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 粱 椒”高效套作模式

2013-04-07 13:12□罗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种薯高粱蚜虫

□罗 利

“芋/粱/椒”高效套作模式是指头年小春季预留行种植马铃薯,次年春季在预留行内套作高粱,马铃薯收获后在高粱行内套种辣椒至11月份再生高粱收获和辣椒下架的一种粮经套作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设计产量上吨,产值上万。即亩产粮食1000kg,达到吨粮田(土)标准。其中马铃薯鲜薯1500kg(折合干粮300kg),头季高粱400kg,再生高粱300kg。同时亩产值可达万元以上,马铃薯2元/kg,产值3000元;高粱籽粒4元/kg,产值2800元;亩产鲜椒1400kg,3元/kg,产值4200元。3项合计产值10000元,达到“千斤粮、万元钱的标准”。其主要配栽技术如下:

一、品种选择

马铃薯宜采用异地种,以利抗病、高产。选用“γ-2”、“会-2”等抗病高产的脱毒种薯。高粱推荐选用泸糯8号、川糯粮1号、川糯粮2号等杂交品种。辣椒选用在散射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的矮秆品种,一般要求叶小叶少,分枝强,成熟较早。推荐选用“基地搭档”、“基地搭档2号”等品种。

二、茬口安排

小春季在头年12月中旬播种冬马铃薯,采用预留行种植。按140cm开厢种2行马铃薯,行距40cm,预留行60cm,在次年4月初移栽两行高粱。待5月初马铃薯收后,在80cm的宽行内套栽辣椒。

三、马铃薯生产技术

1.种子催芽 播种前须进行催芽,方法有3种:一是室内保湿催芽。即在种植前7~10天,把种薯块放在缸内密封,保温催芽。二是田间催芽。把薯块切成小块,沾草木灰,平放地面后盖沙,待露芽后种植。三是在播种前10天用0.002%的赤霉素喷施,并保湿堆放催芽。秋马铃薯播种时由于气温高,切块后易被真菌、细菌侵染造成烂种,所以不宜对种薯进行切块,应选用小个整薯播种,如要切块则应做好消毒灭菌处理。

2.适时播种 马铃薯的播种期以土壤10cm深处温度达到7~8℃时作为最佳播种期的依据。在不遭受霜冻影响的范围内,应尽量提早播种,能在夏季高温来临前收获,获得较高产量。若迟播后期晚疫病严重,耐贮性差。本规程冬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时间为12月中旬。

3.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季节等确定,一般亩用种薯100~150kg。行距在40cm、窝距33cm左右,每亩种植2800~2900窝。为了节约用种量,把大薯块切成小块,一般1kg种薯切成20~30块为宜。切块时应注意自顶部至脐部纵切,这样每块种薯上都有顶部的芽眼,保证出苗。

4.精细整地 马铃薯具有喜温润又怕渍的特点,故以选择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疏松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将地按40cm开厢,每畦均匀播2行。每窝播薯块1~2个,保证薯块有芽3个以上。

5. 科学施肥 在施肥上要做到重施基肥,早追肥,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土杂肥1500~2000kg或优质复合肥1包(50kg)作基肥,点放在两株之间,不与种薯接触。追肥一般分为二次施用:第一次在出苗后3天,每亩用粗粪水500kg加尿素2~3kg浇穴,以促进匍匐茎形成;第二次在现蕾前3~5天,亩用腐熟人粪尿500~600kg加尿素、钾肥各3~5kg浇穴。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管水以湿润为主。旱时灌跑马水,雨季常排水。

6.培土管理 中耕培土一般结合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要进行补苗、间苗,保证每穴留2株;第二次中耕应结合清沟培土,清沟防止积水,培土能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块茎膨大和提高其淀粉含量。

7.病虫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青枯病、晚疫病和地老虎、蚜虫等。地老虎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甲基异柳磷药饵毒杀,蚜虫用吡虫啉防治。防治青枯病、晚疫病应在选用抗病、脱毒种薯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管水,及时拔除病株等农艺措施。若发生青枯病,可用50%托布津800倍液防治,晚疫病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g加60kg水喷雾防治。

8.采收及贮藏 以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最多、块茎充分成熟时收获为好。采收时间过早,产量不能达到最高;采收时间过迟,则易受高温影响苗块易烂,产生大量的病薯和虫薯。为了两季高粱的及时移栽,一般川南区域采收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最迟不能超过5月上旬。收获前如遇雨天,应待土壤适当干燥后收获。刚出土的块茎,外皮较嫩,应在地面晾1~2小时,待薯皮表面稍干后再收集置于阴凉处。挖薯时头季高粱已经移栽的,应避免损伤高粱幼苗。贮藏时应严格挑选,剔除有病变、损伤、虫咬、雨淋、开豁、过小、表皮有麻斑的块茎,选择通风良好,场地干燥的仓库,一般用筐装薯块,在室内堆码贮藏;为提高空间利用率,最好在室内用尼龙编织袋包装架藏,或者用筐箱、编织袋包装码垛堆藏。马铃薯进库后,隔1周左右就应检查1次,及时剔除腐烂变质的块茎。

四、头季高粱生产技术

1.卡定播期,精细育苗 卡定播期是头季高粱高产和再生高粱能按时发苗、安全抽穗及扬花结实的关键。川南地区头季高粱于3月上旬播种,每亩本田备种量0.35~0.5kg。苗床地选用土质偏沙,肥力中上等的蔬菜地,深挖细后按200cm包沟开厢,厢面150cm,留50cm走道,厢面做成茶盘式。苗床地施清粪水2000~2500kg/亩,做到底水充足,以15cm土层湿透为宜。播前精选种子,晒后用强氯精浸泡6小时预防炭疽病,然后用清水洗后再浸泡6~12小时。混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播,播后盖细土1cm。盖土后搭拱覆膜,等苗龄3~4叶时揭膜炼苗、匀苗、定苗,并亩追施清粪水2000kg提苗。如有蚜虫,可用敌杀死等喷雾防治。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苗龄25~30天(叶龄5叶左右)移栽,最迟不超过35天,利用雨后抢墒或灌足清粪水后移栽。移栽于上茬作物的空行内,即窄行距60cm,宽行距80cm,窝距30~35cm,每窝栽双株,亩植5700株左右。若土块上年种植高粱则应用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后再行移栽。

3.配方施肥,早追重追 提倡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早施、重施追肥。头季高粱全生育期每亩施纯氮8~12kg,氮∶磷∶钾以2∶1∶1为宜,测土配方肥以N18.6%,P2O59%,K2O14%为宜。①苗肥。在栽后5~7天施用,每亩施人畜粪肥1000kg、尿素5kg,并结合除草进行浅中耕覆土。②拔节肥。拔节前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kg、有机测土配方肥25~30kg,结合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和培土。③穗肥。幼穗分化期根据田间长势酌情施用穗肥,一般每亩施清粪水1000kg加尿素3~5kg。

4.加强田管,防治病虫 高粱移栽后要及时查苗补缺,减少缺窝缺株。移栽成活后,结合施肥进行中耕,拔节前完成去蘖、追肥、培土等工作。头季高粱要重点防治螟虫、蚜虫、纹枯病、炭疽病等病虫害。高粱抽穗开花前的主要虫害有土蚕、玉米螟、大螟和蚜虫;抽穗开花后有粟穗螟、桃蛀螟等穗部害虫。化学防治方法为选用速灭杀丁、氯氰菊脂药剂于黄昏时防治土蚕;选用抗蚜威、吡虫啉、啶虫咪防治蚜虫;选用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福戈(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喷雾防治螟虫1~2次。炭疽病、纹枯病主要选用春雷霉素、井冈霉素防治。忌用有机磷、有机氮、无机铜制剂农药,提倡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五、再生高粱生产技术

1.适时收割,及时砍秆 头季高粱穗子上九成籽粒变色、变硬即应收获。当天收割、当天砍秆是保证再生高粱适时发苗和高产的关键。如果延迟砍秆时间,失去穗子这个生长中心后的高粱秆上部的休眠腋芽会立即萌动、发芽,它们因顶端优势作用会对其下部腋芽的萌动产生抑制,使近地节位腋芽发苗困难,甚至造成不发苗的情况发生。合理留桩高度是再生高粱高产的关键。砍秆时,应在近地节位之上2~3cm处下刀,留桩高度在3~5cm。如果平地面留桩,那么再生苗只能从地面以下的节位发出,一方面推将迟发苗时间,延长生育期,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因烂蔸不能发苗;如果留桩高度过高,再生苗将从地上第二节甚至第三节位发出,使不定根不能及时入土,再生苗只能依靠头季高粱逐渐老化的根系供给养分,造成营养不良,且生育期缩短,不能形成大穗获得高产。砍秆时要求用利刀平砍或枝剪平剪,避免破桩、伤芽,造成桩头失水或腐烂,保证近地节位腋芽顺利萌发成苗。砍秆后立即清理,防止秸秆遮盖秆桩,影响再生苗萌发。

2.排水防涝,保湿提苗 再生高粱怕涝不怕旱,砍秆后应立即清理田块背沟、厢沟、边沟,防止田间积水成涝,造成烂根、烂蔸。若遇天旱,可用砍下的高粱秆覆盖行间以保湿。再生芽萌动后,可及时亩用1000kg清粪水对尿素3~5kg灌窝(注意保护桩头伤口),使近地节位腋芽及早萌发,形成健壮的再生苗。

3.去蘖除草,施肥培土 当再生苗长到3叶时,应及时除草去蘖,每窝留健壮苗2~3个,将多余芽、苗全部抹掉;苗高30cm左右时亩用尿素10~15kg加足量农家粪肥进行追肥,并除草、培土上厢。通过培土,一方面能防止化学肥料的挥发、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起到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养分供给;而最重要的是促进再生苗自身根系的建成,确保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形成大穗,并防止植株倒伏,为夺取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4.防治病虫,抢晴收割 再生高粱病虫害防治与头季高粱基本相同,但应特别加强对螟虫、蚜虫的防治和防鸟害。螟虫主要使用杀虫灯或在再生高粱始穗期和灌浆期分两次用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福戈(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喷雾,防治穗螟。10月中下旬,当再生高粱籽粒转色变硬后,及时抢晴收割晾晒,防止霉变。

六、辣椒生产技术

1.播种催芽 套栽头季高粱的于2~3月播种,套栽再生高粱的于6月中旬播种,亩用种量40~50g。播种采用常规温水浸种催芽即可。浸种前,先将种子晒1~2天。浸种时将种子放入40℃温水中浸泡3~5小时。种子浸入水后,去除浮子,并搓干净种子表面的污染物,更换清水浸泡达预定时间。浸种结束后,捞出种子,沥干水分,用湿纱布或毛巾包好,置于盆中,放在30℃左右的地方催芽。可用恒温箱催芽,没有恒温箱的可用电灯的热能、炉灶的余热或放入盛有半瓶热水的保温瓶中催芽。催芽过程中要每天翻动种子1次,种子过干时,可用温水冲洗浸润,使其受热均匀。2~4天后,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移栽定植 春季4~5月移栽可带大花蕾定植,夏栽和秋栽可于椒苗7~8叶或75%的椒苗微呈花蕾时定植。在马铃薯收后的宽行内定植1行,窝距33cm,每穴双株,亩植2800株左右。

3.肥水管理 底肥以农家肥和迟效性复合肥为主,一般亩用41.6%(N18.9、P2O58.7、K2O14)全效配方肥20kg作底肥。移栽时亩用2000kg清粪水定根,缓苗后追施1~2次稀薄肥水(亩加尿素5~6kg)。

4.病虫害防治

(1)猝倒病、立枯病 一是苗床应设在地势较高不易浸水的地方,床土最好为新土或进行严格消毒;二是搞好种子处理;三是加强苗期管理,严禁床面过湿,防止幼苗徒长;四是药剂防治。首先用药土护苗(具体方法前已述),如果发现病苗立即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5~7天喷药1次,连喷2次。

(2)疫病、炭疽病 少量发生时要及时拔除病苗,然后用药剂处理病苗周围土壤。如发生量较大,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1%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7%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64%的杀毒矶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任选1种,交替喷洒。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

(3)病毒病 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300~500倍磷酸二氢钾+200倍尿素+200倍红糖(或白糖),即10kg水中分别对入10g、20~30g、50g、50g,于幼苗期或定植后,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

(4)蚜虫 可选用10%的吡虫啉1000倍液或1%蚜虱净2000倍液喷洒,同时可采用黄板进行诱杀。

(5)茶黄螨、附线螨 发现虫害时要及时用药,可选用15%扫螨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75%克螨特乳剂1500倍液喷雾。重点喷植株上部的嫩叶背面及嫩茎处,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

5.采收 采收辣椒参考当地商品椒上市需要,采收青、红椒均可,可分批或一次性采收。一次性采收前、后可各喷施1次叶面肥。

猜你喜欢
种薯高粱蚜虫
高粱名称考释
蚜虫婆婆
高粱红了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金秋时节高粱红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