工程、茶叶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工程、畜禽养殖加工机械化技术示范工程、设施大棚配套机械化技术示范工程、旱作机械化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产品贮藏保鲜机械化技术示范工程十大示范工程和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农机执法体系建设、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农机作业服务队体系建设、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起农机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5)努力提升农机工业水平,培育好农机市场。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竞争力大的农机工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生产小(微)型农业机械的骨干企业。尽快提升荣县农机工业水平,把农机工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奋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积极扶持发展农机流通业,把现代农业机械流通作为各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持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管理水平高、服务一定区域范围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中心。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拓宽农机流通信息渠道,培育好农机市场,再创荣县农机辉煌。

猜你喜欢
荣县农机化农业机械
荣县:严惩欠薪违法行为 欠薪企业列入“黑名单”
荣县:“五重五到位”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民国荣县商会档案(上)
民国荣县诉讼档案选录(一)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