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绵麦367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13-04-07 09:22李生荣杜小英雷加容李太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示范片亩产区域试验

□李生荣 任 勇 杜小英 周 强 雷加容 李太军

绵麦367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良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命名(国审麦2010001);2011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同编号:2011GB2F000007)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绵麦367目前已经成为各县高产创建和高产示范的首选品种,在示范中表现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力强;穗子长大方正,穗层整齐,穗大粒多,成熟落黄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耐寒抗冻,对低温冷害抵抗力强,抗旱耐瘠,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较抗穗发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深受农户喜爱,示范推广面积达30多万亩。

一、主要特征特性

春性、中早熟,全生育期188天。幼苗半直立,苗叶中等宽窄,分蘖力强,生长势旺,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生产上种植一般亩有效穗数22~25万穗(高产栽培可达30万/亩左右),每穗粒数45粒左右,千粒重45g以上。容重750g/L左右,粗蛋白11.25%~13.00%,湿面筋18.2%~24.6%,吸水率50.5%~57.6%,沉降值28.5~30.0mm,面团稳定时间1.2~3.3分钟。

二、产量潜力大,增产幅度高

2006~2007年度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亩产598kg,比对照川麦107增产21.9%;2007~2008年度参加国家长江上游组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433.3kg,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3.1%,居16个参试品系首位;2008~2009年度参加国家长江上游组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4.6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22.2%,差异极显著,居A组第一位;2009~2010年度继续参加国家长江上游组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83.5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5.7%,居A组第二位;2009~2010年度同时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等省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6.1kg,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2%,居参试品种首位。

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在四川北部地区组织的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中江、三台、绵阳、江油、梓潼、苍溪等6个试点平均亩产530.77kg,比对照绵麦37增产15.58%,居试验第一位;2010~2011年度继续试验,6个试点平均亩产532.63kg,比对照绵麦37增产19.41%,居试验第一位;两年平均亩产530.7kg,比对照绵麦37增产17.49%。

三、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突出

2010年以来,绵麦367在各地示范中表现突出。如江油市2011~2012两年示范推广1.24万亩,平均亩产411kg,较全县小麦平均亩产增产92kg,增幅28.4%。2012年5月25日现场收打验收,大堰乡泉水村6组农户曹永万、曹永林,分别种植1.21亩和1.13亩,亩产达649.93kg和638.95kg;广元市苍溪县2011~2012两年示范推广1.6万亩,平均亩产468kg,较全县小麦平均亩产增产54.6kg,增幅13.2%。经专家现场验收,核心示范片最高亩产达544.9kg;德阳市中江县示范种植3.0万亩,平均亩产389.3kg,较全县小麦平均亩产增产28.2kg,增幅7.81%,经现场验收,核心示范片最高亩产达513.01kg;绵阳市三台县示范种植1.8万亩,平均亩产397.3kg,较全县小麦平均亩产增产32.3kg,增幅8.8%,经现场验收,核心示范片最高亩产达478kg;遂宁市射洪县示范种植1.5万亩,平均亩产317.8kg,较全县小麦平均亩产增产42.3kg,增幅15.3%,经现场验收,核心示范片最高亩产达567.7kg。

四、适宜区域及高产栽培技术

绵麦367适宜在长江上游平坝、丘陵、低山区种植。栽培技术措施为:在四川西北部的播种期为10月23日至11月5日,亩基本苗12~15万,亩施纯氮10~12kg,重底早追,底肥占70%~80%,早施三叶肥,看苗追施拔节肥。注意田间中耕除草,抽穗后发现蚜虫应及时防治,多雨年份需防治赤霉病,后期注意防治叶锈病,成熟后及时收获,以防遇绵雨造成穗发芽,影响产量和品质。

猜你喜欢
示范片亩产区域试验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记不住的乡愁,更与何人说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山西将创建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丹霞彩虹”成为新农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